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通:美国面临通货紧缩威胁吗?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0日 11:16 外汇通 | ||
2002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减缓迹象越来越明显,消费需求下滑,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商品价格明显下滑,引起了世界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研究机构对美国经济是否面临通货紧缩的争论。 经济理论中将通货紧缩简单定义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的持续下滑。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物价水平在经济衰退期会下降,在经济复苏时期会攀升。这是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说法, 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 参考世界通货紧缩史和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经济学界一般将通货紧缩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 良性通货紧缩一般出现在科技革新时期,这个时候社会产出增长速度远快于市场货币供应增长,引起物价水平下滑,而消费者的收入也在快速增加,良性通货紧缩与经济繁荣共存。比如美国克利弗兰联储银行在2002年年度报告中提到的:1880-1896年期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批发价格下滑了30%,而消费者实际收入上升了85%。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生产力得到了兴隆的发展,美元购买力上升,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通货紧缩成为了健康经济的显著特征,克利弗兰联储的年度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通货紧缩能够与健康的经济协调一致。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出现在中国,中国经济在物价持续下滑的同时,却在过去12年里保持了GDP年率平均增长9%的强劲势头。 而恶性通货紧缩均出现在经济萧条时期,在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仍然是产品价格的下滑,同时伴随着货币供应、工业产出、实际收入等方面的萎缩,失业率也开始大幅攀升,此时央行一般采取降息、降低汇率等手段应对。 亚洲是经济学界公认的通货紧缩最严重的地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通货紧缩现象更是特别突出。持续的通货紧缩和其他一些因素导致日本经济在近几年持续衰退,日本央行已经基本失去了对经济实施调控的功能,只能通过频繁抛售日元的方式来阻止日元升值,防止对经济腐蚀性更强的通货紧缩出现,但见效甚微。从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看,2003年5月,日本央行共抛售了4万亿日元,干预力度创历史之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对此表示了不满,并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目前,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在恶性通货紧缩中苦苦挣扎的日本经济。德国的恶性通货紧缩也正得到经济学界的公认,美国是否存在恶性通货紧缩现象已经引起经济学家的普遍关注。
实际GDP与潜在GDP
一些经济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通过美国GDP和潜在GDP增长的缺口来证明美国经济是否出现了恶性通货紧缩。潜在GDP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状况来推断,潜在GDP是指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失业率保持在4-4.5%被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是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理论性上升到5.5%。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认为,美国GDP潜在的增长率应该能够达到3-3.5%。 但从2003年6月6日美国劳动部公布的数据看,美国失业率已经达到6.1%,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美国周初次申请失业率救济金人数已经持续14周高于40万人临近点。这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尚未充分就业,就业市场正在萎缩,生产能力有较大闲置。2003年美国一季度GDP增长仅为1.9%,与潜在的GDP增长存在较大的产出缺口。在实际GDP低于潜在GDP的情况下,即使经济增长迅速,只要未能弥补产出缺口,物价就会持续下滑,直至实际GDP增长至与潜在GDP相同的水平。从上述理论而言,美国GDP增长只要小于3-3.5%,美国物价就存在继续下滑的威胁。
物价水平变化
美国消费者物价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经历了大幅上涨,这段时间正是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消费者物价水平增长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从2002年至今的月比数据看,消费者物价水平下滑趋势更加明显。2002年8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1.0%,在当时,这个增长率是1965年以来增幅最小的。进入2003年以后,美国生产物价继续萎缩,增长率一度下落到零以下,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也徘徊在零附近。物价水平的下滑是美国出现通货紧缩最基本的特征。 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55年曾出现短暂下跌,从那以后至2001年底,物价指数从来没有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上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价格下滑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可能面临通货紧缩威胁
2002年以来,美国消费需求下滑、市场供大于求问题逐渐突出、很多商品价格下降等都是通货紧缩的迹象。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下滑趋势,表明美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通货紧缩压力,甚至出现恶性通货紧缩。 美国克利弗兰联储银行表示美国通货紧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两年前,克利弗兰联储在年度报告中突出了反循环货币政策的危险性,美国使用了利率政策迫使经济按照预定的轨迹增长。在2000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进行了十余次降息行动,在2002年11月6日将基准利率降低50基点至1.25%的41年低点,保持到现在。持续的降息行动并未能带动美国物价走出低谷,反而使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调节空间萎缩,加大了潜在的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威胁。在欧洲央行6月5日降息50基点的决策出台后,经济学界普遍预计美国也将在6月下旬降息50基点,继续保持与欧元区的利率差异,同时预防通货紧缩加剧。 著名经济研究机构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也认为美国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但将部分责任归咎于中国非常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出口产品,日本财务省次官黑田东彦和泰国央行行长蒂耶通也表示了类似观点(对他们将原因归咎于中国的做法,中国官方已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作了详细论述来反驳,本文不再累述),至少说明美国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正得到越来越多央行、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的认同。 目前,美国官方仍然没有明确承认经济中存在的通货紧缩威胁。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表示:对不同的通货紧缩应区分对待,疲软的经济增长和崩溃的商业投资才是不良通货紧缩更加显著的特征,目前美国经济状况还不会令联储官员对腐蚀性通货紧缩产生过度担忧。 综合看来,虽然美国官方对通货紧缩的言论非常谨慎,但美国经济增长减缓、物价下滑、劳动力市场恶化、消费需求下滑以及供求不平衡等因素已经使越来越多的经济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开始对美国可能出现恶性通货紧缩表示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美国正逐渐面临恶性通货紧缩威胁的观点。
外汇通研究部——敬松
市场评论,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致电外汇通:010-8499169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