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网络教育:全球兴起,商机萌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22日 09:52 上海证券报

  进入90年代,随着因特网的崛起,远程教育开始走向网络化,近几年普及网络教育的呼声在许多国家日益高涨,其 势头不亚于网络商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7月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 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大量学龄儿童、青少年无法及时接受应有的教育,而普及远程教 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

  网络教育开辟新天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技术研究所所长罗伯特·麦克林托克教授最近在其专著《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因特网开拓了 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在这个新世界里,将不存在任何障碍,凡有志于获得知识的人都将拥有学习的权利和机会 。他相信,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编织一个覆盖全球的教育网络,而一场静悄悄的、意义深远的教育改革正在席卷全世界。

  实际情况是,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正在筹划网络教育,并将其列为实施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举措。美国政府1997 年决定,在五年内拨款20亿美元,作为公立学校建立网络教育系统的额外资助,而学校所需的硬件设施由国家全部包下来。 1998年9月,联邦通信委员会决定,每年陆续拨款帮助最贫困的学校早日进入信息高速公路。而美国国内有远见的企业, 早已看好网络教育这个潜力巨大、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据美国巴特利研究所预测,未来10年,美国将有至少2500亿至 400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网络教育领域。

  在欧洲和日本,网络教育可谓方兴未艾。设立在英国的“欧洲学习中心”总部,已拟定了统一的网络教育计划和实施 细则,未来的远程教育将主要依赖因特网,不仅实施基础教育,而且大部分专业培训也将在网上完成。该中心主席勃兰特·海 伦认为,网络教育不仅要面向普及,而且要解决科研、经济活动中人才填平补缺的问题。欧洲严重缺乏热门高科技人才,而网 络教育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日本从1996年开始进行网络教育试验,政府为此已拨款1200亿日元(媒体披露还将拨款2 000亿日元),希望在2002年以前使全国所有的学校入网,并使网络教育同正在实施中的多媒体计划结合起来。此外, 新加坡、以色列、韩国、巴西、马来西亚、智利、突尼斯等国也已开始实施网络教育计划。印度政府希望利用其软件优势在全 国建立教育网络,使国内数以亿计的文盲有机会接受最起码的基础教育。

  思路与方式

  与传统实体教育不同的是,网络教育不仅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而且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它的交互性。通过因特网和电子 邮件,学生可以下载所需的各种教材和参考资料,可以选择喜欢听的课程,甚至可以要求某一位教师补讲某一节课的内容。反 过来,教师可以随时抽查某一位学生的作业或对其进行当场测试,尽管学生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在网上的虚拟教室中,每一位 学生都可以随时“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评论,但这并不会影响他人的听课。按传统的学习方式,学 生很难在同一时间内接受两种或多种门类的教育,但网络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网络教育极有利于发现 和挖掘“天才”学生,因为因特网向他们提供了无穷尽的学习机会和理想的汲取知识的环境。

  网络教育正在建立一种理想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知识更新日趋加快的需要。由 于网上设立的虚拟实验室充分对外开放,只要是其中的成员,不仅里面的仪器设备任其免费使用,而且实验室给予指导。未来 的工程师可以从家用电脑上遥控大学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可在网上调用各种软件,这种软件不仅可在屏幕上展示实验的详细过 程,而且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虚拟操作,如果操作中出现错误,电脑会发出警告并指示修正错误。如学生还有问题,可通过电话 与教师交流。

  教育进入网络化、产业化时代

  发展势头迅猛的网络教育正在推动各种学校竞相上网。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估计,1998年全世界已经建立网站 的学校,仅大学就超过4500家,预计到2000年全世界85%的大学将在网上拥有自己的网站,而其中的1/4左右会 在网上推出网络教育课程。美国目前已有420多所大学建立了网上虚拟学校,开设了200多个专业,拥有学生10多万人 。1998年4月,一个耗资1500万美元的超高速因特网在美国洛杉矶初步建成,这个由135所院校和公司联合建设的 工程称为“加州研究与教育网络”或叫“网上大学”,将为美国和其它国家培养各门类高科技人才。 在德国,目前每五所文 理中学中就有一所拥有自己的网页。按照计划,到2000年,德国将有一万所学校上网,其中的1/4将推出网络教育。在 英国,1998年已推出“全国网络教育五年计划”,决定在2003年以前使国内3.2万所中小学全部联上因特网。英国 工党政府认为,普及网络化教育,是保证英国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紧跟潮流的战略性举措,其配套措施是在2001年以 前使全国的图书馆、科技情报机构、博物馆以及各种文化设施全部与网络连接起来。在巴西,1999年将有9000名青年 未跨入学校大门就能获得大学文凭,其中的一半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巴西教育部门认为,没有任何其它一种方式能像因特 网那样将受教育的权利送至千家万户。麦克林托克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教育进入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在这个时代,学校将扮 演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网络教育产业化、大众化的中坚力量。

  寻找南北差距的根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南北国家(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主要集中表现在科学技术上, 而根源在教育上。如今,工业化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教育革命,最终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人才,通过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国强民 富建立在发展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然而,尽管因特网创造了跨越时空、地域传播文化的新时代,当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 国家进入因特网,但这并不一定能迅速缩小南北之间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差距。1998年,全世界因特网用户有1.35亿人 ,“南方”用户仅1500万,只占全部用户的11%,而“北方”用户达1.2亿人以上,占89%。在拉美地区,每11 20人才拥有一台电脑,而发达国家每13-65人就拥有一台电脑。问题还在于,从因特网上获取的信息,无论在数量还是 质量上,“南方”远不能同“北方”相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每月的上网费甚至比当地一名教授的工资还要高。显然,物质 文明的滞后和观念、政策上的保守,使南方许多国家欲摆脱“信息贫困”和完全跨入信息社会的门槛尚需付出艰巨的努力。( 经时)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