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文摘:新经济又害感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30日 14:43 中国易富证券网

  随着高科技股热潮退烧,原先透过公开上市募得大笔资金的网络公司,也逐渐把手上的现金烧完,瞬间有许多网络公司宣布倒闭,而大众选择股票也渐渐转向理性。

  枯萎了的紫罗兰

  1998年由两位前苹果电脑员工创设的“紫罗兰”网上零售店Violet.com,位于美国洛杉矶,在第一次公开集资中募得300万美元。Violet贩售稀奇古怪的小摆饰,拥有一个能让顾客根据自己心意来挑选货品的搜索引擎,而在今年3月纳斯达克科技类股狂跌的情况下,Violet再向创投公司求助已经没门。后台老板们不但收紧银根,还要求将Violet出售以换取现金,但随后这一想法也落了空,投资人决定收手,于是在4月份宣布倒闭。

  失败了的明星效应

  在网上售卖体育服装的英国公司“布”boo.com,是欧洲历来最大笔资金投入的网上零售公司,并有意成为首间跨国性网上时装公司,去年筹集了1亿3千多万美元。阵容也不可谓不强大,其合伙人之一是瑞典的明星模特儿KAJSALEANDER,它的风险投资方更是声名鼎鼎的LVMH集团主席BERNARDARNAULT、意大利著名的服装集团BENETTON、美国两间著名投资银行JP摩根及高盛集团。

  今年5月,由于再集资(3千万美元)失败,因而在成立后仅仅半年就倒闭了,该事件导致300名员工失业,公司在去年高峰时市值一度达4亿美元。

  在英国,紧跟在“布”公司之后,还有一间商业新闻及资讯网站NetImperative也于5月22日倒闭,成为近期第二间结业的英国互联网公司。该公司的网站于今年2月份刚成立,它将倒闭原因归咎于在过去几个月扩张过速,而它在成立时筹到的钱只有区区2百万美元,远比其它同行少。

  迪斯尼:斩杀“TOYSMART”

  在一片倒闭潮中,由迪斯尼占六成股权的网上玩具零售商“TOYSMART”,也于5月初突然宣布结业,并解散了160多名职员。

  TOYSMART成立至今不足18个月,据称获迪斯尼于1999年8月投资4500万美元,但现在来看,即使有这样强大的后盾,也难以逃脱倒闭的命运。

  玩具零售是最先在网上经营的消费行业之一,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很多网商为了建立知名度而大撒金钱,而不顾这样是否有必要性,比如Toysmart对于顾客在网上订购的货品,一律用FederalExpress联邦快递来运达,而其实那些顾客只是要求正规期限的邮递就可以了。这样做最大的副作用是迅速消耗资本。

  本月初,在美国,由媒体公司Viacom拥有的另一间玩具店Redrocket也已悄悄关门。

  精英办网也不灵

  与此同时,由康柏、英特尔、微软及盈科数码动力等共同持股的著名互联网投资公司CMGI的一间联营公司、网上工艺品零售店Craftshop.com,于5月22日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在破产文件上,该公司列出负债为190万美元,资产属“不确定”。该公司已于月初遣散了近50名职员,在创业资本家拒绝再注资后结束业务。

  一连串的网站倒闭,共同的原因在于:经营网上业务初期成本过高、竞争激烈、边际利润微薄、欠缺市场推广和商业计划欠佳。另外,不利的大气候加速了这个进程,今年3月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出现的暴跌和波动,以及美国持续加息带动全球息口向上,使得全球股市出现较大的调整。当各方投资者账面资产大幅贬值之后,那些没有盈利的公司,更难以上市集资,或拉拢新的策略性伙伴入股,当主要股东也心灰意冷不愿再注资,也没有人愿意收购时,结业就是惟一的选择。

  关键是“第二桶金”

  对很多网站来说,短期内能否继续生存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如何盈利,而是怎样挖到“第二桶金”。

  分析师表示,目前dotcom公司要取得创投公司的资金越来越难,必须附上各式的证明,这表明,未来网络公司的生存和实体公司并无二致,仍将以经营绩效论英雄。

  英国著名会计师行罗兵咸永道上周三的一项研究表明,将有四分之一的英国互联网公司于6个月内花光手头资金,“断奶”在所难免,其余公司的期限则是15个月。基于这种情况,该行预计,未来一年内将出现网络公司合并潮,这除了资金短缺问题外,也因合并可以节省开支,从而增加收入。

