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透析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4月07日 13:18 中国经济时报

  内容提要:1999年,一系列旨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运行有积极的影响。预 计,2000年消费品市场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可能保持在7%-8%。

  一、1999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总体特征

  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较大力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消费市场的稳定运 行和缓解消费品市场价格下降趋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征:

  1.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199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增速与1998年大体持平。从全年的 增长势头来看,增速呈现U型趋势,一至四季度分别增长7.4%、5.5%、6.1%和8%。值得注意的是,全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两年徘徊在6.8%的水平上,不仅低于1998年和1999年GDP的增长速度,而且与“ 八五”时期平均增长15.8%的水平相比,增速也有较大幅度的回落,说明当前消费品市场仍处在低位平稳发展阶段。

  2.市场价格继续呈现全面持续下降格局

  1999年,居民消费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分别比上年下降1.4%、3%,降幅分别比上年扩大了0.6和0. 4个百分点。1999年价格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降幅波动幅度小并呈现逐步缩小趋势。1999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月均降幅分别为2.2和2 .97个百分点,降幅波动幅度为0.9个百分点,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自4、5月份之后,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 售月同比价格出现了降幅稳步回缩的趋势(见表)。

  第二,价格向下波动的趋势有所减弱。1999年,消费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月平均下降0.1和0 .025个百分点,与1998年分别下降0.28和0.13个百分点的幅度相比,环比价格向下波动的趋势进一步减弱。

  第三,价格下降范围有所扩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的8类价格中,除医疗保健、居住和服务项目3类价格比上年 上涨外,其他5类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商品零售价格统计的14类价格中,有3类商品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他11 类商品价格都呈下降趋势。全国31个省(区、市)的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依然是全面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面为9 0%,比1998年的68%又有所扩大。

  3.买方市场格局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1999年商品市场已经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上半年和下半年供过于求商品比重分别为72.2%和80 %,下半年比上半年高出7.7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1999年下半年供过于求的比例分别为91.1 4%和42.34%,分别比上年增加4.12和14.41个百分点。

  4.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不均衡发展趋势

  第一,各类商品销售有升有降。从1999年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销售情况看,增长最快的商品类别是通讯器材和电 子出版物,分别增长22.7%和26.9%,其中普通电话机、移动电话机、寻呼机分别增长55.4%、98.9%和3 9%;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是家用电器类和食品、饮料、烟酒类,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4.1%;但针纺织品、五金电 料类商品销售却分别比上年下降1.9%和5.6%。

  第二,不同行业发展有喜有忧。1999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增长7.1%,餐饮业增长13.6%,制造业销 售额增长4%,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增长2.3%,相比较而言,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发展较快。其中,连锁商业等新型业 态发展迅速,全国仅内贸系统连锁企业已达1800多家,门店总数为2.2万个,经营额达到1500亿元。而大型商业企 业的效益依然没有出现好转,据调查,全国238家重点大型商场1999年1-11月商品零售额实现799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12.7%,但利润同比下降了14.3%,亏损面比上年同期又扩大了18.5%。

  第三,不同区域发展有快有慢。从城市市场来看,1999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3%,比城市增幅 低0.8个百分点,城乡增幅差距比上年又扩大0.1个百分点。从区域市场来看,1999年1-10月,东、中、西部地 区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国的59.7%、27.4%、12.9%,市场规模呈现自东向西的梯度分布局面;东 、中、西部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分别为7.7%,8.1%和7.9%,呈中高、东西两端低的发展格局。

  5.新型消费领域发展迅速

  在消费品领域,一些技术含量高、便利性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型消费品发展迅速。据调查,全国大型零售 企业彩电、电脑、电子及音响制品及通讯产品销售一直保持迅速增长,1999年1-11月分别增长67%、122.3% 、35%、115%和45%。

  消费信贷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消费方式,也是1999年政府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一项政策措施。在政府的大力 推动下,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开办了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家居装修贷款、度假旅游贷款、 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存单质押贷款等消费信贷业务。据统计,截至1999年11月,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 款余额达1606亿元(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其中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412.8亿元,农业银行为246亿元, 中国银行为165亿元,建设银行为781亿元,比年初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以中国银行为例,1999年11月末的消费 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88.6亿元,增长率为113.77%,完成年新增计划85亿元的104.2%。

  假日消费和信息消费等成为新的消费潮流。1999年以来,政府增加了节日及纪念日的法定休假天数,使得目前我 国城镇居民的节假日和公休日之和已占全年的1/3。以国庆假期为例,据有关调查显示,1999年国庆节期间,我国居民 仅国内旅游花费一项就有约140亿元之多;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厦门、大连等城市的9家大型商场10月1日至7日 ,实现销售额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6%,比上月同期增长54.87%;国庆期间重新开街的北京王府井大街 ,每天客流量达数十万人,百货大楼的日均销售额达600多万元。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讯费用的不断降 低,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新领域。据调查,1999年初我国上网人数仅为200万人,半年后,网民增至400万 人,其发展速度十分引人注目。

