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国际原油涨价的背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02日 13:33 国研网

   新一轮欧佩克石油生产份额安排及总量趋势再成全球关注焦点,西方世界更是显得焦虑不安,国际石油市场远 期交易普遍看涨。与往年不同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各政府机构,包括一些中央银行对近期一路攀升的国际油价反应强烈,美 国甚至扬言将动用石油战略储备来平抑油价,尽管其有效性最多只能持续到今年夏季。

  从直接原因考察,我们不难理解发达国家态度之所以如此强硬。鉴于去年下半年起各国银根由松转紧,主要出发 点就是试图预防过热经济下通货膨胀可能重新抬头,或抑制经济复苏进程中因劳动力市场需求过旺而可能被抬升的通胀。必须 指出的是,尽管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高呼经济自由化、全球一体化的口号,并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大开门户,但并 不考虑其利率、汇率等核心经济变量给其他国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一旦发展中国家的有限可支配资源对发达国家的经 济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时,其立场反应肯定是相当剧烈的,这种不对称的反应在目前国际油价走势上的反映,就是以美国为代 表的主要发达国家极不愿意看到其轰轰烈烈的反通胀之举在短期内因为油价的攀升、因为欧佩克的进一步限产而功亏一篑。

  国际石油问题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敏感的国际问题。国际油价的走势也一直不是一个简单的市 场问题和纯粹的经济问题。从经济的角度看,欧佩克是一个包含着国家个体和少数国家集团利益的国际卡特尔,它自成立以来 就一直表现为其高度的不稳定性,但四十余年来它始终成为发达国家众矢之的,相当程度上就因为它的南方成员构成,以及发 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稳定对欧佩克掌握之中的那部分石油市场份额的高度依赖。七十年代两次石油震荡使发达国家痛感石油的 重要性。这次发达国家对油价的反应证明,五十年之内,石油仍然将是“卡脖子”的战略资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 国家,新型能源在开发了数十年后,仍然无法成功地替代目前石油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在 新一轮的南—北较量中,作为一个整体,南方国家手中目前可据以同北方抗争的力量、资源,恐怕主要还是石油。

  既然欧佩克、国际油价不是纯经济问题,那么就需要站在战略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发达国家应当反思的是,在不 同程度影响全球各方利益的重大国际政治、经济事项上,是否也应当像它们近期所竭力提倡的那样进行必要的、范围尽可能广 泛的国际协调呢?在全球经济复苏至为关键的1999年,发达国家的竞相自行调升利率有否考虑他国的利益和他国的承受力 ?例如由此导致的国际资本偏向顺动,盯住汇率制国家和地区承受了多么巨大的压力!

  独享经济繁荣的美国是否想过应当为复苏进程中的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做出些基本的贡献?作为全球 主导性货币的美元,其币值的高低是否应当适度,适时淡化“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包括相对独立的美联储,在汇市的干 预问题上,增加一点国际协调、国际配合并与美国的全球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

  当然,欧佩克并非南方,油价的攀升对诸多发展中国家同样不利,欧佩克这种垄断体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未必是一 种长期有益的因素。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体,这从诸成员国态度迥异上我们已能充分体会到。但是,3月27日之 间的国际油价走向,在去年同期未有结果之后在如今重新矛盾凸显,至少表明全球主要经济利益集团之间,特别是南北之间在 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冲突之后未有结果的情况下,需要彼此调整心态,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为形成全球公平、公正经济秩序和 长远利益格局,协调出一个各方都能普遍接受的世界发展游戏规则来。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