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外汇专题 > 正文
 
交易心得雪鑫自述 :欧元之我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1日 15:25 雪鑫理财团队

  欧元走势分析与展望

  1前言(欧元前期走势简介)

  欧洲货币经济联盟经过40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发展,终于在1999年1月1日由11个成员向世人推出了货币一体化的杰作--欧元。这是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继19
美妙时光产权酒店 紫光台式电脑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73年实现浮动汇率制以来国际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事件。欧元问世距今已有16个月,它的走势备受人们关注。

  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顺利,平稳入市。在上市之初欧元显得坚挺有力,先是于1月4日在新西兰惠录顿市场上以1欧元兑1.1747美元,略低于欧洲中央银行(ECB)制定的参考价开始交易,然后在世界各大金融市场上表现出强劲势头。在1月5日汇价一度升至1欧元兑1.1920$高位,之后又回落1.18左右。

  但是好景不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经过一个星期的上扬之后,便开始下跌。目前,欧元问世一年有余,其对美元的汇率虽然起起落落略有反弹,但总的来说还是差强人意,呈现疲软走势,不堪美元一击。

  在1999年1月6日第三个交易日欧元却不断下跌,最低跌到1EURO兑1.1554美元。从此,除第二个交易周欧元兑美元汇价反弹至1:1.17上市外,欧元一路盘跌,在第一个交易月结束时欧元汇价为1欧元兑1.1402美元;第二个交易月欧元报收于1欧元兑1.1032美元;第三个交易月,由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成了被抛空对象,报收于1.0761美元。四月,欧元付美元汇率一度走低到1欧元兑1.0170水平,后大幅反弹,五月中旬曾升至1.08水平,随后又大幅下挫,6月30日收低子1.0329美元水平,至7月9日欧元急跌至空前低位,至1欧元兑1.0147美元,这样6个月时间中欧元对美元贬值达14%以上,到1999年9月以后,欧元一直在1.04-1.02水平徊。

  2000年初欧元曾上行至1欧元兑1.05美元水平,随后再次大幅跳水,2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欧元与美元平价1:1失败,首次跌破1:1大关,这之后欧元下跌一发不可收拾;2月28日欧元石破天惊,在当日东京早盘欧元又遭重创,创欧元诞生以来最大振幅,开盘从0.9730(纽约盘收盘价低位)下挫至0.9665历史低点后,在卖盘的推动下,欧元即期期权大量止损,在0.9520/50之间犹豫片刻,由于受欧元/日元交叉盘下挫影响,EURO/VSD下挫至0.9400的低价,EURO/JP¥狂泻500点,报收于102.45。又由于美商业银行卖盘外加日元欧元交叉盘影响,至欧洲早盘(北京时下午4:00法兰克福市场开盘)日元/欧元买盘上升,欧元收复大幅失地重回0.9750-0.9760水平,振幅高达3.6%。在这之后2月25欧元跌破0.9400大关,4月25日跌破0.9300大关,5月3日首次破0.900大关,5月4日创新低0.8853,5月17日再创新低0.8843,至此欧元对美元贬值32.17%,在这之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在1欧元兑0.9美元上下浮动,及至6月份重回0.9400水平。证明欧元在欧洲经济利好的刺激下,欧元已走出谷底,开始回调,下图为1999年1月4日-2000年5月30日月平均线图。

  英国经济总量在1997年约占欧盟16.98%,而1998年英国经济约占欧盟经济

  12487/ (55460×(1+3%)+12487)=17.94%,而1999年英国经济约占欧盟经济

  12487×(1+8%)/12487×(1+4%)+55460×(1+3%)×(1+3.5%)=20%从中可以看出英国在欧盟中其经济总量是逐年递增的,英国经济约占欧盟经济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英国对欧盟GDP的贡献率是很大的,英国暂缓加入欧元,使欧元所代表的经济总量明显减少,对欧元谋求在国际货币领域与美元争领风骚,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2.1.1.2对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削弱

  由欧盟11国组成的欧元区与4个国家组成的EMUM共存的汇率机制,增加了欧元的不稳定因素。虽然从体制上说,英镑对欧元汇率主要取决于英国,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没有义务考虑稳定英镑汇率,但是由于英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英镑在国际储备总额中仅次于美元、德国马克,排在第三位,而且伦敦是世界上第二大金融中心,外汇交易量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是全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欧洲货币中心和国际资本市场)伦敦共576家各大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是全球金融机构最密集的地位,以及英国作为欧盟成员国的作用,欧洲中央银行不可能在英镑面临冲击时仍然保持超然态度而置身事外。作为欧元区外的成同,英镑可以在对欧元汇率保持±15%的浮动余地,英国在汇率政策上便保持了很强的灵活性,又因为英国的汇率政策、财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主要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考虑,不可避免地会与欧元区发生冲突。

