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消息灵通人士向记者透露,建行上市承销商的名单极有可能就在春节前夕公布。
业界盛传的消息是建行将于今年年底前在纽约和香港上市,融资50亿美元。这将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IPO之一。银行家们预计,此次中标的投行最多可以赚取1.75亿美元。
这笔大宗交易自然引得众多投行垂涎三尺。最新消息是美国投行大鳄美林公司已参与到建行上市承销商的竞争之列。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位与美林公司关系密切的管理人员周二透露,美林已经以后来者身份参与到竞争者行列,争取赢得中国建设银行拟议中首次公开募股的承销商资格。
据记者了解,建行选秀的第一场报告已在去年12月18日进行完毕。参与承销的竞争者直接参与的仅是一个针对客户的报告,一般两到三个小时,报告轮流做。2003年12月下旬,经过挑选建行邀请了几家国外投行正式竞标其IPO承销商资格,其中包括花旗、汇丰、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而美林不在被邀请之列。
抢得建行上市承销权等于亚洲最佳投行
虽然建行上市承销商的竞争已接近白热化,甚至在业界看来,成功抢得承销权,可以与获得“本年度亚洲最佳投资银行”的美誉划上等号。但结果似乎已经早在人们意料之中。
摩根士丹利与建行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合资建立中金公司时已然确立,这种被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合作关系,自然会带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效应,中金和摩根士丹利的中选早已不为外界怀疑。而据本报1月10日的报道,本报记者已从业内人士得到确切的消息:一家欧资投行已经抢到仅有的另外一个名额。
这样看来,建行选秀结果似乎已经确定,那么美林何以还要半路杀出呢?
2003年,高盛和美林囊括了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的20%的股票与债券承销市场,居于同业之首。其中,高盛承办了78亿美元的债券、股票和证券发行业务,美林则为77亿美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伍永刚认为,美林以“迟到者”的身份出现在承销商竞争队伍,如果侥幸入选,就是分享现成的蛋糕;如果不成功,也会为其积累经验,特别是为打开相关业务的缺口、拓宽投行本身的本土客户网络资源有相当的好处。
伍永刚指出,市场往往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承销业务往往不会连续集中在某个投行身上,美林很可能搭不上建行这班车,但也很有可能因此而入选到下一个规模庞大的IPO项目,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政治资源成为投行胜负手
伍永刚还表示,在投行选秀中,银行虽然会考虑彼此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对投行来说,自身拥有的政治资源往往可以起到决定作用,而这早已是业内都知道的“秘密”。早在2001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因为牵涉到有关中国台湾方面的某些问题,所以曾一度被剔除出中国企业IPO的承销商名单。
伍永刚指出,目前来看,能够海外上市的企业,主要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其大股东就是国家,也就是说,话语权牢牢把握在国家手中。显然地,能否顺利入选,其政治资源所起的作用可见一斑。
伍永刚进一步指出,参与竞争的投行越多,越容易在他们之间形成制衡的关系,而银行的讨价还价能力也就越强。但在目前,承销商的模式主要还是“本土投行+美资投行+欧资投行”的模式,有国家考虑平衡欧美利益的因素在里面,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完全的市场化行为主导选秀结果。
本报记者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