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林毅夫谈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17日 13:08 和讯中金网

  如何有效扩大内需、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刚刚出席了“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何提高财政政策的效率应当给予特别的关注。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林毅夫说,经验证明,在生产能力出现严重过剩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很难起到作用。 因为货币政策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利率,但在生产能力普遍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企业找不到好的投资机会,利率再低,企业也不 敢向银行借钱投资。同时,在收入增长预期下降、失业风险增加的状况下,利率再低居民也会增加储蓄倾向。其结果是降低利 率并未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显著的刺激作用。财政政策对需求的刺激作用比货币政策更直接一些,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来支持各 种投资,可以直接形成社会需求。但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各种有消费能力的社会需求都已经实现消费,政府很难在 短时间内创造出一个巨大的社会需求来。与此不同,我国则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不完全 ,消费条件不充分,尤其在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9.6%的农村地区,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 政策还有很大的余地,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政府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场以实现农村自来水化、电气化、道路网化为核 心的新农村运动,加快农村地区和生活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林毅夫指出,在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市场疲软、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必要的。

  林毅夫强调,财政政策应有金融政策相配套,比如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就可以考虑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优 惠。

  他还指出,持续扩张的财政政策目前还不会影响我国的财政支付能力。我国发行国债的规模小,与国际水平如日 本相比较要小得多,不足为虑。


相关报道:朱总理称中国已取得遏制通货紧缩趋势的初步经验
相关报道:戴相龙说我国情况不能简单概括为通货紧缩
相关报道:专家认为通货紧缩最严重时期已过去
相关报道:通缩缓解曙光初绽
相关报道:治理通缩迫在眉睫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