  总之,英国在欧盟中较早达到马约中的趋同标准,本可首批进入欧元区,却暂时不进入,但在英国遭受沉重打击--英镑大幅贬值,之后才开始积极加入欧元区,这是幡然悔悟?还是英国不得不抛弃过时的“大陆政策”?还是在亲美,却得不到美国的关照,而又投入欧洲怀抱呢?还是英法德三国斗争的妥协呢?我们将在以后继续讨论。

  2.1.2欧元启动前的过渡炸作

  欧元经过几年的准备终于粉墨登场了,就在这世纪婴儿出世前的一年多时间中,人们的注意力始终和在这个婴儿身上,难道这个婴儿有什么特别吗?那是所有贪婪的人都用血红的眼睛盯住它,以便于“多捞多占”。

  2.1.2.1欧洲对欧元的美好憧憬

  公元前2世纪秦灭六国实现了整个中国的统一,尽管秦王朝寿浅命薄,但是统一后的秦帝国实施了包括统一货币在内的诸多统一举措,为后来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录60年代美国采用美元统一币值后,一跃成为世界上的最强的经济强国,统一货币的巨大功效再次得到显现。那么,在实行单一货币--“欧元”之后,欧洲联盟能否如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那样,在世界现代史上为当代人乃至后人写下壮丽辉煌的篇章?

  欧洲人把欧元带来的预期收益可以按照以下四个重要性逐渐递增的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次

  当欧元启用后,将消除了成员国因贸易、投资等而进行货币兑换的费用。

  大公司每年因此可节省数千万美元的支出。

  第二层次

  由于单一货币促使欧盟大市场更趋统一,这样诸多公司通过实现规模经济节省更多的费用。

  第三层次

  原料价格的降低。单一货币制度使国与国之间的成本比较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可以更容易压低价格。

  第四层次

  欧元将在整个欧洲降低成本、鼓励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

  德意志银行在《向世界敞开机遇的窗口--欧元带来的机遇及影响》一文中,也列举了“欧元带来的预期效益”:1、一个巨大的货币区域的诞生;2、较少需要套期保值;3、更具流动性的统一大市场;4、减少运作成本;5、更多的、不具货币风险的投资机会;6、更低的资本成本;7、更加稳定的战略计划环境;8、更加稳定的跨欧洲的货币政策;9、更高的价格透明度。

  2.1.2.2与美元分庭抗礼--欧元国际化

  在欧元启动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虽然美元的地位不断下降,仍然占据着国际储备的60%,德国马克其次20%多,日元14%左右,英镑不及10%,所谓“三足鼎立”--美元、马克、日元,只是人们美好的自欺欺人的幻想。因为欧洲自身的各种问题,矛盾这没有解决好,更可怕的是欧元化的鼓吹。美国的经济学者对欧元化的认可态度与美联储的暧昧加大了欧元泡沫的产生。

  欧元化从本质上讲是与美元化相同的,即用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代替本币,这种本币可以是美元、欧元或其它国际货币。欧元是11个主权国家的统一货币,这些国家所形成的欧元区存在制度约束。因此,其他国家要实现欧元化,不仅仅牵涉到一个国家,而且还涉及到:实现欧元人的经济主体与欧盟或者说与欧元化国家的关系问题。该经济主体是否要加入欧盟,接受欧盟的所有条款限制?还是仅实现单边欧元化--即只是以欧元取代本币,但不与欧元区国家签定协定?对这些国家来说,通过欧元化方式要比按照《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规定逐步加入EMU容易且迅速。

  欧洲新兴市场经济学家罗伯特森(Charlie Robertson)邓欧洲一些国家的利率与通货膨胀率进行预测发现:若按照正常的途径加入EMU,中欧国家平均要等待十年左右,但如果通过欧元化的方式,则可将此进程缩短五到六年。

  欧元化除了可以使各国较快地加入EMU之外,还可以消除或降低汇率风险。欧元的推出,使人们看到了消除汇率风险的好处,其他欧洲中央银行家也着手考虑享受这种机制所带来的益处。当然,欧元化也存在弊端。欧元化的经济主体放弃本币,主要损失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失去了通过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以力。另一个损失是铸币税收入。货币发行主权决定了一国政府可以享受国民提供的无息贷款--铸币税。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拥有货币发行权就拥有优势”,这说明货币发行权对一个国家很重要。研究表明,一国的铸币税收入一般占GDP的0.2%(Krugman,1998)。

  欧元化的问题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反应,有的人积极赞成,也有人持反对态度。经济学家们各抒已见,作为货币当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德国联邦银行则考虑得更多。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汉克(Steve Hanke)就非常造成欧元化。汉克认为一些国家对欧元化的新兴趣主要是源于亚洲金融危机及俄罗斯危机,还有阿根廷政府近似的做法。这些国家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实际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从1992年起,由于经济的相对稳定及低通货膨胀率,美元和德国马克逐渐在波兰、匈牙利及捷克境内消失,人们对本币逐渐恢复信心。但现在这些国家的央行和财政部又重新考虑欧元化这个问题。汉克认为从原则上讲,中东欧国家可实现欧元化或美元化。而在实际操作中,则应该实行货币局制度,即保留一国的货币以获得铸币税收入。汉克还鼓励捷克无须等待欧洲中央银行(ECB)或欧盟(EU)的批准。

