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美元可以为美国吸引大量的海外资本,这些资本或者流入股票市场,推动美国股市向上;或者作为长期投资进入美国市场,提高美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而这些都是美国当前所必需的。
张巍
恢复强势美元政策,可以让美国经济在保持目前低通胀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令潜在增长率恢复到3%-3.5%的水平。而且这项政策还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推动作用,尤其是对那些即将陷入或者正在遭受通货紧缩困扰的国家和地区就更是这样了
随着美国财政部即将迎来他的新主人———约翰·斯诺,一个曾经讨论很久的问题重新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热点,那就是:随着奥尼尔的“下课”,美元政策又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强势美元政策功不可没
回顾过去十年的世界经济,我们发现,正是由于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才为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情况是:在美国经济从海湾战争衰退中恢复过来的四年之后,新上任的美国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采纳了他的智囊团的意见,开始实施一项意义深远的强势美元政策———即美国政府默许美元的持续升值。
这里我们姑且放下这项政策的对内意义不论,而专门研究它的对外意义。我们发现,正是由于这项政策才使得日本政府能够从容化解极具杀伤力的日元升值压力。
与此同时,美元相对于西欧主要货币升值幅度超过40%,这对欧洲1995年-1997年的经济恢复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强势美元在亚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随着金融危机横扫整个东南亚,各国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此时的强势美元政策使得这种贬值趋势在随后的三年里得以维持。持续的货币贬值为东南亚地区这些传统的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带来了强大的兴奋剂。在1995年,东南亚国家平均出口额占GDP总额的66%,而到了2000年,这一指标上升到80%,很多国家,例如韩国和马来西亚正是通过强势美元政策迅速恢复元气并实现了再次腾飞。
弱势美元政策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强势美元政策对外可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推进剂,对内可以帮助美国资本市场吸引外来资本,如此具有双重优点的政策却在鲁宾的继任者奥尼尔上台之后被终止了。在奥尼尔执掌财政部的一年时间里,美元的加权贸易汇价下跌了12%,同欧元汇率在两年之内首次跌破平价。在奥尼尔的一手导演下,美元持续走软,但是走软的后果却并没有像奥尼尔当初预料的那样。弱势美元政策既没有令美国对外竞争力得以提高,也没有消除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那么,为什么在欧洲和亚洲都取得成功的贬值政策到了美国自己这里却失去作用了呢?美联储最近的一份报告道出了原因:首先,美国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低。美国外贸总额仅占GDP的12%,相比之下,欧元区为19%,英国为28%,而外贸总额中出口额所占的比例就更小了。因此,美元的贬值尽管会对美国的出口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实在微不足道。
其次,美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根据研究,美国出口产品中绝大多数是高科技产品和粮食。美国在高科技产品的领先地位使得这种产品的替代品很少,这就使得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较低。而粮食又是一种传统的低弹性商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贬值并没有缩小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布什政府重弹旧调
当然,也有不少经济学家在为弱势美元政策辩护。他们认为美国政府应该明确表示支持弱势美元,借此来树立一个强势欧元的地位。而强势欧元将给欧洲中央银行带来很大的政策便利。因为强势欧元可以让欧洲央行轻松地完成它所设定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也就是说欧洲央行可以在不引发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执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欧元区经济。
这种观点看似合理,但是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疏漏———欧洲特别是欧元区的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这种问题并不能靠一个强势货币来解决。相反弱势欧元既可以刺激欧元区的出口从而拉动欧洲经济(像欧洲十年前那样),又可以迫使欧元区成员国在不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提高欧元区的整体竞争力。
同样的,强势美元政策也可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继续给美国带来好处。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性通货紧缩风险笼罩的时刻,强势美元可以为美国吸引大量的海外资本,这些资本或者流入股票市场,推动美国股市向上;或者作为长期投资进入美国市场,提高美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而这一切都是美国在当前这样一个时刻所必需的。
根据美联储的研究报告,恢复强势美元政策,让美元汇率恢复到一年之前的水平,可以让美国经济在保持目前低通胀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令潜在增长率恢复到3%-3.5%的水平。而且这项政策还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即将陷入或者正在遭受通货紧缩困扰的欧元区和日本而言,强势美元政策绝对是一项极具积极作用的“国际主义政策”。看来,随着斯诺的上任,美国政府已经决定把强势美元政策进行到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