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外汇收支形势预测有望保持平衡有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30日 11:41 经济参考报 | ||
据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资料,如果没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的影响,2003年我国外汇收支仍有望保持平衡有余。 首先,本外币正向利差的格局仍有可能维持。一方面,当前美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个人消费维持,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值抵消了股票市场的负财富效应,而房地产消费乃至整个个人消费的持续增长,又是受益于40年来难得一见的低利率环境。因此,在2002年 其次,人民币汇率预期近期也不太可能出现逆转。一是亚洲地区货币保持了相对稳定,再度出现竞争性贬值的概率较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新兴市场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和避风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危机后积累了较多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抵御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2002年以来,它们不仅没有受到拉美金融危机的传染,相反,如前所述,美元对这些货币汇率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尽管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可能给亚洲地区的出口增长造成新的压力,但由于它们在危机后减轻了对短期资本流入的依赖,国内财政、金融体系的健康性都有较大改善,再次遭受货币攻击的可能性降低。二是虽然日本政府主观上希望日元大幅贬值,但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不大。2002年二季度以来,美元对日元、欧元等主要货币出现了较大幅的贬值,达到10%以上,这被认为是市场对美元长期高估的一次自动纠正。而且,由于财政收支和贸易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美国现政府也不太坚持强势美元的政策,相反,还可能采取弱美元政策挽救国内经济。三是国际收支状况较好,将继续支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第三,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如果一国金融体系脆弱,国民对本国金融机构缺乏信心,国内企业和个人就会放弃本币资产转而持有外币资产,从而导致本币汇率实际贬值或形成贬值预期。然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境内金融机构本外币流动性充足,商业银行资产状况的改善正在取得进展,境内居民和企业对其较有信心(表现为境内中资银行吸收的本外币存款持续上升)。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不存在因为国内金融危机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可能性。 最后,近期国内尚无高通货膨胀的忧虑。从拉美和东欧转型国家的经验看,国内长期高通货膨胀是导致企业和个人持有外币资产愿望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导致国内出现较为严重的美元化倾向又成为引发货币危机的重大隐患,最近的阿根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中国的情况是,自1993年下半年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以后,国内物价上涨得到了有效控制,并自1998年下半年起转为面临持续的通货紧缩威胁。现在,中国仍是一个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加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降税效应以及国内技术不断进步,短期内中国还难以摆脱物价下跌的压力。所以,近期内中国企业和个人不太可能存在因国内物价上涨转而持有外币资产的动机,也就不会由此形成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 综上,国民经济研究所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还不太可能出现外汇大量流出的压力。即使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也不会造成资本项目逆差,相反还可能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流入。当前应当做的事情是,牢牢把握外汇形势较好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便利与规范、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外汇供求关系,完善外汇市场架构,同时加紧建立对短期资本流动和资本非法外逃的监控、防范机制,防止国际热钱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