  对于欧元区的一些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注意力放欧在欧洲中央银行身上,看ECB的态度如何。针对欧元化的问题,欧洲中央银行内部也产生了两派分歧。有的欧洲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认为,欧元化可能会导致信贷危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及疯狂抛售政府债券的行为。但作为欧元区的核心,欧洲中央银行所考虑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它认为欧元化可能鼓励一国政府通过几政赤字、通货膨胀及政府外债的方式以尽快满足马约的要求,但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对它们的要求应不仅仅局限于马约,还应有其他相关约束。ECB担心有的国家可能试图用欧元化作借口而强行加入欧盟。一旦这些国家在欧洲货币体系占据了一席之一,它们就有可能借其地位从银行获取信贷。在发生危机的时候,ECB当然不会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一些商业银行很可能乐意向这些国家的政府提供信贷,作为报酬,他们想获得的是危机国国有化企业的股权。巴哈马已发生过这种情况了。

  另有一些欧洲中央银行的观察家则开始向ECB推荐欧元化。亚历山大·施瑞德(Alexander Schrader)认为,在欧元区以外广泛使用欧元是有益的,因此欧洲中央银行应欢迎欧元化:“如果非欧盟国家的个人接受欧元作为亲的货币,这证明了欧元现在及将来的稳定性。EMU应对欧元化持积极态度,并使公众注意到欧元化的成功案例。”

  欧元是伴随着很多期望产生的,它从一诞生就需要不停地与美元对比。其实在欧元化的问题上,欧洲中央银行(ECB)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借助欧元化的实施向欧明区外扩张,能在非洲的法郎区正式取代法国法郎;希望中欧、东欧和巴尔干地区那些钉住马克的国家转向钉住欧元;希望欧元在贸易结算、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成为可与美元抗衡的货币。但另一方面,针对各国所表达的强烈的欧元化的意愿,ECB又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

  ECB担心的问题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关于铸币税分配及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的问题。美联储对于美元在其境外的广泛使用并不持反对意见(目前有60%-70%的美元在国外流通),而是将之作为对美元及美国政府有信心的标志。关于铸币税及最后贷款人这两个问题,美联储的立场非常坚定:首先,美国财政部从中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阿根廷政府在实现美元化之后,便一直试图与美国财政部及美联储共享铸币税,但遭到拒绝。可见美国在铸币问题上是不会作出让步的。其次,美联储与财政部坚持认为,实现美元化的国家要自负其责,美国不会充当最后贷款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说过:美元化并不能代替安全有效的经济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会牺牲美国国内的经济利益而援助那些实现美元化的国家。美国财政部长萨莫斯则表示:美国不会将国外银行置于其监管之下或允许它们进入美联储的贴现窗口。

  在这两个问题上,ECB却不能完全模仿美国的做法。寻求欧元化的国家虽然目前还不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EMU)的成员,但总有一天它们会考虑加入EMU。因此,ECB面临的是一个两难选择,它一时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如果ECB无法阻止欧元化的强劲势头,它就必将被牵涉到美元与欧元的较量之中。不管它愿意与否,它都将同美国财政部及美联储展开竞争。欧元产生之前,很多国家只有将货币钉住美元,而无别的选择,因为它们的外债是以美元为主。现在很多国家的储备调整到以欧元为主,它们有可能将钉住货币替换为欧元。捷克共和国仅持有马克储备,而没有美元储备,因此,欧元是该国的唯一选择。而在波兰、土耳其、罗马尼亚,由于德国马克与美元势力相当,这些国家的选择尚不明了。“应该让老百姓决定选择何种货币。”这是汉克的观点。

  2.1.2.3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根据欧洲统计部门的最新统计,目前在世界黄金和外汇储备中,欧洲11国占有的份额最大,占世界储备总量的20.6%,日本占有3.8%,美国占4.1%。在国际贸易方面,欧洲11国占的比例也是最大(20%),美国(16%)和日本(7%)位居其后。欧洲11国有近1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则存在着逆差。

  但目前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达40-60%;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0%,外汇市场也在80%以上,远远超过欧洲所有货币的总和。目前欧洲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与欧洲11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很不相称,因此,未来欧元在国际储备货币、国际结算以及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将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确保汇率的稳定。欧元的出现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能与美元、日元相抗衡的一种重要货币。预计欧元推出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大体呈以下格局:在国际外汇储备中的地位将达到20-30%;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将为25%左右;由多种欧盟货币分别对美元进行交易,今后将变成欧元对美元、日元等的交易;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有序、成熟、流动性好的资本市场,形成对美国资本市场独尊地位的挑战;欧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将随着欧元的推出而发生某些变化。

