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月末,大学生张某发现,自己这个月的生活费又用尽了。无奈,他只得向同学借钱。像张某这样经常入不敷出的情况在大学里并不鲜见。笔者日前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理财方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同学间的理财观念存在很大区别。
九成同学想靠兼职挣钱
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始终是家庭中的“享用者”,这种传统观念使得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仍由家庭提供。在保证了基本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大学生们大多采用兼职打工或赢得奖学金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约有40%的大学生有较为稳定的兼职工作,曾经或打算兼职的同学超过了90%。专业背景不同在兼职报酬的反映上也相当明显。IT类专业的同学往往可以靠替网络公司开发软件或网页一次拿到上千元,而一般性的促销、家教工作报酬就不算高。大学生对打工的热情一般不太长久,一方面,这只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大学生打工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攒钱买“大件”,如偿所愿后继续兼职的热情就会锐减,转而进入新品消费的“蜜月期”。
在学业无忧的情况下能拿到数额不菲的奖学金对于大学生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20%的获奖同学把奖学金纳入旅游基金予以保留,其余大部分用于“一饱口福”或购买相机、手机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记者访问的数十位大学生中,仅有一两人提到每月会为自己攒一点钱以供不时之需。但相当一批同学不仅没什么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钱度日。这不禁使人想起了社会上的“都市新贫族”。虽然这其中有大学生没负担、家庭供给有保障的原因,但这种消费习惯也是其中一部分人最终“进化”为“新贫族”的重要因素。
学生股民在校园“露头”
在这次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大学校园中已开始出现学生股民。他们涉足股市并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为了解投资市场,为今后的个人理财积累一些经验,因此,其中既有学经济的,也有学法律的,甚至还有哲学专业的。他们的投资额基本在3万至8万元,资金来源大多是家里人从炒股资金中抽出来额外提供的,到现在大部分人已经赔了20%至30%,多的已经赔了一半。
当谈到这笔钱赔进去是否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时,几位同学都认为更多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这是他们接触投资领域必交的学费,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了挣钱的不易。一位同学已将家里给他买车攒的钱赔了三分之一,他表示,将来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再赚回来。同普通同学相比,学生股民们在个人理财方面显然已走在了前面。
贫困生奖学金用作培训费
家境较为贫困的同学的理财方式比较特殊。他们的日常开销大部分靠申请助学贷款、争取奖学金和兼职打工。因此他们学习非常刻苦,做兼职也更为持久。为了节约开支,他们的生活圈一般固定在学校里,也不会有洋快餐、唱卡拉OK这类消费。环境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坚韧,心态也更平和。对于手机、电脑、CD机这样的大学生三大件他们一般都不会问津。合理分配资金完成学业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这部分人对奖学金的处理方式多是缴纳学费或作为TOEFL、GRE的培训费。相信今后他们将成为社会上个人财政规划性最强的群体。
实习生岳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