  风险基金正以理性代替幻想

  创业资本家们正变得十分谨慎,美国的全国创业资本协会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表示,现在一百个商业计划,只有十个可获得认真考虑,最后也就有一个会成功获得注资。

  创业资本家认为网络新兴公司要成功必须做到三点:制定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计划;筑起强大的市场进入壁垒,保持尽可能高的垄断性;摈弃不切实际的浏览率等指标,认真切实地执行基本的商业活动,如市场推广和履行定单等。

  仅仅在一年前催化起全球网络经济热潮的风险基金,今天同样是网站倒闭潮的推动者,其釜底抽薪之举频频,载舟覆舟之效立见,不可不察。看看他们对网络公司一年三变的评估态度,就可以知道这个信息的世界变化真叫快。最开始,仅凭一片热情、幻想、故事,只要宣布搞网,就一扑而上;第二阶段,开始询问网站的业务内容,并加入客观指标衡量,如浏览人次、页次和浏览者在网站上停留的时间长短;而后,由于现代科技手段制造假浏览率实在非常容易,而且即使有人浏览也不等于有生意、有收入,所以评估网站的标准又迅速地转为用收入计算;可是,生意也是有真有假,尤其是互相在对方的网站卖广告,可“做”大营业额数字,但是大的生意额并不等于好的收益、利润,因此,最近以来,在风险投资家看来,网站最要紧的是讲利润,而且是纯利,以免再有花招掩盖经营真相。

  会“汰弱留强”吗?

  如果说这是一个汰弱留强的过程,那么之所以上述倒闭的网络公司沦为弱者,却是因为它们烧的钱还不够多的缘故,在没有“赚钱率”以资比较的情况下,只好以“烧钱率”BURNRATE,即在一直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手中现金可以维持多长时间来论短长。

  请看全球电子商务企业的龙头股亚马逊,五年来共烧(亏损)了10亿美元,至今仍作不言利的君子状,仍作充满信心状,甚至认为对手有难,等于对己有利,幸灾乐祸之意,溢于言表。比如最近贝索斯曾声言,虽然创业资本家们现在已经小心翼翼了,但并不是坏事,如果有“好意念”(goodideas)仍会得到资金支持,以贝索斯目前的处境,这样说并不奇怪。

  它是强者吗?其实这个强弱并没有体现在一般性企业经营的各项指标上,而可能只是亚马逊的股东们比上述已倒闭的网站的股东们更加骑虎难下罢了。

  再比如在香港曾掀起超购浪潮的TOM.COM公司,根据该公司最新一季财务报告显示,每月营业额仅25万元,以此而论,跻身最差的网站之列应绝无问题,而广告及网站建设费用等运营开支,再加预计的资本性开支,每月则高达4000万元。今年3月初集资所得8亿1千万元,按这个速度,虽然只够20个月用,但在今天的网络公司中,大概至少可以算作“非弱”类的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最近的网站倒闭潮,乐坏了一些专事破产案的律师事务所,他们希望这类事件越多越好,现在很多律师事务所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想放过这次扩展业务和赚钱的良机,尽管是在加息和经济增长放缓的环境下。不过,据洛杉矶的一位破产案的律师说,其实很多破产的公司除了域名之外,没什么“油水”可捞。运气好也许会碰到一些还拥有技术许可和房产的。

  很多立志成为硅谷网络企业“地主”的地产商及其代理们变脸功夫也是十分了得。就在不久以前,他们还在死乞白赖缠着风生水起的网络新贵们,推销他们的写字楼。而如今,他们要求租客先预交6个月的房租、3个月的存款证明和1年期的信用证。据旧金山的一位地产经纪人说,很多楼主甚至要求“网络租户”们提供范围相当广泛的文件,包括公司高层人员的档案资料、公司损益表和近期银行证明等。财经时报


相关报道:评论:“新经济”如何“着陆”
          经济学家周其仁:民营企业是新经济主体
          新经济在“大炼钢铁”?
          新声音:新经济在中国为时尚早
          厉以宁称新经济时代需要“四种素质人才”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