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宪
大盘正在地构筑双底形态,成交量也呈现典型的“地量”,似乎借助政策面的因素,有望以平台整理来形成底部区域。但仔细观察盘面,却发现问题并不这样简单,以前市场流行的“地量见地价”,在本轮大调整中可能失灵。现在不是照样有松辽汽车、中纺投资等个股跳水打在跌停板上,东方电子、银广夏阴跌不止,德隆系股票高高在上等奇异现象,股价
结构的调整还未结,大盘又如何算进入底部。
目前许多强势庄股纷纷跌入10元以下,但机构出货仍然坚决,其实对这批股票进行“复权”,许多股价是二三十元或者更高,从1999年大牛市开始后,大资金与上市公司联手,股本扩张极快。可以讲业绩稍好一点,股价炒高后都进行过大规模送配股,主力帐面利润十分丰厚,抢反弹或做短线者,千万不要被绝对价位迷惑,以为很便宜屯。现在大批机构因为资金问题,战略上进行主动撤离,只是苦于下档缺乏承接盘,这股力量没有消化以前,大的底部形态很难真正成立。
市场正处于政策、资金、丑闻、信心等多种因素互相缠绕期,各方面都比较谨慎,清淡的成交量反映的就是这种“矛盾心态”。管理层用新股北京华联试探了一下市场资金,又用华能电力来考验投资者对大盘股的态度,扩股步伐走的较为缓慢,而许多机构在暂停国有股减持后,猛然拉升了一下,发现并无人喝采,马上勿勿收手。众散户早已深度套牢伤痕累累,拿不出更多的钱去买股票,这个底部又叫谁去鼎力支撑。
如果政策刺激无法形成“底线”,机构资金匮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交量虽然已经是地量,但许多个股抛压沉重,谈不上是地价。这样大盘只能是以“市场化”方式寻找底部。这倒也符合管理层现在推崇的市场化,只是持有股票都还需多承受一些磨难,在波澜不兴的走势中昏昏欲睡。由于中国股市投机性太强,一直以高换手率著称,看到现在的成交量以为太少了,香港股市5万亿港元的市值,目前日成交金额也是几十亿港元,以沪深股市1万多亿的流通市值(约相当于香港的三分之一),两地加起来交投并不比香港少。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地量区域”到了,不能确定的是“地价区间”也许还未到,按技术分析讲是“底背离”,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问问做庄机构就有答案,现在强庄股是想加仓,还是在慢慢撤离,大资金是买入还是抛售多。只有把这些困扰市场的关键因素弄明白,才能透彻理解大盘将如何运行。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