  2.1.3机构的疯狂投机

  在世界上众多的投资机构中索罗斯与他的量子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有巨大的影响力。乔治·索罗斯曾多次断言:欧洲联盟的雄心不会成功,欧元即使在实施以后也将很快消失。他的推理很简单--欧盟成员国虽然都有实行单一货币的种种意愿,但是光靠这一点是无法维持欧元稳定的。欧元能否成功取决于各国政府能否将各自的预算政策统一起来。这就意味着各国要在劳动力市场和社会补给方面进行重大改革,而这很难不引起国民的愤怒。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投机者,卖空欧币,吃进欧币,促使欧币在欧洲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幅升值,在欧元诞生前夜,炒作达到疯狂状态,在不到2小时内,美元对马克从1:1.68达1:0.8的疯狂,之后又回落回1:1.68。其振幅高达50%,因此人们浮躁的心情可见一斑。

  2.2欧元的真正价值

  欧元的前身是原欧共体货币联盟的埃居(ECU,欧洲货币单位),按照欧盟制定的时间表,在1999年1月1日欧元将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方式流通,欧洲货币单位(ECU)将以1:1比例兑换为欧元,欧洲中央银行(ECB)开始正式运作,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既然要分析欧元的真正价值,就必须要分析埃居的价值。

  埃居是原欧共体,现欧盟国家在欧元启动之前确定的欧洲货币单位,它是由11种货币按照上表所示权数,按照这11种货币对美元价值,加权计算出来的对美元的价值,其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英镑所占权数为62.02%是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货币,又由于埃居中各种货币的权数是不断变化的,但其浮动不超过各自权数的2%,1998年伊始,埃居的价值为1ECU兑1.0674$,当时扑天盖地的欧元浪潮还未开始,而且欧元区各国经济中不景气而美国经济正为复苏之时,其价值可以说是美欧经济的真正对比,而英国未加入欧元区,埃居价值减去英镑比重即应为欧元启动时的真正价值。当时英镑对美元汇率为1GBP/1.7000USD,所欧元价值等于1.0674-1.7000×12.06%=0.8672

  1.0674×(1-14%)=0.9180(注英镑在ECU中最高权数为14%)

  欧元出世时其真正价值应在0.8672-0.9180美元之间,即1EURO/0.900USD左右。

  2.3欧元理性的价值回归

  从1999年1月1日,欧元启动至今17个月的时间,虽然从表像上看,欧元一路走跌,但从实质上看欧元是泡沫破裂,回复真实水平,即理性的价值回归。

  2.3.1欧元理性价值回归的必然性

  2.3.1.1英镑远离欧元区削弱了欧元区政治经济基础,英国在欧盟中,其经济总量约占20.45%,英国暂缓加入欧元区,直接削弱欧元区经济实力,而且英国作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而且英国的军事实力在欧盟中仅次于法国排在第二位,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游离于欧元区,这对欧元基础的削弱显而易见。

  虽然在现在的欧元区中,法国与德国仍然是两个世界大国,但在综合国力排名上,法国为11位,这样的一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只是一个中等国家,而且浪漫的法国人在政治上的过失在于国内政府更替速度过快,政局动荡是法国特色。让这样一个国家代表欧元区政治影响为实在是勉其难。

  德国是排名美、日之后的世界上第三大经济大国。德国经济的成功之处在于德国特色的中央银行制度,即德意志联邦银行完全独立于联邦政府之外,掌管倾向政策--即维持马克币值稳定,所以近30几年德国马克的通货膨胀率极低。在与东德合并后,耗费了大量财富的德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而且在降低其银行利率后,特别是与其他欧元区货币锁定后,强劲的马克已是强奴之未。

  所以,基础被削弱而又高估的欧元理性的选择就只有价值回归了。

  2.3.1.2欧盟内纷繁复杂的矛盾

  (一)首批加入欧元的成员国与暂未加入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与暂未加入欧元国的关系,使其最终加入欧元区,欧盟于1996年12月作出了实施“第二汇率机制”的决定。该机制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有:首先,使暂未加入成员国与欧元建立紧密联系,促使其严格执行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次保持欧元与非欧元区成员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确保统一大市场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高投资、高增长和高就业。第三,推动非欧元区成员国继续实施经济趋同政策,早日加入货币联盟。第四,促进暂未加入成员国努力向经济趋同标准看齐,从而避免先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蒙受损失。但是在实施原则上,又作了如下说明,即加入汇率机制属于自愿,暂未加入欧元区的成员国可以不参加“第二汇率机制”,而那些趋同状况不佳的成员国最好尽早参加这个汇率机制,最初未加入汇率机制的成员国可以在以后他们认为恰当的时候加入。由于原则是如此松软(“可以不参加”、“最好尽早参加”、“恰当的时候参加”),因此该机制维护一致的作用令人置疑,这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未加入欧元国在遇到外部冲击或自身不稳定时,产生消极应对欧盟政策甚至是以邻为壑的心理,从而有可能用货币贬值或降低利率的做法来对付欧元区国家,如此一来,货币联盟的前景便非常不妙。

