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谢平:金融改革要有紧迫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30日 14:07 国际金融报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谢平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的一场学术报告中指出,加入WTO5年后,外资银行即可在中国境内全面办理金融业务,为因应这一挑战,中国金融改革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紧迫感。

  谢平认为,我国金融改革的成绩是突出的。但时至今日,在产权方面,工行、中行、建行、农行依然是国有独资,世界独此四家;在激励机制方面,主要还是官本位,类似政府部门;在经营决策上还相当程度地受到政府的干预;在机构设置上仍主要按行政区设置,具有相当的寡头垄断性(存贷款的70%、结算的80%以上)。总体上看,我们的资本金问题仍很突出,资产质量差,人员复杂,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等诸方面与国外优秀商业银行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今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首先要在产权安排上做文章,为了解决资本金问题恐怕只能走股份化的路子,但股份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其次是要强化外部监督,央行、出资者(目前主要是财政部)、监事会、纪检监察,四管齐下;第三要提出透明度要求,并出台一些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法规。事实证明,透明度越低风险越高;第四是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尽管难度很大,很多因素难以量化,但是鉴于不良资产已经剥离,各行领导人已经替换,还是要抓住这一时机将这套体系建立起来;第五是要解决激励机制问题,今后内外资银行的人才竞争会日趋白热化,而我们的国有银行在工资、成本、支出等各个环节上还受多部门控制,须通过配套改革增强各银行的自立性;第六是要解决冗员问题,银行多余的人员不是地方统筹的对象,国家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目前只能靠各行自行解决。

  谢平指出,我国金融改革的顺序是先制度变革后市场化改革,因而利率问题至今未动,只是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取消了很多优惠利率、国库券发行利率也采用了招标的办法来确定,但存贷款利率管得还很死,境内外汇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境内人民币利率都受控制。有人担心在银行体制改革尚未完成之前放开利率容易形成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寡头利率,而且利率放开后货币政策应作哪些调整、如何调整货币市场等等,这些都需深入研究。目前讨论中的利率市场化方案很多,多数认为应先放开境内外汇存款利率,然后放开企业债券利率;在存贷款利率方面,应先拉大贷款利率的幅度直至完全放开,最后再放开存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解决利率结构问题,我们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基准线(国外一般以长期国库券的市场利率做基准)。此外利率改革与收费制度也有关系,银行有许多收费项目在国家计委立项,利率放开收费也应放开,因为收费也是一种利率。

  关于国内外金融界讨论十分热烈的综合经营(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问题,谢平认为综合经营是趋势,理由有三:一是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已有足够多的金融工具足以对冲风险;二是电子化、网络化以后,跨业经营已不存在技术障碍;三是出于竞争的需要,美国废除分业体制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国外银行业的发展表明,全面服务是一大优势,一个集团有一个数据库、一个研究中心,全方位服务可取得规模效益。事实上,金融业务的差别也越来越小,金融产品的数量也是无限的,法规所能约束的金融业务数量很少。如今要加入WTO,外资银行要进来了,人家是混业的,国内银行界要求设立控股公司、允许综合经营的呼声因而也越来越高(国内银行其实在境外也是综合经营的),但我们的《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刚颁布不久,这么快就废除这些法律不太可能。再有,我们去年才正式形成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监管体制,不可能很快就使这一体制成为历史。当然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边界并不明确,有扯皮现象,这一问题可考虑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磋商、信息共享来获得改善。

  关于中小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问题,谢平指出,中小银行对WTO的冲击最敏感,它们网点不多,实力不强,今后一方面要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竞争,另一方面又要受外资银行的挤压。今后的出路如何,是合并、兼并,还是建立集团,众说纷纭。目前要求上市者众多,浦发银行上市后,后面排了一长溜。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进入央行支付系统,央行也答应借钱,剩下的就得靠它们自己去努力了。由于不能再做证券,信贷投资公司的日子会比较难过,何去何从值得推敲。在信用社方面,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问题都很严重,也许是制度设计本身出了毛病。谢平认为,虽然加入WTO对农村金融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步子一直走得不快,成效也不理想,今后应当重点加强这个领域的改革。记者石一话


相关报道:王梦奎:金融改革需要五年或更长时间
          金融界人士论金融改革
          朱镕基强调继续推进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参与CNNIC有奖调查,申请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