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大鳄”、“股神”登陆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 16:15 《环球财经》

  -本刊驻美国特约记者 梁冶/文

  对于巴菲特来说,投资中石油的资金不过几亿美元,与其在可口可乐投资的近百亿美元相比微不足道。索罗斯也自认在中国的投资还不多,目前的问题是没有理想的项目。因此,他们的投资是“投石问路”,还是长期持续,可能事关一个大变局。

点击会看到更多的新闻 粉红女郎紧急招募!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用搜索登陆一个城市

  记者曾在纽约与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陈峰有过一次交谈,他当时到纽约参加海航发行5亿美元债券的签字仪式。陈峰在谈起索罗斯投资海航时说:索罗斯之所以能够成为海航最大的股东,这真得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索罗斯是陈峰请来的

  海航成立初期需要的资金数额巨大,而国内资金当时很难满足需要,因此,海航就将目光转向了美国的华尔街。

  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陈峰多次奔访纽约,在与华尔街众多的投资机构接触交流后,最后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美国航空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美航投资)身上,而美航投资的后台老板就是逡巡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有资料显示,美国航投为查特基集团所有,而查特基集团则是索罗斯量子基金旗下的一家公司。

  1995年上半年,海航与美航投资有关注资的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为让百般挑剔的美航投资更好地了解海航,海航不惜重金聘请国际著名的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编列财务报表,聘请美国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担任顾问以处理所有涉外合同,并且还请来了美国权威的民航业评估机构SH&E公司进行评估。SH&E公司在经过严格审核之后得出结论:海航是中国很有前途的民航企业,值得投资。

  紧接着,美航投资派出了一个专家小组到海南实地考察,反复查看了海航的账目,了解海航方方面面的情况。据说,陈峰本人也曾多次在纽约索罗斯量子基金的会议室里回答了投资专家提出的200多个尖锐甚至是非常苛刻的问题。美航投资只是在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才最终同意注资。

  1995年9月27日,美航投资与海航正式签署合同,以每股0.2449美元的价格认购海航1.0004亿股的外资法人股,占当时海航总股本的25%。由此,索罗斯的资金以外资法人股的方式悄悄地注入了中国资本市场,海航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与狼共舞的中外合资航空运输企业。

  作为海航最大的股东,美航投资向海航派驻了两名董事,年薪只有象征性的5万元人民币。不过,这两名董事只是在海航进行重大决策时发表意见,并没有介入海航的日常经营管理。

  2000年,海南航空实施10送0.8股的送配方案后,美航投资非上市外资法人股提高到1.08亿股。随着海航先后在国内发行B股和A股,美航投资的持股比例一降再降,目前只占海航总股本的14.8%。

  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这里

  索罗斯在1995年认购海航1.0004亿股外资法人股时曾承诺在规定期限内不出售所持有的非上市流通股。也许正是由于这种限制,索罗斯过去8年中在海航一直蛰伏不动。

  2002年8月,中国证监会表示会考虑在一段时期后准许索罗斯把持有的海航股份转换成可在市场上交易的股份。2003年1月,中国证监会下达的《关于核准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外资股上市流通的通知》文件规定,美航投资所持有的海航非上市外资股将转为B股流通股,并自2003年1月起一年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市场正式流通。

  今年1月15日,海航发布公告,美航投资持有的海航1.08亿外资法人股转为B股,于2004年1月3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B股市场上市流通。至此,索罗斯被锁定了8年之久的筹码终于迎来了破冰之旅。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海航流通B股为2.93亿股,其中索罗斯就占1.08亿股,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索罗斯实际上就成为海航B股“明庄”。因此,索罗斯的去留不仅吸引着众多的市场眼球,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海航的信心。

  不过,海航似乎表现得比较轻松。陈峰表示,索罗斯自1995年入股海航以来,对海航的工作一直都很支持,没有消息显示他会抛售手上的股票。有关分析人士认为,即使索罗斯抛出海航B股,总金额也就是几千万美元,与其百多亿美元资产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如果索罗斯认为海航B股价格还有上升空间的话,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无论如何,索罗斯在海航长达8年的投资早已为索罗斯带来丰厚的回报,让他赚得钵盈盆满。海航经营稳定,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多次派发股息红利,仅此一项就使索罗斯进账450万美元。索罗斯1995年投资海航时只花了2500万美元,如果按照3月10日海航B股的收盘价0.619美元计算,索罗斯全部套现手持的海航B股能获得6685万美元,再加上现金红利,8年下来,索罗斯可获现金7135万美元,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接近20%。难怪有人说,索罗斯这次又可以笑看海航了。

