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书画 > 正文
 
《清明上河图》辽宁“出世”秘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13:00 辽沈晚报

  核心提示

  近日,一个消息令辽宁文化界异常兴奋———我国古代绘画珍品、堪称国宝的《清明上河图》将在今年年底回辽宁“省亲”,在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开馆展览上亮相。在为这个消息兴奋的同时,一个疑问也被很多人提出来:为什么说是“省亲”?这幅名画和辽宁曾有过怎样的关系?本报记者为此探访辽博专家,揭开了一段《清明上河图》在辽宁“出世”的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历史。

  “中国传统绘画中最脍炙人口的一幅名作”、“传世最著名的风俗画长卷”……这些描述《清明上河图》的语句从小学开始就为我们所熟悉,但这么多年来,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当年课本里所讲内容的粗浅层次上。

  作为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在公众面前“现身”的机会极少,就在很多辽宁乃至北方的书画爱好者仍在羡慕2002年底有幸在上海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目睹《清明上河图》真迹的参观者时,从辽宁省博物馆又传出了这样一个消息:今年底,在搬入新馆的辽宁省博物馆庆祝重新开馆的展览上,将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请出《清明上河图》回辽“省亲”!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何谈“回辽省亲”?记者为此探访辽宁省博物馆,在册册记录中探寻《清明上河图》的身世之谜,意外发现,原来这幅流传近千年的传世之宝在数易其主、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后,最终竟是在辽宁省博物馆中被意外发现,并得以完好保存下来的!可以说,建国之后,辽宁省博物馆成为了《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家”,而年末的“回辽省亲”则将成为《清明上河图》离开辽博后的首次回辽公展。

  首次“出宫” 上海展宝万人空巷

  2003年1月6日夜,上海博物馆历史上第一个不眠之夜。

  这天晚上,上博破天荒地将开放时间延至午夜12点,原因非常平常:当晚是“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在沪停留的最后一夜,上博只能尽其所能延长时间,以满足从上一年12月1日开始持续了36天的参观人潮。

  “21:30,当记者想由南门进入博物馆时,首先遭遇的是长达10余米的人墙。这些市民穿着羽绒衣,裹着厚围巾,其中不少人瑟瑟发抖,只有靠不断跺脚增加热量、抵御刺骨的寒意。这么一列近年来少见的长龙,从馆外一直延伸到馆内,最后铺满了通往各个楼层的楼梯。‘是看《清明上河图》吗?乘电梯上4楼,然后排队进场。’‘还要继续排队?’‘没错,要看这幅画的人已经从二楼排到四楼了,慢慢等吧。’”

  这段文字是2003年1月7日上海媒体对“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最后盛况的描述。

  除了可以用人们对名画艺术性的神往来解释这种热情外,《清明上河图》在千年历史中无数的神秘传奇可能是更让人着迷的原因。

  历经四朝 宫里宫外数易其主

  这幅传世名画可谓命运多舛。自问世以来,它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从宫中盗走。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考证,首先收藏《清明上河图》的是北宋宫廷。作为宫廷画师的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擅长丹青的宋徽宗阅后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用瘦金体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清明上河图》沦落到金兵手中,但并没有引起上层统治者的注意,只被以普通字画的身份在民间辗转变卖。

  元朝建立以后,《清明上河图》被重新收入皇宫。元代后期至正年间,宫内一个装裱匠趁装裱此作时,用一个临摹本把真本偷换出宫。到明嘉靖年间,《清明上河图》落入奸相严嵩手中。隆庆时,严嵩倒台,《清明上河图》被没收到宫廷。这是它第三次入宫。明朝中叶万历年间,《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被盗出宫,窃贼是权倾一时的太监冯保。

  自冯保后200余年间的传承无人知晓,但就在这期间,社会上伪本《清明上河图》广为流行。据悉,目前世界各地发现的这类伪本不下二三十种。真本《清明上河图》在清嘉庆四年,被收入宫中,藏在紫禁城迎春阁内,此后一直被清宫收藏。

