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国际汇市,美元被惊涛骇浪洗尽铅华黯然褪色,终于在横霸江湖近十载之后,连续第二年踏上跌途,走下了国际货币史上强势美元的神坛。与2002年美元蹒跚于“9.11”废墟、会计丑闻和中东情势之下兑各主要货币的加权指数下跌了12.8%相比,本年度美元12.5%的跌幅堪称与其比肩,落寞凋零更加衬托了澳元33%、新西兰元23%、加元17%、欧元15%的年上涨幅度。
赤字五千亿缘愁似个长
回顾美元这两年的下跌背景,毋庸置疑,在基本面上已经大相径庭。2003年,全球经济焦点由对经济衰退和通缩的恐惧逐渐转移到经济复苏,市场对降息的预期逐渐被升息所取代。连串经济数据显示美国正在引领世界经济基本面向好,英、日、欧等无国能出其右。可以说,2003年美元是伴随着亮丽的经济数据走跌的,这与2002年经济与货币双双疲软有所不同。然而,收入效应扩大了美国对外资流入的依赖程度,需要每天15亿美元方能弥补得了逾5000个亿的经常账赤字。当资金流无以为继,只剩下两条路可走:一是货币贬值;二是让本国经济成长慢于贸易伙伴。于是今年9月份七大工业国财长会后,在美国财长斯诺的煽风点火下,美元的下跌自此由幕后走上了前台。
虽然伊拉克战争直接导致了今年美元开局不利,但战争过后美元并未被悉数回补,年底萨达姆被生擒的特大利好也只是让美元昙花一现;利差交易卷土重来,本就是投资者不敢冒美国贸易赤字风险所采取的替代交易策略。今年5月布什为大选未雨绸缪,出台大刀阔斧的财政刺激方案,其中单是减税一项就给2003年度美国GDP带来1个百分点的增长,但也孪生出来巨额的财政赤字。“双赤字”双双冲刺5000亿,焦头烂额之中美国财政部忽而决定对进口钢铁加征高额关税,忽而宣称将实施纺织品进口配额,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幽灵抬头,反而更加挫伤了美元的公信力。
谁持彩练当空舞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澳大利亚储备银行11月5日率先打破降息周期、挑起了加息的大旗。次日英国央行紧密跟进,不到一个月时间澳洲二度加息,由此引来了一波升息大潮,再度将澳元、新西兰元、英镑、加元等高息货币推上了汇市交易的风口浪尖。本年度从事利差交易的投资者,单是在年初买上一笔高息货币、存定期、然后年底再连本带息卖出的话,就可以利差汇差双丰收了。高息货币中有许多是商品货币,诸如澳元、新西兰元、加元,今年在商品价格指数和不少基本金属升上新高位的带动下,收益颇为丰厚,澳元、新西兰元分别创下六年高位0.7438美元和0.6507美元,加元兑美元则触及十年高点1.2927。
干预就像抗生素?
今年亚洲货币全体面临上升压力,尤其在美国将矛头直指过来之后。日本央行的汇市干预是出了名的,香港金管局的联系汇率制度也是其一贯坚持的货币政策,而谨慎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为应对SARS、提振经济,在今年7月打开坡元走软的大门,因此哪一只货币的升值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9月22日美元全面下滑后,亚洲货币雨后春笋般上涨,其中日元曾经一度上涨10%至107.47的三年高点,港币也自金融风暴以来首次脱离联系汇率创下7.6920的六年高位,一时间新加坡元、泰铢、新台币、印尼盾都被市场热情所推高。于是日本、香港、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央行纷纷以本国(区)货币收购美元,导致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今秋进一步增肥,截止11月底全球外汇储备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日本、中国、中国台湾省、韩国和中国香港,全部是亚洲国家(地区)。但是,随着干预被过度使用,其效果和成本正在发生背离,类似抗生素一样,边际效用发生严重递减。
欧元挣了面子输了“里子”
虽然欧元在2003年给欧洲人挣足了面子,但却输掉了“里子”:调查表明,今年圣诞节,鉴于经济前景不明朗,欧洲老百姓捂紧了钱袋子,法国和德国人在今年圣诞节期间的平均消费分别比去年减少了31%和24%。9月份G7迪拜声明时,欧元区也随顺美国的意思振臂高呼,没成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反正2003年美元成功跳水,为美国经济和政治层面赢得机会,却把问题丢给了大家。美元不加控制的下跌风险,将给2004年的全球经济和贸易关系进一步蒙上阴霾。(深圳农行高文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