  其实,索罗斯当年以战略投资家进入海航,并不是他的一时冲动。

  索罗斯以其独到的投资视角在国际金融市场名声显赫,而海航作为索罗斯的中国概念股也必然存在令人心动的理由。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给中国民航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航空运输市场之一。据预测,中国航空业今后几年的增速将是经济增速的两倍,航空旅行可望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日常消费品,这就使得中国的航空业未来前景更加诱人。

  不难想像,作为一个精明的金融大鳄,索罗斯最为看中的,可能还是海航有别于中国其他航空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操纵海航的这个管理团队。

  当初,海航凭1000万元资金起家,并创下在华尔街筹集数亿美元的传奇。海航借水行舟,在高负债下快速发展,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先后控股或接管了长安航空、新华航空、山西航空等企业,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盈利状况最好的航空公司。

  海航要继续壮大组建新集团的消息对索罗斯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的。有迹象表明,索罗斯在海航不会见好就收,仍会继续持股坐庄。

  这从索罗斯本人的最新表态中就可以得到证实。索罗斯今年1月底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明确表示,随着他所持海航B股的禁售期在1月底解禁,他虽有权出售其持有的海航股份,但却不会行使这种权利。

  索罗斯指出,海航是一家好公司,他目前在中国其他方面的投资还不多,希望增加在中国的投资,但目前仍难以物色到理想的投资项目。

  不过,索罗斯也表示,中国目前正有着一种初期的资产泡沫。中国企业首次公开上市的表现,令人想起华尔街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景象。

  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决定对索罗斯所持海航B股解冻,引发了投资者对索罗斯可能会因此而做空海航的担心。看起来,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回头看看,就在索罗斯持有海航最大股权的这8年多时间里,正是他在全球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甚嚣尘上的日子。他过去在汇市股市中的所作所为,让人不得不对这位令人闻风丧胆的“金融大鳄”心存几分疑虑。

  迄今为止,索罗斯仍持有海航B股未脱手,并且声称要增加对中国概念股的投入。然而,索罗斯此举是旨在放长线钓大鱼的长线投资,还是又一次先炒高后抛售的赌徒投机?只有时间才能做出回答。

  巴菲特被迫现身

  如果说索罗斯当年入股海航是海航“请君入股”,那么巴菲特持有中石油股票则是“不请自来”。

  2002年5月,巴菲特曾向自己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基金股东透露,他早在3年前就开始关注国家能源行业,他当时手中持有全美石化业8%的股份,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加大对能源类股的投资力度。中石油在海外上市引起了巴菲特的关注,以致他在2003年3月之前就悄悄地买进中石油股,在中石油的持股比例约为7%。到了2003年3月,巴菲特向股东明确表示,美国股票价值被严重高估,投资必须寻找新的品种。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中国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投资中国企业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巴菲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话音刚落,巴菲特就开始在香港市场悄悄地增持中石油股份。在从2003年4月9日至24日短短的15天时间里,巴菲特以每股1.61港元至1.67港元的价位分7次购入中石油11.68亿股股票。这样,截至2003年4月30日,巴菲特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已经增加到23.38亿股,占中石油全部流动股本的13.35%,一举成为中石油的第三大股东。

  据说,巴菲特增持中石油股票本不想张扬出去,无奈香港证监会去年4月1日起实行的新规定迫使巴菲特“露出马脚”。

  香港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及期货综合条例》规定,为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董事和大股东的监管,持有上市公司5%(原来为10%)权益以上的股东,必须向港交所披露,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许多“隐形股东”在新的披露规则下无所遁形。无奈之下,巴菲特的名字也出现在中石油最大股东的名单上。

  市场得知巴菲特入驻中石油后,跟风般蜂拥而入,中石油股价持续走高。到今年3月10日,中石油股价已经上涨到每股4.15港元。这就意味着巴菲特在持股的11个月时间里每股平均获利高达2.5港元,以其总持股23.38亿股计,巴菲特这次在中石油身上又猛赚50多亿港元。

  股神的醉翁之意

  今年初,有消息说英国石油出售了手中持有的30亿股中石油股票,结果导致中石油股价在1月上旬突然间累积暴跌12.4%。

  在股价下跌又伴随巨额成交的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巴菲特作为中石油第三大股东是否减持,以获利套现出局。