  溥仪盗运 稀世国宝险遭流失

  在四进三出之间饱受流离之苦后,《清明上河图》开始面临它生命中最后一次劫难了。在末代皇帝溥仪所书的《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提到了《清明上河图》:“我们行动的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溥杰每天下学回家,必带走一个大包袱。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因为那时正值内务府大臣和师傅们清点字画,我就从他们选出的最上品中挑最好的拿。我记得的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迹《曹娥碑》、《二谢帖》……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阎立本、宋徽宗等人的作品。”

  按照溥仪所说的记载,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第四次“出宫”,而由于溥仪的这次偷运,这幅传世名画经历了它生命历程里最惊险的一次劫难。

  1911年以后,《清明上河图》被盗出宫外后,就存在天津租界内的张园内。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扶植下,建立了伪满洲国,于是这幅名画又被带到长春,存在伪皇宫东院图书楼中。1945年8月,溥仪见大事不好,便乘飞机逃往大栗子沟,不料苏联红军截获了情报,抢先派飞机占领了沈阳的机场。满脸沮丧的末代皇帝等来的不是日本方面的接机人员,而是手持冲锋枪的苏联红军,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当然,也就顾不上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批清宫宝物了。而许多收藏名贵字画珍宝的大木箱,就被胡乱丢弃在机场里,无人料理。国宝《清明上河图》也在其列。

  重见天日 东北博物馆里现身

  《清明上河图》在当时虽然无人识得它的真面目,但还是随着那几口大木箱作为战利品上缴了。后来,东北解放军地方部队陆续在溥仪逗留过的通化和长春伪宫里发现了两幅同样题为《清明上河图》的古画。辽沈战役之后,这三幅《清明上河图》全都收存在东北人民银行的保险库里,直到1950年,才拨交到新成立的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里,东北博物馆即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前身。

  1950年冬天,文化部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

  这一天,文化部的一位研究员像往常一样来到寒冷昏暗、条件艰苦的东北博物馆临时库房,与馆员一起在堆积如山的藏品中进行捡拾和鉴定的工作。这位研究员就是后来名闻中外的古书画鉴定权威杨仁恺先生。

  在杨仁恺先生所书的《国宝沉浮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回忆,在发现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前,已经有好几幅类似的作品经过了文化部的审定,它们都是伪满洲国覆灭后被丢弃在东北境内的,都是明朝或清朝年间,由苏州作坊或清宫画师所绘制的仿摹本。所以这天,当杨仁恺最初发现一卷题签上也写着《清明上河图》的画卷时,并没有太过激动,然而随着画卷一点一点地展开,杨仁恺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他被眼前这卷古画所震撼,几乎就要脱口喊叫出来。当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长卷绢画,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一望便知属于年代久远的物品。而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都体现着独特的古老绘画方式,与先前所见的仿摹品有着天壤之别。不过在这幅宋朝的古本真迹上,后半段虽有大量历代名人的题款印章,却没有作者的签名,也没有写上画的题目,这原本是宋朝时候作画的习惯。不过,杨仁恺随后发现了一位历史上的收藏者在画后题跋所透露的重要讯息,又结合此画的时代风格,已经可以初步断定它就是900多年间见于各种著录、却没有多少人见过其庐山真面目的北宋张择端真迹———《清明上河图》。“顿时目为之明,惊喜若狂”,在杨先生的描述中,他用这样的语句来描绘他当时的心情。

  “惊喜若狂”!的确,已经流传了900多年的传世珍品不仅又重见天日,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这怎能不让人惊喜若狂?!这个好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国文化界。

  195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设在皇极殿的绘画馆要重新开放,有关部门特别下令把《清明上河图》这件国宝级文物从东北调运北京,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作特别展出。至此,《清明上河图》离开了它在辽宁省博物馆的“行宫”,回到了真正属于它的艺术宫殿———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

  作者张择端,南北宋之交的画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图系绢本,淡着色,画幅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画中有500多人,他们的职业涉及仕、农、工、商、医、卜、僧、道、胥吏、船工以及家庭妇女;图中的情节有赶集、有买卖、有闲逛、有饮酒、有聚谈、有推舟拉车,又有骑马乘轿等等;图中还有皇城的四方辐辏,百肆杂陈,有汴河的河港池沼,船只往来;既有官府宅邸,也有茅篷村舍。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