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中欧“入世”谈判终将成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01日 11:43 经济参考报

  中国与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在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在一些领域还存有分歧,但中国入世对双方有 利,对世界有利已成共识。尽管好事多磨,中国至今已为“入世”努力了14年。其中与欧盟谈判也已经历了一些时日。但双 方近几个月的谈判频率明显加快,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只要不发生意外,中国--欧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协 议已是势在必行之事。

  中欧关系发展的长期轨迹

  中欧“入世”谈判好事多磨,但中国入世符合中欧关系发展的长期轨迹。全面深入研究欧盟对华长期政策表明,它具 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渐进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西欧国家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从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跟随美国,7 0年代的建交恢复和80年代的进一步发展,直至90年代欧盟提出自己的全面、长期和独立的对华政策。这一过程是渐进的 。二是“双轨制”。在迄今为止的中欧关系中,中国同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依然是主要渠道,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 分量无疑在日益加重。三是相对稳定性。中欧之间当今不存在发生严重利害冲突缘由,因此,中欧关系与中美、中日关系有所 差异,相对较多一些稳定性。四是两面性。尽管欧盟对华长期政策具有较多的相对稳定性,但依然具有两面性。这一点,从欧 盟1994年以来公布的一系列重要的对华政策文件中明晰可见。这些文件一方面强调要推进中欧关系,另一方面又力图通过 “接触”来逐步实现其自己的明确的战略意图。当然,对华政策的这种两面性,并不是欧盟特有的,美国、日本同样如此,只 是程度和做法有所不同而已。

  中欧“入世”谈判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难点

  中欧“入世”谈判的有利条件是:第一,1992-1993年以来,中欧双方都提高了对对方重要性的认识,相应 积极调整了政策。在中国“入世”问题上,欧盟从总体上说长期持积极支持态度。第二,中欧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它们相互需 要,彼此获益。欧盟国家的经济--工业结构迄今依然擅长于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传统”工业部门,如机械制造、电器电 子、化学化工、车辆制造等等,它更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水平。第三,欧洲人希望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方面, 由于欧盟国家长期相对忽视亚洲与中国,大约直至90年代初,相对于美国人和日本人而言,他们更需弥补和追赶。第四,中 美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的协议对欧盟有重大影响,尽管欧洲人总是要处处表现自己的特性。第五,欧盟希望通过中国“入 世”,中国能更快、更多、更深地融入现存的世界体系。

  中欧“入世”谈判的主要难点是:第一,最棘手的问题包括开放中国的电信、保险、金融等市场。欧洲人希望中国人 在这些领域做出对美国人更大的让步,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例如欧盟希望中国取消一部分像在中美协议中规定的那一类限制, 比如说关于在人寿保险业合资企业中外国资本最高不得超过50%的规定,以及外国公司在中国的连锁销售商店不得超过30 家的规定等。第二,在关税方面,欧盟要求中国对食品、酒类、玻璃、陶器、药品、工业设备、汽车等数百种商品进口更大幅 度降低关税。在中美协议中,中国承诺将工业品和服务贸易关税总水平从22.1%降到17%,欧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 如欧盟希望中国将从欧盟进口的汽车的关税降低到17.5%,比中美协议中规定的25%还低。第三,欧盟不像美国、日本 、加拿大或印度是单一国家,欧盟是15个国家的集合体。因此,对欧盟来说,就共同对外政策取得协调一致,经常遇到许多 困难。

  “入世”谈判成功将有力地推进中欧关系

  中欧“入世”谈判好事多磨,但终将成功,因为这符合双方的重要战略利益和实际商业利益。中欧“入世”谈判成功 将有力地推进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欧经贸关系。

  最近几年,中欧经贸关系总的发展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中欧现在已经互为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欧盟国家也是中国 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来源地。1997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为430亿美元,1998年为489亿美元,1999年进 一步增至5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3%、13.6%和14%。由于中欧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中国外贸平均数,欧 盟在中国外贸中所占的比重已进一步从1998年的15.1%升至1999年的15.4%,欧盟已成为我国外贸中仅次于 美国、日本的第三大伙伴。在中国实际引进的外资中,1979-1998年20年累计,欧盟对华直接投资174亿美元, 占中国同期引进外资总额的6.5%,低于美国的8.0%和日本的8.1%。但就1998年一年而言,欧盟实际对华投资 43亿美元,所占比重9.4%,已超过美国的8.6%和日本的6.9%。1999年1-10月,欧盟对华直接投资33 .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4%,但这是在投资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发生的,估计欧盟所占的相对比重不会有多大变化 。正如朱基总理所说,虽然从总体上说,我们对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取得的成果是满意的,但应该看到,双方经贸合作的规模 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欧盟的总体经济规模已超过美、日,但对华贸易额却大大低于美、日,在欧盟区外贸易总额中,中 国仅占3.9%;对华直接投资则仅占欧盟区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24%(如果考虑到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中国 所占的上述比重大约要缩减一半)。显然,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中欧“入世”谈判成功将会有力地推进中欧经贸关系发展。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社会,中欧双方企业的 进出口贸易将会得到有力的刺激,中国对欧盟国家的企业来说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这些投资将不仅瞄着中国的巨大 市场,而且同时也往往瞄着亚洲乃至世界市场。中欧“入世”谈判成功,不仅有利于双方的许多企业,而且还有益于为数更多 的消费者。一句话,中欧“入世”谈判成功将造福于全世界。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裘 元伦

相关报道,请看:中国加入世贸专题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观点 > 宏观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