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低迷后,欧元区经济可望在2004年走上复苏之路。不过,在欧元大幅升值损害到出口这一重要增长引擎的情况下,欧元区的经济复苏究竟力度如何还是个问号。
欧盟委员会在其经济预测报告中明确承认,出口是带动欧元区经济回升的主要因素。2003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已经处于停滞状态,正是第三季度出口猛增2.2%,才带动该季度
经济增长率升至0.4%。在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时,欧盟委员会也将全球其它地区经济的全面复苏作为最大的利好因素,并期待今年的出口增长率能达到5.1%。
但是,目前欧元涨势过猛,已经对欧元区的出口、进而对其经济增长前景构成了威胁。目前,欧元对美元的比价已经突破了1比1.27,已比去年年初上升了近30%。欧元的上涨,最直接打击的便是欧元区的出口。欧元上涨不仅使欧元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为昂贵,也使得欧元区跨国企业在海外销售后换为欧元时获利减少。相比美国和日本而言,欧元区经济更易受到货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为欧元区商品和服务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17%,而美国和日本的相应比例仅分别为10%和11%。
除出口外,欧盟委员会也把希望寄托在欧元区内需的复苏上。从目前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有利于个人消费增加的因素。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在2%左右,欧元的升值也降低了进口商品的价格,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从利率角度看,欧元区的利率目前仅为2%,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降低了人们的信贷成本。而自2003年4月开始,欧洲股市普遍出现了反弹和上涨,这些都有助于消费者“打开钱包”。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元区与美国的贸易和投资关系日益密切,两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步性也日趋明显,但欧元区的经济周期一般要比美国滞后一年。从这个角度讲,欧元区虽然在2004年会出现经济复苏,但复苏的力度肯定要小于美国,甚至也可能小于日本,继续挂在世界经济增长列车的最后。(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