  (二)首批加入欧元的成员国之间的矛盾

  首批加入欧元多达11国,很显然,参加的国家越多,其内部矛盾和问题就越复杂,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就越繁重。而在诸多矛盾当中,“德法轴心”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德国和法国在经济与货币问题上出现分裂的前景不能排除。柏林会议上,“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达成,是法德妥协的结果(德国开始提出的只是“稳定公约”),然而妥协也暴露出法德两国之间的重大分歧。而1998年5月在第一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职位的安排上,再一次暴露出法德两国之间的虽可一时调和但终究难以弥合的重大矛盾。1998年6月4日,在卢森堡召开的欧元11国首次会议上,法国和德国之间的分歧又一次出现。法国认为,“欧元11国”应当成为一个“有声望的权力机构”,而德国却主张,“欧元11国”将不作任何决定,不要作为正式机构存在,人们将在此交注信息,仅此而已。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施泰因认为:从实施欧元头几个月开始,欧洲货币联盟各成员国就会在执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方法问题上产生分歧;接着,这些分歧将因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而加剧;所有这些分歧都将使各国民众及其领导人对欧元和欧洲的怀疑情绪增加,也会使各国在权力分配问题上没完没了的纷争不断出现。这些纷争将会导致欧洲的内部矛盾加剧,由此还会导致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矛盾的加剧。

  (三)成员国的国家主权(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超国家机构(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在单一货币机制启动前,欧盟各国可自行确定财政与货币政策,甚至动用行政手段来控制外来冲击的影响。单一货币机制启动后,外来冲击依然存在,但是倾向政策已让渡给欧洲中央银行,欧元区成员国能够使用的只有财政政策。由于长期实行的社会福利计划以及工会的强大力量,社会福利开支及工人名义工资呈现出极大刚性,这给各国政府留下的财政政策的回旋余地十分有限,经济的调控能力大为削弱。而当这十分有限的财政政策在遇到经济萧条、失业增加等棘手问题时,特别是这些问题在人别国家而不是在欧元区国家普遍出现时,出于下海短期利益考虑,一些成员国政府有可能以扩张财政政策的方式来加以应对,而在欧元推动下得到深化和发展的资本市场又为大肆举债提供了便利。然而,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大肆举债必将引起市场利率的上场,引发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入,从而在短期内促使欧元升值,欧元升值会影响成员国的出口,进而有损经济增长,这时若欧洲中央银行继续奉行货币紧缩政策,势必导致情形恶化的成员国不堪重负,迫使其退出单一货币机制,或以退出相要挟。若欧洲中央银行屈从压力,放松银根,又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这与其首要目标相背离,势必损害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稳定性,从而影响欧洲央地及欧元的信誉。

  (四)成员国内拥护欧元与反对欧元力量的矛盾

  欧元对欧盟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成员国内部并非众口一词。首先,在欧元区内各国,就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力量,该力量以民族主义为代表,但是绝对不只是这些人的声音。特别是当欧元启用后,若非但没有带来预期收益,反而导致失业上升、赋税加重、生活水平下降的情况,则反对的声势会越发强大,这不可能不影响执政党对单一货币的态度,从而危及货币联盟的生存。在1998年5月初,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在布鲁塞尔闭幕前夕,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61%的选民反对加入单一货币。这种“不和谐的力量”会阻止单一货币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一体化进程,给货币联盟的最终全面实现蒙上了阴影。

  2.3.1.3美欧经济对比--欧洲处于劣势

  货币强弱是经济强弱的反映,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和地区,货币必疲软。欧元是一种共同货币,其汇率当然也主要取决于欧元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欧元区经济实力相当强大,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特别是同强劲的美国经济相比,显然处于劣势。

  1997年和1998年,欧元区11国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5%和2.9%,而美国同期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8%和3.9%,相差1%以上。在11国中,经济发展较快的只是一些小国,而占欧元区国家国内生产总值75%的法、德、意三大国经济则发展缓慢。1998年和1999年,法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3.2%和2.3%,德国是2.8%和1.7%,都有所下降;意大利经济1999年虽比1998年增长快一些,但其增长幅度微不足道,只增长0.2个百分点。

  此外,持续不降的高失业率也是连续数年困扰欧元国政府的一个突出问题。在11个欧元国中,1998年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17%,卢森堡虽然失业率仅2.8%,但它的人口在整个欧元区无足轻重。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如意大利、德国、法国1998年的失为率也都在两位数以上,到1999年欧元区的平均失业率仍维持在10%左右。相反,美国经济近年来走势强劲,自1991年走出低谷以来持续增长,其中1994年以来年均增长近4%,失业率从6%下降到4%,经济状况明显好于欧元国,因而必然形成“美元坚挺,欧元疲软”的局面。

  2.3.1.4美欧间巨大利差打压欧元

  利率是决定一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汇率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具有较高利率的货币自然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这种货币,从而拉高它的汇率。