  中石油有关人士对此却不以为然:对于巴菲特减持中石油股票的消息已经听了不下十多遍了,这都是别有用心者的炒作,对投资者很不负责。巴菲特现在持有中石油股份很大,减持中石油股票需要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公告,投资者要留意联合交易所的公告,而不是媒体的传闻。

  目前,联合交易所根本就没有收到这样的公告,至少目前可以说巴菲特减持是个谣传。

  有趣的是,就在人们担心巴菲特可能会减持中石油股份的同时,有消息说巴菲特在投资中石油猛赚50多亿港元后又瞄上了前不久上市的中国人寿。据报道,巴菲特通过摩根斯坦利大量吸纳中国人寿的股票,中国人寿的股价因此一度攀升至7.05港元。

  不可否认,中石油优异的业绩是吸引巴菲特入驻中石油的重要原因。

  华尔街证券分析人士指出,中石油的派息能力超过了许多美英公司。中石油目前的股息收益率平均高达6%,而目前美国公司的平均股息收益率仅为2%。中石油2003年上半年的利润比前年同期翻了一番,达到了386亿元。凭借着这一优异业绩,中石油登上香港最赚钱的上市公司排行榜榜首。

  摩根大通预测,中石油的盈利在2004年可达725.1亿元,到2005年会再增加到730.3亿元。然而,巴菲特增持中石油股份更多的是看中了中国经济及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

  分析人士指出,巴菲特重金买入中石油,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染指中石油背后潜力无比巨大的中国石油化工行业。

  中石油目前正在与一些跨国公司进行诸多合作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规模达180亿美元的“西气东输”工程,这才是巴菲特巨额收购中石油股票的主要原因。中石油是建设西气东输项目的主要中国公司,在西气东输项目中占有50%的权益。显而易见,西气东输项目对中石油提升价值、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其实,巴菲特近来关注中国概念股是他调整投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巴菲特一直认为美国公司的股价太高了,因此,在亚洲寻找机会自然也就成了他所采取的投资新策略。

  巴菲特曾经透露,“我们一直在亚洲寻找值得投资的公司,我们对购买亚洲公司的股票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买整个公司。”

  起初,巴菲特曾将目光瞄准日本市场。然而,令巴菲特失望的是,由于日本股市持续低迷,特别是投资回报低于预期,巴菲特在日本市场转了一圈,几无斩获。因此,巴菲特转战中国,向中石油等中国概念股抛出了绣球。难怪有人说,巴菲特寻找便宜股票的行动将他带到了中国。

  总的看来,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大比例控股直至全额拥有标的公司,通用再保险、GEICO保险、美国中部能源等公司都是这样被巴菲特收归旗下。二是重仓长期持有标的公司股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吉列刀片、华盛顿邮报等公司就属此类。三是有选择地买入卖出包括股票在内的各种有价证券。

  在这三类投资方式中,巴菲特用得最多的是前两种长期投资方式。不过,巴菲特也经常使用第三种投资模式。如巴菲特对第一数据公司股票、威廉斯能源公司可转换优先股、亚马逊公司债券等的投资就曾多次买卖,通过高抛低吸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分析人士认为,基于巴菲特以往的投资模式及风格,他持有中石油也许是一种中长期的投资。

  不过,对于手中持有总市值超过数亿美元的巴菲特来说,投资中石油的资金不过区区几亿美元,与其在可口可乐投资的近百亿美元相比是微不足道。因此,这笔投资是否有投石问路的成分,仍有待观察。

  战术性的还是战略性的

  巴菲特与索罗斯相比,既有不少共同点,更有许多不同点。

  巴菲特与索罗斯都是生于1930年,同是靠金融投资发迹起家而成为世界名人。两人对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都持批评态度:巴菲特今年3月6日在给股东的信中严厉批评布什政府的税收政策,认为现行的税收政策过分偏袒美国企业;索罗斯目前正全力以赴阻止布什连任当选,表现出一股“要把皇帝拉下马”的气概。

  两位国际金融大亨钟情中国概念股的举动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推进改革的认可,此举对外国其他机构投资者改变对中国概念股的看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世界制造业大型跨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似乎已经不再是什么重大新闻,通用汽车、大众汽车、可口可乐等公司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这些公司看中的就是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逐渐开放的巨大市场。

