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投资理财 > 正文
深度分析:居民储蓄--该吃哪种退烧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7日 10:23 中国经济时报

  -吴学安

  央行自1996年以来,已多次降息,并取消保值储蓄,同时征收高达20%的利息税。

  但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国内城乡居民储蓄额仍继续快速增长,储蓄余额达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8%,增幅比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

  国内居民储蓄“高烧”不退,储蓄率仅次于日本,高居世界第二。尽管银行存款利率经过数次降息,但银行依然出现“超储蓄”现象,储蓄余额与历史同期相比达到了顶峰。

  增量放大喜忧参半

  对于当前低迷的市场而言,降息无疑是个启动消费的极好时机。但降息并非为人们所预测的那样,消费市场和商家带来福音,使沉寂的市场沸腾起来,而物价也连呈低走趋势。

  专家分析,国内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是由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认为,国内银行出现“超储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居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即时的商品消费和支出却未能同比增长,造成储蓄增长较快。同时,由于股市“行情”不如人意,部分投资于股市的资金转化为银行储蓄。

  央行调查显示,2002年国内居民选择投资股票的人数仅占7%,跌至近两年来的最低点。另一方面,体制转轨带来不确定因素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居民对未来的就业和收入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也导致一部分居民增加储蓄存款。

  近年来,国内相继出台了若干重大改革措施,如住房、医疗等项制度改革。从长期看,这些改革措施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从短期看,造成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他们在考虑收入的支配时,防范风险的意识明显增强。

  业界认为,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居民储蓄的预防性动机进一步增强,直接左右居民储蓄存款的基本走向外,在未来预期收入可能下降,支出可能增加的双重压力下,中低收入阶层早已不再把追求利息收入作为储蓄的主要目的,而是把预防性动机放在了首位。

  突出表现为,新增储源中转存率大幅度上升,新开储蓄户数急剧增加。其次,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性存款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民间投资踌躇不前也使本应用于投资的资金转化为储蓄存款。由于个人储蓄账户具有提现方便、安全增值且易于偷税逃税等特点,个体、私营企业主对个人储蓄格外青睐,普遍将用生产经营性的资金作为个人储蓄存入银行。另外,公款私存现象仍然存在,致使储蓄存款虚增。

  有学者认为,8.7万亿存款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社会购买力,在当前情况下并不能简单地形成有效需求。只有在对这8.7万亿存款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现阶段居民“真实性”的购买力,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8.7万亿与拉动内需

  在这8.7万多亿元储蓄存款中,首先应剔除的是不能对消费市场形成现实需求的那部分。如个体、私营企业经营性存款。由于一些行业经济景气度不高,导致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较低,民间投资者便将闲置的资金大量存入银行,以期等待投资最佳时机。

  随着个私、民营经济迅速发展,这部分存款也随之增大,业内人士估计约在两万多亿左右。此外,还有以银行存款形式表现的大量“黑色收入”、“灰色收入”和“公款私存”现象。由于这部分存款隐蔽性较强,难以统计,因此,谁也难以能够说出其准确的数字,这部分存款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构成对消费市场的需求。

  扣除上述“假性”存款,事实上还不完全是居民储蓄存款中应该对消费市场形成需求的那一部分。其现实原因在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想消费的人没有钱消费,能够消费的人又苦于没有新的消费项目。在利率不断下调的情况下,应着眼于开发新的消费热点,而不仅是只在家电、食品、服装等市场竞争激烈并趋于饱和的消费品上转圈。

  正视“超储蓄”现象

  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手中确实有了更多的余钱,虽然国内消费市场正从万元向10万元、几十万元的消费能力过渡,然而大多数消费者与这一转型还有一定距离,消费能力仍处于转型前的积累期,所以储蓄就成为大多数居民积累的重要方式。

  居民“超储蓄”现象的出现,表明城乡居民对社会的发展、稳定及国内金融安全都有着较充足的信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居民收入两极分化问题较为突出,储户结构与收入结构极不对称。尽管目前以中小储户居多,但他们拥有的储蓄额并不高。

  另一方面,高储蓄额也增加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一些企业效益不好,信用水平较低,致使银行贷款不能及时足额收回,银行还要为越来越多的储蓄存款支付利息,而企业则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这就等于将经营风险更多地转移到银行的肩上,这种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形成新的不良资产。

  尽管居民“超储蓄”意味着社会投资和消费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对扩大内需带来不利影响,但储蓄的大幅度增长也为银行提供了充足的信贷资金,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与现在中国现在的情况很相似,有着很高的储蓄率,日本银行就是用这些钱来支持本国的制造业发展,最终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因此,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国内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让充足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超炫彩色情人节站 激情体验心跳感觉!
  30M任你邮送相册,免费试用抽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7650 情人节 射雕英雄
 
  新浪精彩短信


每月5元!激情男女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林志炫] 单身情歌
[黄品源] 简单情歌
[莫文蔚] 电台情歌
[和弦] Butterfly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产业资讯诚招代理!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阀门及管接
卖:墨盒芯片恢复器
企业推荐
优耐燃气仪表有限公司
山东东大化工有限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分类信息北京
   攻克牛皮癣白癜风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