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影视:影视消费关键是品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2月12日 09:34 光明日报

  影视消费是大众文化消费的重头戏。90年代末的影剧院年放映演出30万场次,相应的观众将近2亿人次。8 0年代的电视异军突起,电视台从38家增长到900家,电视人口覆盖率从49.5%增至90%,电视节目从仅有新闻类 等少数几个栏目发展到周平均播出时间5万多个小时,促使家家买录像机,户户购电视机,改变了电影独霸天下的局面。尽管 如此,观众的影视文化消费口味还是不能满足,原因是:欣赏好片成为影视消费的时尚。

  只要片子好,不怕价格贵。这是电影消费的趋势。尽管电影行业坠入“低谷”,一些影院票房收入大幅下降,但 公众潜在的电影文化消费需求依然存在。如果说影视消费群体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公众的“口味”高了,人们影视消费的精品 意识、品牌意识大大增强了。

  1999年岁末,导演冯小刚挟《甲方乙方》、《不见不散》余威,推出他的第三部新年贺岁力作《没完没了》 ,仅北京一地票房收入就直逼900万元。北京新影联影业公司策划部经理高军认为,今年贺岁片的“火”,不过是前两年贺 岁片的惯性和品牌效应使然,再“没完没了”,观众未必买帐。老是老面孔,不拿出新的表现手法、题材、角色,休想打动观 众。在一次观众评议中,《没完没了》3号主演的“打分”超过了主角。影视文化消费者的口味天天提高,影片也得变花样, 换作料,否则票房收入就会大打折扣。

  电视节目不好,人们同样不会打开电视机。在贺岁影片火爆的同时,是电视贺岁剧的大批跟进及其“火爆”,仅 央视就推出18集《2000年我们结婚》、《开心就好》、《村主任李四平》等贺岁“大餐”。它们发挥电视发行渠道多、 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等优势,备显影视市场冷热不均的严酷。

  不少人认为,造成电影市场不景气的原因是电影票价过高,超过了大众消费水平,但影业人士也有相反看法。作 为“买方”,观众呼吁“降低电影票价”;但“卖方”却认为降价无济于事。去年首都影院曾打出2元钱的电影票价,结果观 众仍很寥寥,但好的影片却能够赢来观众,且不说有的大片票价卖到近100元,去年首都影院上映的国产好片《我的父亲母 亲》,就卖出了30、40元的好价钱,上座率高达90%以上。

  尽管高档豪华、封闭式的影院,配以现代化的声、光、电设施;尽管今日电影已成为一门资金、科技和智力高度 密集的先导性艺术,但欣赏好片的新趋势,决定了追求高品位应该是影视业的必然。高品味意味着可能的高价位,观众对好片 的文化消费贵贱不会十分挑剔。这一点电视也不例外。我国有线电视市场巨大,正以每年500万以上用户的速度递增,但电 视观众及其消费情况同样取决于有线节目的品位。本报记者 张业清 通讯员 肖重斌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