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比尔·盖茨一样富有,你会投资中国的股市吗?
7月20日,中国证监会网站上挂出一条不足百字的新闻,内容只有一句话:“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表面看来,这是一则给人以相当想象空间的事件。作为全球首富、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家庭慈善机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名下拥有资产总额为27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14亿元。做一个毫无可能性的假设:如果这些钱全部通过QFII形式进入中国股市,它可以将招商银行、深发展、中国联通等国内市场上流通市值最大的40家公司的流通股悉数收入囊中!
盖茨的确进入了香港及沪深股市,但他扮演的,并非拯救市场的角色,更像利用声望坐庄的庄家。在他买入中国稀土、北人股份等股票后,其行情立即看涨,但盖茨并没有像购买中石油的沃仑·巴菲特一样做战略投资者,而是迅速将价格上涨的股票出清,赚取差额。
事实上,所有投资均非盖茨本人操盘,即使在美国,盖茨也几乎不做股票投资。他所拥有的绝大多数股票,是1986年3月上市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从上市到1999年微软遭遇反垄断官司,它每年升值59%。正是因此,盖茨得以多年霸占全球富豪榜的首位。但随着网络热潮退去、接二连三的反垄断官司以及微软遇到的增长瓶颈,微软的股票不复当初的炙手可热,其股价已由当初的60元下跌至现在的28元左右——但盖茨并未因此蒙受太大损失,原因何在?
即使他所拥有的是大量这个时代升值最多的股票,盖茨仍在不停抛售它。1986年他拥有微软44%的股份,至1999年已经降到18.5%,现在更进一步降至10.75%。过去几年,盖茨平均每季度售出2000万微软股票。
与此同时,通过一个名为Cascade的投资公司,盖茨实现了个人资产的多元化。效果极佳!现在盖茨的身价由两部分组成:微软的股票价值290亿美元,其私人理财投资价值440亿。如果1999年之后盖茨从未出售自己的股票,那他今天的身价仅为500亿美元。
此次获得QFII资格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系2000年1月盖茨将其原有的盖茨教育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合并而成的产物。由其父老威廉·盖茨及微软副总裁出身的帕蒂·斯通斯福主持。他们就全球卫生保健、教育、图书馆、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四个方向选择项目。
数年前,盖茨和妻子梅林达自问,有何方法能让投出的每分钱帮助最多的人。从一开始,他们就达成共识,基金会不能仅就收到的申请发放善款,也不能针对某些种族、肤色或理念。在此基础上,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方向:人类的健康与教育。1999年时就作出了历史上最大的慈善义举之一:在为儿童注射疫苗领域投资7.5亿美元。
此后他们的投资远远超过这一数额,而在这一过程中,夫妇二人亦各自承担了吃重的角色。“比尔变成了医学方面会走路的百科全书。”据盖茨的好友、世界第二首富沃仑·巴菲特称,他多次听盖茨就此问题发言,每每为其知识丰富震惊:“他每年阅读数千页相关论文,因此学到如何攻克世界上最危险的疾病。”而梅林达走遍世界各地,调查各地人群的生存状况。
盖茨夫妇强大的信念与资金支持,使他们的作为远远超越了慈善基金本身所代表的——他们开创了历史上“最创新也最有效的慈善基金”,值得日后他人认真效仿。一向言辞谨慎的巴菲特也向他们送出了最高的赞扬:“再没有另外两人因他们对人类幸福做出的贡献而让我更加敬佩。”
盖茨投资法则
华盛顿湖东岸,在西雅图与微软总部所在地雷德蒙德之间,一座朴素的三层办公楼中居住着一些并不普通的角色,比如两家西雅图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全美电信业富豪克雷格·迈克劳。但这栋楼中最神秘的所在,是一间门牌上只写有“BGI”三个字的房间。里面坐着的是一个44岁、长着娃娃脸的中年人。如果跟他交换名片,那上面没有写任何公司的名字,而他办公室的语音信箱也只说这里是“投资办公室”。
这个人名叫迈克尔·拉森(Michael Larson),默默无闻却是华尔街上最具权势的人物:他掌管着盖茨价值440亿的微软之外的资产,相当于一个大型共同基金——稍不同者,是这一共同基金只属于一个人。
在1990年底中期之前,盖茨尚非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没有理财概念。他超过90%的资产,是微软的股票。但随着微软市值飙升,盖茨终于不得不面对如何处置自己资产的问题。最初他选择一个多年好友安德鲁·伊文思(Andrew Evans)掌管其投资组合,但1993年后者卷入银行丑闻,盖茨开始寻找一个更合适,也更清白的人选。
这个新的投资经理必须精明,且有极佳的投资成绩。但盖茨看重的不止这些,“我需要一个能自己掌控局面的人。我需要对自己挑选的人充分信任,因为我完全不想总得越过他的肩膀去看他的工作”。在投资理念方面,他对对方的要求是风格稳健,“遵循保守哲学”。时年34岁、毕业于芝加哥大学MBA的拉森很快成为不二人选。
两人通过电子邮件保持较频繁的联系,每隔六周,拉森会有一次与盖茨当面沟通的机会,但盖茨将这一交流称为“泛论”,称自己不会对投资的方向进行太多指手画脚。
在BGI(比尔·盖茨投资公司)名下,拉森设立了名为Cascade的投资实体。1990年代的最后几年,虽然正值网络热潮升温,但拉森并未介入这一领域,而是大量购进通胀保值证券,以及福特、杜邦与时代华纳等大型企业的债券。他也介入垃圾股及各国政府发行的债券。
2003年,BGI的资产总值上涨17%,相对于标准普尔指数22%的涨幅,似乎并不能令人满意。对于拉森这样的一个保守型投资者,牛市期间并非他展现才华的最佳时机。如果回顾过去三年,你就可以看到他的成绩相当惊人:标准普尔指数平均每年下跌12%,而拉森所控制的投资组合保持10%的回报率。
“我们只是试着聪明些。去年我们在日本投资,因为我认为价钱低廉,事实上回报的确不错。我们对非美元投资下了个大赌注。农产品、通胀保值证券和高收益债券等已经过了高收益期。”拉森的工作早已得到盖茨的高度认可。不过,另有消息称,盖茨在亚洲的投资,并非拉森负责,而是欧洲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Martin Currie的分公司负责。
(文/《环球企业家》□ 杨帆|文 出自:2004年9月 总第1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