  欧美之间的利差较大是欧元疲软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悉,美国的联邦资金日拆利率比欧洲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高出1个多百分点,美国的长期利率也高于欧洲的长期利率,而且前景更加看好。这种利差当然有利于美国吸引外来资金,从而造成美元坚挺,欧元疲软。

  从通货膨胀率来看,1998年和1999年欧元区平均通货膨胀率分别是1.7%和1,9%,美国为2.3%和1.6%,两者相差并不太大,然而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强劲走势,美欧利差为3%,美国利率6.75%、欧洲3.75%,从而使资金大量流向美国。另一方面,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法德两国多次要求欧洲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作为欧元区的两个超级大国,法德两国对欧元区的经济、货币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要求必然加剧欧元的疲软趋势。

  2.3.1.5美欧军事对比,欧洲还只是孩子

  通过科索沃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在北约中仍然是以美国为主,欧洲防务独立只是一个美好的神话。

  科索沃战争使欧洲处于动荡之中,加速了资金逃离欧洲流向美国,严惩打击了欧元。

  2.3.2欧元理性价值回归的偶然性虽然欧元的真正价值在1欧元兑0.9美元左右,但是在不到2年之内下跌30%左右,确是前所未闻的,而且在其逼近1.0大关,如果欧元可以守住的话,欧元也不会跌的如此之惨,在这时由于欧洲中央银行没有确定干预外汇市场的机制,从而使持有欧元的公众不受打击,市场心理预期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投资者对欧元失去了信心,大都预测下跌,所在以突破1.0的心理大关之后,欧元又很快突破了0.9的心理大关,虽然止跌于0.8874价位,但是在美国经济增长26个月之后,疲态尽现,欧洲经济复苏之际,欧元的真正价值也发生了变化,我认为应在0.93-0.95之间,而且欧元已经到了谷底,此时正是建仓最佳时机。

  3欧元中期走弱

  3.1中期时限及走弱含义

  我所说的中期是指从现在开始经过欧元发展之后,而且英国加入欧元区之后,各方面的整合成功之后,欧洲联邦雏形呈现,欧洲防务独立完成这一段时间。

  走弱并不仅仅是指欧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而且还包括其中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国际储备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3.2欧元中期走弱的必然必

  3.2.1欧元区政治的分合力

  在欧洲英、法、德三国的关系,将左右欧洲的政治基础,分析三国的关系首先要分析一下三国对待欧洲联邦的态度,其实三国对欧洲联邦都是赞成的,焦点是“谁是领导者”的问题。英国一向奉行大陆政策即维持大陆均势,通过其周旋于其他国家之间达到其领导的目的;法国则是想通过地缘政治左拉英国右牵德国用中间人的作用来牵制英德,达到领导者的目的,如英法海峡遂道以及法德旅便是印证,而德国则是凭借强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用钱来领导欧洲,由于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人们留下的不光彩印象,所以德国强调用德国的各种制度适用于欧洲来领导欧洲,如欧洲中央银行便是最好例证。

  法德两国过分亲密,也是英国的不满之处,英国为了不充当法德两国的附庸,所以才不首批加入欧元区,但当英国与美国步调一致时,美国却未关照自己的盟友,以至在英镑狂跌之时,英国才领悟到自己是欧洲的一员,而法德也意识到缺少了英国,欧洲联邦大业是无法完成的,双方开始妥协让步。布莱尔首相,对英国加入欧元的积极态度,以及欧洲军团的建设,表明欧盟内政治基础牢固便妥协,脆弱便是斗争。

  3.2.2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经济领域中欧洲仍然是德、英、法、意四国领骑其他国家紧跟随,而且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各不相同,南北差距巨大,四大国与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希腊等四个最穷国的差距,GDP远远低于欧盟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在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等方面欧元区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德国东西部判若两人,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英国则英格兰与苏格兰存在巨大差异,法国南北差异,尤其是意大利的南北差距十分巨大,这就是欧元稳定的巨大障碍。

  3.2.3

  仅仅依靠经济实力并不能保证欧元在与美元的竞争中赢得优势,美国的金融霸权和军政治控制实力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持美元的走势。

  欧元的启动,标志着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新的汇率结盟,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将因此受到重大影响。欧元所具有的竞争力也是明显的,如欧元区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等都是具有优势的。欧元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高水平的流通性。到1996年底,欧元区债券市场总市值为6.1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总市值9.6万亿美元的63%。但是,现实的情况表明,仅仅依靠经济实力并不能保证欧元在与美元的竞争中赢得优势,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内,欧元取代美元都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应该看到,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统治地们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逐步形成和稳定下来的。欧元要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尚需要一个过程;换言之,当前美元在与欧元的角逐中依然占据优势地位。