  然而,西方金融行业部分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始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虑,因此,在投资中国概念股方面往往表现得谨慎有余。

  西方部分机构投资者认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混乱无序,金融体系比较脆弱,有的甚至还怀疑中国的稳定究竟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作为世界上最精明和最成功的投资者,巴菲特对中国的经济前景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一贯以谨慎著称,除非他确实看到了异常廉价的筹码,否则他是不会下如此大赌注的,因此,巴菲特增持中国概念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西方机构投资者的顾虑,刺激他们投资中国企业的热情。

  巴菲特大量吃进中石油、中国人寿股的举动很快引发了国际资本对中国概念股的投资风潮,在全球投资界引起阵阵波澜,中资企业再次成为国际资金追捧的对象。

  不过,由于目前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所以像巴菲特这样的国际机构投资者更多地选择在香港、纽约和伦敦等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然而这些股票的量与全球投资资金的量相比依然很小。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投资者会继续看好中国概念股。随着外国基金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热情升温,中国概念股预计会成为抢手货,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回首2003年,中国概念股的确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闪亮的明星,不论是已经上市交易的股票,还是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都获得了国际投资者热烈的追捧。

  2003年,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总市值飙升81%,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股涨幅超过150%,股价翻了一倍、两倍的中国概念股比比皆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上,中国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网易2003年各自的涨幅在220%至420%之间。而3年来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携程旅行网上市首日上涨89%,创下华尔街几年来新股首日交易的最高涨幅。

  此外,中国人寿的首次公开募股成为2003年全球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募股,中国人寿的股票很快成为纽约证交所的榜上明星,股价自在海外上市以来涨幅已经超过60%。

  在此“风潮”下,2003年,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成为投资者竞相抢购的对象,超额认购的比率更是连连创下新高。长城汽车在香港被超额认购683倍,以致长城汽车方面不得不临时加印了很多股票申购表,以满足投资者的需求。2004年1月,中国绿色食品计划赴港筹资额为1.75亿港元,却获得了2800亿港元的认购,超额认购倍数高达1604倍,创下了香港市场上市的新纪录。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有关中国经济前景的美好预测的确令国外众多投资者为之心动。

  美林证券研究认为,在过去5年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0%。在这样的经济体内产生高增长、高盈利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一个神话故事。

  高盛集团最新预言:中国将在205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中国在2002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选之地。尽管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金额的排位在2003年降居第二,但仍然保持了较大的增幅。

  在资本市场上,中国上市公司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投资中国概念股正在成为投资者们明智而又实际的选择。投资基金在全世界寻找投资机会,能够与中国高增长相媲美的国家的确没有几个,投资中国概念股成为投资基金必然的选择。

  记者几位在美国大型投资基金工作的基金经理朋友最近频频到中国进行实地访问考察,而且一呆就是两三个星期。问起他们到中国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回答是,到中国除了获得、掌握中国金融市场和上市企业的第一手信息资料外,还同中国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广泛接触,以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如果将来双方觉得时机成熟,他们就愿意向相关的企业注资。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外国投资基金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一旦中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一旦投资中国金融市场的条件成熟,捷足先登的外国投资基金又有可能如索罗斯一样赚得钵盈盆满。

  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投机或投资,资本总是难掩其逐利的本性。2003年,中国概念股表现优异,资金大量流向中国概念股,相应也加大了投资者获利回吐的诱因。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概念股的价格目前已经处于较高的水平,投资者获利回吐的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海外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中国概念股兑现盈利,就可能对中国概念股市场构成冲击。

  不过,总的看来,中国概念股价格目前虽然有点偏高,但中国概念股市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供不应求,境外投资者似乎还没有感到太大的价格压力,一旦出现调整,股价下跌之后,还会不断有人买进,中国概念股的长期价格走势仍然看涨。

  索罗斯失去“感觉”?