  6.现货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至1999年上 半年,我国乡镇以上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有固定交易场所、进行长年交易并有专职管理人员的各类现货交易市场总数为55 997个,营业总面积为32972.4万平方米,市场摊位总容量为1273. 6万个,摊位出租率为72.2%。19 99年上半年实现交易额已达1124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在全部商品交易市场中,综合性商品交易市 场总数为39242个,专业市场有16444个,分别占全部市场的70.1%和29.37%;以零售为主的商品市场有 46992个,批发市场为8959个,分别占全部市场的84%和16%;东部地区商品市场比较发达、分布比较密集,东 部12个省(市)拥有26167个商品交易市场,1999年上半年的成交额为7742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6.7%和 61.2%。值得注意的是,一大批重点骨干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长发育起来,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目前有347 9家,成交额占同期全国市场的70%;像石家庄的新华集贸中心市场、浙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辽宁海城西柳服装市场、深 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其成交额均已超过百亿元,这些大型骨干市场交易规模大、辐射功能强,对我国整个商品交易 市场体系发展和消费品的流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7.一系列扩大和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取得成效

  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实施的旨在扩大消费需求的主要政策措施有:

  第一,降低利率。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降低金融机构的存款利息,一年期存款利率降低至 2.25%,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99%。与1996年相比,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下降了80%和50%,利率水平 已降至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

  第二,鼓励个人消费贷款。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 融机构积极、稳妥地开展消费信贷业务。9月又通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贷款利率,支持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发展。

  第三,改善消费环境,消除消费障碍。在农村,政府投入3000亿元改造农村电网,实行城乡同网同价;利用国债 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清理和取消了一些限制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宣布取消了48种不合理收费等;停止实物 福利分房制度,出台有关住房货币化分配方案、清理房地产市场有关税费;取消用电、汽车行驶的有关限制等。

  第四,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一是从1999年7月1日起,国家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 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提高了30%,同时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退休人员的离退休 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上述措施增加国家财政支出约540亿元,使全国8400万人受益。二是宣布开征利息税,补充财 政部门的收入调节资金。

  第五,增加节假日,为假日消费创造条件。1999年9月末,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了修订, 全国法定放假时间由7天增加到14天。

  上述政策措施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1999年消费需求的扩张,对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运行有积极的作用。

  二、消费品市场变化的成因分析

  当前消费品市场变化是对国内经济运行和国际市场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市场发展速度放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1. 供求总量和结构双重矛盾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90年代末期以来,消费品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格局加速发展的局面。据统计,1998年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和供 过于求的比例分别为66.1%、33.8%,1999年上半年供求平衡和供过于求的比例分别为27.6%和72.2% ,至下半年供过于求的比重比上半年和1998年同期分别高出7.77和35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各种消费品价格不断 趋于降低,打折、降价、优惠、让利等价格显低的经营方式成为市场运行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与此同时,供求结构性矛盾 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第一,供求增长的结构性矛盾日趋明显。以粮食为例,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获得较好收成,1999年粮食总产量为5 0883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但粮食消费近年来则不断趋于下降,1994年我国城乡居民每年消费的口粮分别为 117公斤和257公斤,1998年则分别下降到102公斤和249公斤,分别下降15%和3%。在粮食供给持续增长 而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市场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仅全国的粮食库存就已近2亿吨,相当于全国粮食年产量的 40%。

  第二,供给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差异仍在扩大。近年来,由于供大于求和价格的持续下降,从宏观到微观的结构调整步 伐开始加快,但仍然未能解决供给结构趋同的问题。而消费需求近年来则出现了较大的分化和差异。据测算,1998年我国 的基尼系数为0.456,比1996年的0.424又有所扩大。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我国目前实际存在收入差距过大 的问题,表现在消费品市场则出现了依收入层次而划分的、具有不同特色和要求的细分市场。在消费品市场逐步细分化的背景 下,供给结构趋同且调整滞后,必然会形成消费品“买不到”、“买不起“的消费制约。

  2.扩大内需政策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较大力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1999年消费率仍然不足 60%,消费品市场仍没有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政府重点支持的一些消费领域,如住房、汽车等也没有出现预期的发展。

