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陈清泰: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与途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28日 13:47 国研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演讲

  下面我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和途径问题作一发言。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企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对企业影响最大的是:

  ——市场机制正取代计划体制。

  ——短缺经济正转向供需平衡或供过于求。

  ——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济形势的发展,使中国进入了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并行的时期。对企业来说,最直接 的感受就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真的事到临头了。这里既充满了挑战,也有众多的机遇。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摆脱对政府的依赖 ,加速结构调整,实现体制转换,自主自立走向市场的考验。

  一批企业经营观念转变早,经营机制转变快,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机遇得到了迅速发展。市场占有率、利润向这 些企业集中,企业知名度迅速提高。这些企业代表了国有企业走向市场成功的一面。

  与此同时,长期沉淀于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也充分暴露。主要的有:

  ——政企不分造成的体制性矛盾。

  ——重复建设和产业升级迟缓造成的结构性矛盾。

  ——人多、债务重等历史负担沉重的矛盾。

  ——企业制度创新滞后、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竞争的矛盾。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国有企业竞争失利。近年,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停工、半停工,上千万的国有企业职工 下岗或停发、减发工资。这涉及众多企业的转产、分立、合并、甚至关闭、破产,影响着职工的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它牵动 着全社会。

  这些矛盾的暴露,使国有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下降。目前,国有工业企业大约占用了工业资本的2/3,银行工业贷款 的70%,但只创造了工业总产值的1/2。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正如江泽民主席多次指 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攻坚阶段。

  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当前关系全局、影响深远、必须解决的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这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当前,市场约束明显增强。国有企业两极分化的格局 迅速形成。优势企业有低成本扩张的欲望;困难企业急于寻求生存的出路。政府部门对竞争失败的企业也爱莫能助。这一形势 的出现,为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是,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遇到了传统体制的阻力, 社会观 念、企业内部人控制、市场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等等一系列的障碍,使得本应出现的大规模企业重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的 形势并未如愿到来。目前的情况是,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结构调整和体制转换难以实现;而国有企业的状况不根本好转,配 套改革也难以完成,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途径

  在多年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去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决定》,使深化国有企业改 革的途径更加清晰。

  1.调整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

  随着体制环境和供需关系的变化,搞好国有企业的思路必须进行调整:

  ——由着重搞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 制企业。

  ——由着眼于搞好一户户国有企业,转向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向国家必须控制和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集中, 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不可替代作用。

  ——由以减税让利作为搞好企业的主要手段,转向企业制度创新、推进公司制改革;政府要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公 平竞争的条件,使优势企业的壮大发展有空间;使竞争失败的企业退出市场有通道。

  ——由力图搞好搞活每户国有企业,转向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重点抓好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 少数。

  2.实行政企分开

  为此要并行地做好几件事: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党政机关与企业脱钩,不再直接管理企业;要探索适 合企业走向市场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体制,寻找国家所有者行使股东权力的途径和方式;企业要实行公司制改革,建立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还要培育社会中介机构,发挥服务、沟通、公证、监督职能等,创造政企分开的必要条件。

  3.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一般竞争性行业已转向买方市场,此时,国家财政无力、也没有必要支持行业如此宽泛、数量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 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经济布局有可能也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

  国有经济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自己有多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起支撑作用。也 就是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发展有需要、民营投资不能进入或不愿进入的领域,由国有经济进入,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 创造基础条件,使国家对经济发展具有相应的调控能力。因此,要改变国有经济战线过长,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无处不有、无 所不包的状况,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要向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 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集中。

  4.推进公司制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大中型国有企业要依照《公司法》进行改制,尽力形成多元股东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混合所有 制经济。通过企业制度创新,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国家所有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二、建立法人财产制度,企业自主经营法人财产、自负盈亏。三、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依《公司法》建立企业领导体制 和组织制度,形成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目前,国有企业向公司体制转变时遇到的一个大的困难是如何建立规范有效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

  5.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抓好大的、放活小的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总计约23万户,在行业分布上重复、分散,大的未形成经济规模,小的缺乏市场活力。多为“全 能型”生产组织结构,专业化协作、社会化生产经营方式有待培育。

  企业结构调整,就是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并且规模效益特别明显的行业,通过市场聚集有效资源,形成规模生产、规 模经营,使他们成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支柱,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参与国际竞争的代表队,国家调控经济的主 导力量。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使他们选择适宜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独立走向市场;政府要为中小企 业发展放宽市场准入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 间要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的企业群体结构,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6.实行减人增效、增资减债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普遍人员多、债务重和社会负担重。国家已采取措施,在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时,通过建 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发展劳动力市场,鼓励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办法,每年可从国有企业分流约500万名职工。一些 地方也采取措施由政府接收企业办的医院、学校等社会服务机构,每年全国大约可以转移3000个这类机构。为改善企业资 产负债结构,首先要制止企业无效投资或低效投资,切实停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企业多渠道引进新的投资者,增加资 本金。具备条件的可引进外资嫁接、合作。试行债权托管、债权转股权。有的依职工自愿可出资持股,有的可转让国有股,由 收购者注资,条件好的可在境内、境外股票上市筹资等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7.实行兼并、破产,使丧失竞争力的企业退出市场

  国家不再一味地“挽救”困难企业。鼓励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资产理组,优势企业兼并困难的国有企业,对长期亏损 、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行破产;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使之退出市场。目前,国有企业破产的一大困 难是破产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保证和再就业安置。在加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同时,国家已制定政策解决因破产关闭而失业的 职工基本生活保证问题。

  8.培育企业经营者队伍

  当前影响深化改革和经营状况改善的重要因素,是缺乏懂得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要承认职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一 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要培育经理人才市场,要依据《公司法》行使用人权,探索对企业经营者的筛选、聘用、考核和激励、约 束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已采取措施加强现任企业经营者的教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驾驭企业走向 市场的水平。国家对国有独资企业派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者业绩进行监督。

  9.加快推进配套改革

  主要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障制度。

  深化政企分开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培育和发展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市场法制建设,改善市场管理,维护经济秩序。

  女士们,先生们: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体制转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要改革成功,不仅要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 而且必须要改革创造配套环境,妥善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克服阻力。在中国20年改革的实践,还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我相信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探索,改革是能成功的。

  (2000年3月27日)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