  -本刊驻美国特约记者 梁冶/文

  今日索罗斯已非昔日索罗斯,稳健投资已开始替代冒险“套现”,但正因如此,他对中国企业股的关注究竟意欲何为才更让人猜测。

  对于索罗斯,人们也许并不陌生。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47年移居到英国,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怀揣5000美元从英国的伦敦来到美国的纽约闯天下,并于1969年正式设立双鹰基金。双鹰基金成立初期的资本只有25万美元,经过10年的运营炒作后竟猛增到1.78亿美元。

  1979年,索罗斯把双鹰基金改名为“量子基金”,该原理认为:在量子力学里,要预料亚原子粒子的行为是不可能的,这一理论直接吻合了索罗斯的信念——市场总是处于不确定的波动状态,通过预料明显的行为来赚钱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资本交易就只能靠赌。

  一“赌”名天下

  也许正是这个赌字使索罗斯一举扬名天下。

  1992年,索罗斯对英镑采取有生以来最大的赌博行动,下注英镑走低,最终导致英镑汇率暴跌和迫使英国退出欧洲货币汇率机制,索罗斯因此而在短短的几天中获得10亿美元的暴利,并以“击倒英格兰银行者”而闻名于世。

  1997年6月,索罗斯向东南亚金融体系发起攻击,使东南亚各国的外汇储备在几个月之内付诸东流,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仅在一个月内就赚取了20亿美元。

  然而,自1998年以后,索罗斯财运不佳,先是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烫了手,随后在港元狙击战中败给了香港特区政府。2000年4月,索罗斯手下的量子基金不合时宜地买进了大量高科技股票,命运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科技股开始狂跌,结果量子基金一下子亏损了50亿美元,这使索罗斯元气大伤,成为其事业的转折点。

  自那以后,索罗斯对所管理的基金进行了重组,他自己也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

  失去“感觉”的索罗斯

  然而,不甘寂寞的索罗斯不愿就这样默默无闻地消失。2002年初,索罗斯重回量子基金掌舵,掌控着115亿美元资产。经过几次碰壁之后,如今的索罗斯对投资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少了几分投机冒险,多了一点保守稳重。

  索罗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我不久前失去了那种感觉,我就像一个老拳击手,不应该再站在拳击台上。”熟悉索罗斯的人认为,索罗斯现在已不像过去那样在汇市上通过大规模买空卖空来进行货币赌博,他好像与高风险的投机活动保持着一定距离。

  如今,他投资的目光已转向东欧等新兴市场,通过一个45亿美元的联合投资计划悄悄增加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并将个人财产的20%左右投入不动产投资基金。

  与此同时,索罗斯还将投资的目光转向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投资海航可以说是他进入中国市场的投石问路之举。

  今日索罗斯

  据报道,索罗斯目前正全力以赴投入到“倒布”运动中去,把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他表示,只要能把布什拉下马,他可以倾家荡产在所不辞。

  据报道,迄今为止,索罗斯已向美国共和党的对手——民主党的政治团体提供了1500万美元的政治捐款,远远超过了他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12万美元的象征性捐款。在政治方面,索罗斯看不惯布什总统的霸权主义逻辑,严厉批评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

  索罗斯是个经历过法西斯统治的人,因此对布什“不站在我们这边,就站在恐怖分子那边”的讲话深感恐惧。索罗斯反对布什对伊拉克的侵略,认为布什的“先发制人”战略和非友即敌的简单思维正在将美国引入一个暴力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美国的霸权主义泡沫正在急剧地膨胀,最终将沦为“泡沫霸权”。

  在经济方面,索罗斯持续唱衰美国经济,认为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将导致美国经济在“2004年兴旺,到2005年衰退”。索罗斯指出,布什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是一个“错误”,最终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布什政府放任美元不管,实在不是身为全球最大金融强国的美国所应该有的表现。美元贬值也许会使美国的出口商品更具竞争力,也能达到打击法德等国经济的目的,但最终会削弱美国出口目的地的经济基础,令美国经济唇亡齿寒。

  看好中国前景

  索罗斯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鳄鱼,具有极强的攻击性,而他攻击的口号就是寻找缺陷,攻击的目标有股市,有汇市,还有期市。

  索罗斯的成功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善于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巧妙利用借贷和抵押;二是投资于很多不同类型及风险的资产,既投资于货币,也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和期货等;三是既做空头也做多头;四是侧重于购买短期证券以保持高度的灵活性,有较强的投机性;五是作为业绩基金,基金经理所得的报酬与盈利而不是与所管理的基金规模成正比。

  索罗斯擅长于宏观投资,在全球股票、债券和货币涨跌的大趋势上下注。他的投资策略是“选择时点、全力出击”,等待市场出现明显的变化或转机时以大手笔杀出,通过资金的放大效应大获其利。当然,这种投资策略在需要过人胆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发展的预见性和判断力。

  近些年来,索罗斯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加深。去年,他曾到中国推介自己的新作《开放社会——全球资本主义革新》中文版,并在中国考察访问了10天之久。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