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豆粕利多因素分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02日 12:51 世华财讯 | ||
[世华财讯]近期全国萨斯疫情已经有所缓和,其负面影响的高峰也即将过去,一但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豆粕的消费又将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虽然四月中旬国内新菜籽上市增加了豆粕市场的供给压力,但由于菜粕和豆粕的主要用途不完全相同,豆粕主要用于禽畜饲料,菜粕则主要用于水产饲料,菜粕对于豆粕的影响较为有限。再者,近期进口大豆的价格高企,豆粕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也为豆粕价格走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永安期货从基本面方面对大连豆粕利多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利多因素分析: 1.萨斯疫情无疑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萨斯疫情,禽畜肉制品消费骤减,养殖需求萎缩,造成饲料销量大幅下降,豆粕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定程度减少。尤其是在出口方面,不仅豆粕出口受到了抑制,禽畜肉制品的出口也几乎停滞。这是近一段时期内豆粕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由于近期全国疫情已经有所缓和,其负面影响的高峰也即将过去,一但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豆粕的消费又将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2.四月中旬国内新菜籽上市,也是近期豆粕市场看空的因素之一。目前西南、湖北、湖南等地已有部分新菜籽上市,开秤价格比2003年明显偏高。而4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油菜主产区阴雨天气居多,且气温偏低,光照条件较差,这些都不利于油菜籽的生长。且近日油菜菌核病流行并有蔓延趋势,油菜籽产量可能没有预期乐观。从全球蛋白粕的总消费来看,豆粕占据了68%的份额,而油菜籽只有11%,加之两者的主要用途不完全相同,豆粕主要用于禽畜饲料,菜粕则主要用于水产饲料,菜粕对于豆粕的影响较为有限。 3.进口大豆也是市场老生常谈的话题。4月份进口大豆的到港量约在150万吨,低于预期的180万吨;5月份进口大豆的到港量预计为200万吨,到港的时间将集中在5月下旬。面对相对较高的进口量,市场也普遍预期大豆及豆粕价格将出现下跌。然而,由于国产大豆已基本退出榨油领域,平均每月170万吨进口大豆的冲击力度已较以前年度大为减弱。更为重要的是,进口大豆打压豆粕价格的观点恰恰忽略了极为重要的成本因素。 4.截止到5月15日,全国各地压榨油厂约80%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华龙等大型大豆压榨巨头厂家在前一段甚至提出了停产3个月的计划。究其原因,是大豆压榨已无利可图。 5.近期豆粕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因为进口大豆的价格高企。国际海运价格的不断上涨提高了大豆进口总成本。一年来美国大豆的不断上涨民刺激了国内产地大豆的价格,近日大连周边地区的大豆销售报价维持在2750元/吨一线。作为大豆的下游产品的豆粕,基成自然随之走高。目前国内豆粕的压榨成本平均为2143元/吨,平均销售价仅为2070元/吨,而2003年11月份的豆粕期货合约报价仅为1990元/吨。这3个数字说明,目前市场销售价格与生产压榨总成本已经形成倒挂,低于成本价的豆粕现货有一个价值回归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