sina.com.cn |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6月27日 13:32 国研网
在找到大庆之前,中国的“贫油”帽戴了十几年。伴随着大庆喷出的滚滚油龙,中国人欢呼着把“贫油国”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仿佛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在这之后华北、中原等一批大中型油田被陆续发现,中国的石油不仅自给有余,而且还成为重要的出口换汇商品。 即使是在动荡的六、七十年代,石油也是中国经济的最大稳定因素。曾经有人认为,文革期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苦苦支撑而没有崩溃,大庆油田功不可没。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5位,石油工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居功至伟。 石油自给能力不容乐观 尽管中国石油资源丰富,在经过数十年的开采后,国内的大型油田都已不同程度地进入了衰竭期,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塔里木油田和海洋石油的开发却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而进展缓慢。以连续稳产高产23年的大庆油田减产原油120万吨为标志,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拉开了首次调减成本较高的油气产量的序幕。同时,还关闭无效、低效油井3000多口。尽管减产的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从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的原油自给能力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在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早已进入以石油为基础的工业化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已经与石油产品密不可分。 一方面是国内供给的有限增长,另一方面却是石油需求的急速扩张。在国际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前提下,进出口贸易是弥补国内供需缺口的有效手段。中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当年的净进口量不过905万吨。此后石油净进口状况持续了7年。 但石油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还是在1999年。其中有两个因素,一是1999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吨,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20%;再就是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在这一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比上年增加36.6%,进口额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在不断增加,并且由于价格的上涨,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美元。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有其特殊的性质,它不仅仅是一种战略物资,而且其价格的变动将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各个层面。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估计,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该组织还认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从一年前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上涨造成的。 由于目前中国的石油价格的控制权仍然在政府手中,国际油价的变动对经济的冲击要远轻于市场经济国家,但其影响也不容轻视。 据专家分析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保障程度只有71%和62%。在未来10—15年内,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30%—40%。中国的石油供应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和石油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国的原油市场受国际市场影响的程度也将越深。这不仅意味着更大的经济风险,而且还可能蕴含着更高的政治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为了控制石油风险给政治、经济和国家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将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予以应对。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 在1999年石油价格疯涨期间,美国不止一次发出威胁,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平抑油价。美国的石油储备是在70年代中期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之后建立起来的,共有5.67亿桶原油储藏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地下岩洞里。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的石油储备制度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而且石油储备的建设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对于如何建设石油储备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研究。 从各国的情况来看,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都有其战略意义,一般都是在石油供给出现问题时才会动用原油储备。即便是1999年当克林顿和美国国会威胁要动用储备时,也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威胁而已。倒是美国能源部长理查森道出了真言——油价的上涨并不是动用石油储备的充足理由。 因此,中国的原油储备也不大可能是用来平抑石油市场波动的,而是在石油供给出现问题如战争等非常情况下使用。有了石油储备,将大大增强中国应付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勘探开发 按照世界石油生产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达到最终可采资源量的60%左右,储备动用系数达到0.7左右时,原油产量将达到高峰期。目前我国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只有20%,天然气只有5%。在已探明的储量中,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4亿吨,天然气剩余储量1.1万亿立方米,理论上21世纪初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仍有较大的潜力。 尽管如此,中国的油气勘探还是面临着重重困难——资源品位不高,难开采资源比重较大,主要油区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原油开采效果变差,稳产、增产的难度加大。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的提高。通过提高石油开采业的技术水平来增加优质新增储量,增加国产石油供应能力是目前国内石油开采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石油价格体制 中国的石油工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由于石油的特殊性质,即使是在现在,石油工业仍然是少数几个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行业之一。国家对石油进行政府定价的政策一直到1998年才稍有松动,初步建立了与国际油价变动相适应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但政府对油价的控制仍然十分明显。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监管一般代表了公平,但却丧失了效率——即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是低效的。一旦价格——这个市场中最灵敏的因素被扭曲,资源也必然无法获得最大的效益。事实上,由于石油价格的扭曲,中国的石油工业以及下游的诸多行业都一直处在低效运行当中,资源的浪费相当严重。在石油资源越来越宝贵的今天,石油的使用效率问题被摆到了桌面上。 今年6月1日召开的全国石油价格改革会议确定了在1998年原油价格接轨的基础上,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也将接轨。尽管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同步变动,但离真正的市场化还相距甚远。因此,中国的石油价格体制改革依旧任重而道远。 能源配置的多元化 有一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战略也是化解石油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是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在加快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保障石油供给的同时,加快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等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可以分散风险。其次是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除了通过直接购买进口石油外,与国外合作开发同样能够获取油源,而且能获得更加稳定的油源,这也可以降低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风险。长江证券公司研究所赵楠
|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