  首先,经济实力并不是决定一种货币的国际影响的根本因素和必然条件。尽管支持欧元的经济实力强大,但是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欧元国际影响的持续扩大。这一点可以从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和日元影响力的有限来观照。尽管日本经济实力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显著增长,有关调查显示,日元作为交易和储备货币的使用范围并没有因此增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许多亚洲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其次,国际投资者具有使用美元的惯性。目前,全球有50%的贸易以美元结算,相当于美国全球贸易额的3倍。各国央行储备的64%是美元,这一数字过去几十年来未发生太大变化。非欧盟成员国央行在没有确信欧元的可行性前,仍将使用美元。至于私人投资者、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的态度,那将取决于欧元资产在市场中的表现。除非欧元给欧洲市场带来显著变化,否则人们不会转向欧元。

  第三,美元作为一种信誉良好的金融工具的地位反映了美国作为政治和军事超级大国的地位。这一步,欧洲无法比拟。尽管欧元可以使在欧洲作生意的公司降低交易费,为旅游者提供方便,但其他方面的所谓有优势目前为止还是一纸空文。

  第四,美国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投资方面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3.2.4欧元区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目前还与美元债券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影响欧元是否能成功挑战美元的全球地位的众多因素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将是欧洲各国政府债券市场的合并与扩大。尽管1999年以来欧元区债券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与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从理论上说,欧元债券市场为国际投资者运用欧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成为欧元扩大国际影响的前提性条件。当前,美国债券市场的交易费比德国、英国和法国低得多,交易量要大得多。如果欧元区的证券市场够顺利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就可能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被吸引过来。但是,欧元区债券市场与美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依然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债券市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由一个单一的联邦政府发售的票据和债券;而欧元区的债券市场却在事实上是分割的。尽管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八国都将使用同一种货币发行债券,但欧元区缺少美国债券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即由一个单一的联邦政府发售的票据和债券。而欧地区债券市场却由11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每个国家的发行量很小,且相互之间争夺投资者。每个国家债券的税率又不同。这种情况就像美国的各州债券一样。尽管美国50个州的债券都以美元计价,但各州债券不能成为外国央行或跨国公司的储备资产。为安全起见,国际投资者依然认为美国政府债券最好。

  3.3偶然因素养老问题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最近一次敦促欧盟成员国政府采取行动的讲话中警告说,到2025年,欧洲大约有1.13亿人将成为养老金领取者,这些人几乎都是从政府资助的养老金计划中领取养老金。

  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正在步入老年,他闪将成为他们的政府和子女们前所未闻的负担,形成要么提高税率,要么削减开支和巨大压力,并且对11个欧盟成员国使用的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造成严惩威胁。尽管美国在人口结构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但是欧洲国家,尤其是意大利、德国和法国,面临的问题更为严重,改革的速度也较慢。

  日前边逼近的退休危机是由以下三个主要因素造成的:

  *妇女生育的孩子减少。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有足够的儿单来替换现有的人口,结果将导致为养老金体制提供资金的工人基数减少。

  据联合国估计,由于出生率下降,在1995年到2050年期间,意大利的人口将减少28%。欧盟现在的人口比美国多1.05%亿,但是在1995年到2050年这段时期内,欧洲人口将比美国少1800万,这是因为欧洲的人口将下降,而美国的人口在增长。欧洲人对移民普遍存在的敌视情绪使得欧洲不可能让其它国家的人口来填补这一差额。

  *工人退休年龄提前。尽管欧洲大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但是由于对提前退休的经济惩罚太轻,因此现在的男人平均退休年龄是61岁,比美国人提早了现两年。欧洲妇女的平均退休年龄是58岁。50年前,欧洲男人妇女要比现在多工作7年--寿命反而比现在短11年。

  *大多数欧洲国家几乎没有私营的养老金计划作为对这些由纳税人提供资金的体制的补充。在许多西欧国家,私营养老基金,如公司养老基金或401(k)计划,要么软弱无力,要么不存在,要么刚刚开始。

  结果,即将退休的生育高峰儿这一代人将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成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他们给工作的欧洲纳税人造成的负担将远远超过他们美国的同龄人。据国际货处基金组织估计,到2030年,在美国,每3个工人将负担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而在意大利和德国,这个比例是2比1。

  这颗定时炸弹在欧洲已经滴滴答答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就在它越来越接近于爆炸时(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政府进行了任何适当的改革),又出现了一个加大这种危险的新因素:欧元。

  这个新的欧洲单一货币将欧洲11个国家拴在了一起。这11个国家现在接受同一个货币机构的管理,因此它们实际上是一个经济体。

  因此,意大利政府必须向更多的人支付养老金的这种人口结构危机有可能在爱尔兰引发通货膨胀(即使爱尔兰政府能够照料好自己的退休人员),因为一个国家增加政府开支可能抬高总体的通货膨胀率。同样,如果法国为了向年龄老化的人口提供养老金导致政府开支出现庞大的赤字,购买住房的荷兰人就可能为自己的抵押贷款支付较高的利率,因为庞大的政府赤字往往会抬高利率。