  各种消费政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仍不乐观。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比上年增长0.8%,增幅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据抽样 调查,城市居民中有31.3%的家庭认为未来3年收入将会减少,38.6%的家庭认为收入将不会有变化或说不清;农村 居民预计未来收入将稳定增长的农户比例为35.3%,预计未来收入将维持目前水平不变的占26.2%,预计未来收入将 有所减少的占10.4%,对未来收入难以作出估计的占28.1%。由此可见,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的预期尚未建立起 来。

  其次,城乡居民增加支出预期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家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制度改革相继或 酝酿出台,有的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加大了居民的即期支出,更重要的是使居民对未来预期支出的增加形成 了强烈的心理压力,增加储蓄、降低即期消费需求成为居民的必然选择。1999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近6万亿元,比 1998年增长约11.8%。另据国家统计局一抽样调查显示,而认为支出将要增加的居民家庭比例则达52.3%,认为 支出将会减少的仅占18.4%。

  3.消费环境仍是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条件

  就城市消费而言,广大消费者在住房、轿车、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中还受到许多限制消费政策的影响,如商品房 的购买还基本上限于单位内部按成本价出售的公有住房部分,真正的商品房由于市场价格过高,多数城市居民还无力购买;在 汽车消费方面,据有关调查,有些地方汽车消费的税费就有上百种,拉高了轿车的价格和使用成本;信息消费,由于上网费和 电信资费过高,限制了这一新兴消费领域的开拓。在农村市场,水、电供应、电视接受信号弱等问题尚在解决过程中,对农村 市场尚有较大需求潜力的家电消费构成了一定影响。

  4.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和商品竞争压力对国内消费品市场形成挤压

  自1997年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日趋明显,这是导致我国市场价格下降的国际经济背景。据世界银行统计,非 能源产品价格指数增长率1997年为2.2%,而1998年则变为-15.7%,其中农产品价格指数增长率由2.6% 变为-16.5%,金属和矿产品由1.2%变为-15.4%;能源产品1997年至1998年价格指数累积下降了26 个百分点;制成品出口价格指数两年积累下降了8.7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对国内商品价格产品较大的竞 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市场价格水平的下降,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口需求。据统计,1999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 6.1%,进口增长18.2%,进口速度高于出口速度近12个百分点。

  三、2000年消费品市场展望

  1.消费品市场价格运行已显示出一些积极的变化趋势

  从价格运行趋势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1998年第三季度就已达到持续下降的谷底,1999 年全年价格降幅持续回缩,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正逐步减少。作为价格运行的先行指数,生产资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降 幅的缩小对市场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居民消费价格和消费品零售价格在1999年第二季度出现了自 1997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目前降幅也在稳步回缩,如果2000年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运行态势,居民消费价格和消费品 零售价格也有望走出持续下降的谷底。

  2. 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措施将促进消费需求的回升

  2000年政府还将保持目前采取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上各项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城 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环境的改善,并有助于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的稳步扩张。

  2000年我国仍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长期国债发行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再加上开发西部战略的实施、停征固定 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运用财政贴息、增加货币供应、扩大信贷规模等手段,政府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将带动民间投 资的增长,从而间接地推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目前我国外贸出口已经逐渐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低迷局面,出现了增长速度加快的趋势。1999年下半年出口 增长逐月加快,8、9、10、11月出口分别增长了17.8%、20.2%、23.8%和28.8%。2000年国家 还将采取的降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扩大出口信贷等鼓励出口政策措施,这将促进我国商品出口增加,对缓解国内消费品市 场供求结构的压力有积极的影响。

  3.抑制消费需求扩张的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2000年消费品市场仍将保持买方市场格局。据预测,在61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32 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1.64%,与1999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64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78种,占排队 商品总数的78.36%,与1999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64个百分点;与1999年一样,没有出现供不应求的商品 。

  其次,近年来粮棉价格的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和农村市场的开拓。据分析,1999年粮食收购价格 平均下降约15%,粮食保护价下降约7%,棉花收购价格下降约20%以上。这一方面将带动商品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的 进一步下降,同时也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第三,城镇居民增支减收预期短期内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再加上各地已经或即将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 ,对即期消费需求的扩张仍有较大的制约。

  4.中国加入WTO进程对消费市场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进程的加快,消费品市场既面临着国际商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 力。从竞争的压力来看,由于国际市场在商品价格、品种、质量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会对国内商品的供求结构和价格水平产 生较大的影响。从促进国内消费品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入WTO会在更大程度促进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一是将促使消 费品市场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和国际市场的规则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和发展;二是促进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开放,引入更加丰富 的商品和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三是促进国内、国际消费品市场之间 的交流和相互开放,为我国的消费品市场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平稳运行仍是 2000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各项扩大消费需求 的政策措施得当并取得成效,2000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将稳中趋旺。预计,2000年消费品市场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有望 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价格调整政策的影响下有望首先走出下行轨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可能 保持在7-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王微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