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史蒂芬·金最近发表文章表示,在过去的两年里,美国、欧洲、日本及中国的汇率政策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三大主要货币汇率的正常走势,并增大了汇率的波幅。史蒂芬认为,上述国家及地区将继续扭曲汇率的正常波动。以下是他对这三个地区未来汇率政策的分析。
美元政策由强转弱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奥尼尔和斯诺领导的美国财政部已经放弃了鲁宾和萨默斯时期的无条件强美元政策。正是由于这一转变以及美国采取的其他措施,使得美元逐步走软。
在奥尼尔和斯诺时期,美国经济急转直下,以致于美元被高估,美国也面临着通缩的风险。基于这种考虑,美国不得不放弃了“强美元”政策,走弱美元路线。美国一改其原本毫不含糊的强势立场,转而以模糊的方式推行中性的政策。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期,美国将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维持中性的美元政策。
中国、日本紧盯美元
为抵消美元的疲软带来的通缩压力,中国及日本均跟随美元的下跌,压低其本国货币的价值。两国汇率政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是均衡性挂钩,而日元则是单边与美元挂钩。由于美元被高估的状况在亚洲无法扭转,美元的向下压力只能通过欧元释放,从而导致了欧元的升值。
美国方面,对中国和日本货币政策存在明显的矛盾。美国财长斯诺先生在涉及中国人民币汇率时,他强调市场机制,而对日本大力干预汇率的做法却听之任之。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预期,中国和日本很可能会维持现有的外汇政策不变,直至他们认为国内经济已经不需要这方面的支持。
欧元区口径一致倡贬值
尽管欧洲大陆各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货币政策,但他们的行为却让人感觉到强势欧元的政策,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欧洲大陆并没有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统一组织。欧洲大陆各国财政部与欧洲央行共同承担调整货币政策的责任,但却并没有对此作出详细的说明,法律上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其次,由于欧元政策制定的责任没有集中化,欧洲各个国家对欧元都有发言权。这样,关于欧元的信号曾一度被淹没在一片噪音之中,而同样的情形今后可能还会发生。
再次,自1999年以来,欧洲各国官员对欧元的评论都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仿佛欧元的价值就是欧洲货币联盟成功与否的标志。而将经济、市场情绪和政治混为一谈,有很大的副作用。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之前在其题为《弱欧元是欧洲复苏的关键》一文中就曾表示,欧元的升值,主要是由于今年初欧洲经济出现了轻微的萧条。如今,欧元区也加入到了贬值战。欧洲官员对欧元的疲软均保持缄默,这显示,他们已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
以上将降低欧元再次过度升值的风险,并将矛头指向亚洲,给亚洲货币的升值施加压力。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经济的基本面在中期内将拉低欧元兑日元的汇率,从短期看来,政府对汇率的干涉将决定欧元的贬值将会通过降低兑美元的汇率还是兑日元的汇率来实现。记者郭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