  专家们说,如果爆发这种危机,很难想像欧元联盟仍然会抱成一团。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自去年秋天上任以来就一直在警告危机即将来临,但是只有成员国政府才有权力改变本国的退休制度。

  日益逼进的退休危机与欧洲大陆许多领导人描绘的“新欧洲”美景格格不入。这些领导人夸口说,欧洲象美国一样具有竞争力和充满了活力。事实上,专家们说,养老金状况反映出旧欧洲的弊端:欧洲的福利状况;中左政府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削减福利计划,实施不得人心改革,或者寻求私营部门解决方案。然而,欧洲政府继续相信过于乐观的预测,推迟受惩罚的这一天的到来。

  4欧元远期走强

  4.1远期时限及含义

  我所说的远期,即欧洲联邦大业初成,一个强大的欧洲屹立我们面前之时,那时欧洲政治经济基础夯实,欧洲作为多极世界世界的一极,经济实力赶超美国,欧元必将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时,美元、欧元、国际化的日元(或亚元),也许还包括人民币(包括港、台、澳)将成为国际储备的主要币种。

  4.2第一,随着欧元的启用将形成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双极化竞争格局。欧元诞生前,美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仅为18.3%,欧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占20.4%,然而,美元在全球贸易结算中所占份额竟高达50%左右。这种不协调反映了战后的美国世界霸权在国际金融界的延伸。欧元发行后,占欧盟成员国全部对外贸易60%的成员国之间贸易将全部采用欧元计价,正排队准备加欧盟的中东欧国家民将逐步接受欧元结算。此外,将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地中海国家及拉丁美洲国家也将把欧元作为重要结算货币。以此推算,欧元问世后通过欧元实现贸易额将占世界贸易额的35%左右,国际投资的1/3也将用欧元计价,从而与美元的份额持平。而在世界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0%的份额。但从中期发展看,估计将有5000亿至10000亿美元的资产必以欧元存放,其中大部分由美元转化而来,这样,欧元将占世界金融资产的30%~40%,而美元则降至40%~50%。此外,包括债券、股票和银行存款在内的欧洲资本市场总价值达27万亿美元,而美国为23万亿美元,日本为16万亿美元。欧元启动之后欧盟各国联合起来将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这样,美国、欧盟两极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显现出争雄态势。

  美国将因美元支配地位的丧失而使通过发行钞票为其持续不断的巨额赤字廉价融资的能力大大削弱。同时,面对欧元的挑战,美国为提高美元的吸引力不得不提高利率,但这样又会抑制国内投资。

  4.3欧洲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

  去年12月10日,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通过了加强欧洲防务联合和在2003年前建立一支由5-6万人组成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决定,从而使欧洲防务建设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欧盟决定加快欧洲防务建设既是出于形势需要,也有其长远的战略考虑。欧盟的长远战略考虑是:以法、英两国为动力,以法、英、德、意和西班牙五国为核心,首先从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着手,继而采取渐进的方式,逐步建立具有独立决策和自行采取行动能力的欧洲防务,以最终摆脱在安全上长期依赖美国和受控于美国的局面,把欧洲建设成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充分挥它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作用”。

  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欧盟决定采取以下措施和步骤:首先,建立一支能在60天内完成部署和自行采取行动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该部队要保证能在危机地区驻扎一年,并能完成人道主义的救授、维和、平息冲突和调停等使命;其次,计划在2000年年底前将西欧联盟纳入欧盟,并将西欧联盟建设成欧盟的“军事臂膀”;第三,拟于今年初开始有计划地建立一个政治安全委员会、一个军事委员会和一个一体化的参谋部,前两个委员会将负责商定重大决策,参谋部则负责领导和监督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第四,在具体实施上,可仿效欧元区的模式,先由一些对欧洲防务建设持积极态度并拥有军事能力和手段的国家加入,其他国家可根据其愿望和条件稍后加入。

  促使欧盟决定加快欧洲防务建设的原是多方面的,其首要原因是科索沃战争暴露了欧洲的“软弱无力”。科索沃就在欧盟的“家门口”,这场冲突理应由欧盟出面解决。但由于欧盟国家各自为政,协调困难,最后还是靠美国的力量结束了这场战争。法国总统希拉克因此强调指出,科索沃战争充分证明,欧洲防务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美国要欧洲在防务上承担更大责任为欧洲防务建设提供了良机。克林顿政府迫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压力和自身的需要,近年来强调并要求欧洲应为自己的防务“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欧盟于是借“承担更大责任”之机,谋求建立欧洲独立防务,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同美国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德国国防部长沙尔平不久前指同:“现在是欧盟国家减轻美国一些负担和同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时候了”。

  法、英两国联手积极积极是促使欧盟决定加快防务建设和建立快速反应部队的重要原因。早从戴高乐将军时代开始,法国就提出要建立欧洲独立防务,80年代法国和德国共同组建“法德联合旅”,90年代初“联合旅”扩建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雪鑫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