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市场

市场分析
市场动态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保险:三家国内保险公司“掌门人”谈对外开放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6日 10:09 中国经营报

  近期,我国保险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姿态。在未来五年里,外资保险进入中国的地域范围将由广州、上 海两地,扩大到大连、深圳等沿海城市,及至取消地域限制。同时,保险资金入市的优惠史无前例地对境内中外保险公司“一 视同仁”。那么对于外资保险在未来可能发动的市场攻势,境内保险公司的主帅们又抱着怎样的态度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 日前走访了三年前相继成立的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掌门人”。

  中国保险业必须在“冲击”下迅速成长

  记者:今年我国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营业,并宣称今后将逐步增加每年准入的外资保险企业数量,同 时计划在五年内全部开放保险市场。截止到目前,国内共有29家外资保险公司,其中只有13家是中资公司,就是说外资保 险公司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中资,这是否会对中国未来的保险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中国保险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迎接这种 竞争?

  王梓木(华泰财产保险公司董事长):外国保险公司虽然在数量上占有一定优势,但从市场份额上比较,国内保 险公司仍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保持了70 %左右的市场份额。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开放的力度 还远远不够。保险本身是一个风险分散的工具,保险公司的业务很大部分要进行再保险,而再保险又是一种全球化的行为,尽 快与国际接轨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孙兵(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我们不能一谈到开放就只想到“冲击”,只想到外国跨国公司来抢夺我们的 市场,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对外界的需求更大。中国保险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将竞争力转化为动力、从而加速自 身发展的问题。举个例子,个人保险是国内寿险的主打险种,拥有几百亿的业务额;这个险种是美国的友邦公司进入中国之后 率先开发的,友邦做了几个亿,而国内的公司近几年做了几百个亿,本土化的优势非常明显。国内保险业所能提供的保险新产 品、保障功能以及整体服务水平,同市场规范化的要求都存在很大差距。在放开一部分市场的同时,我们可以利用更多的外资 、学习更多切实可行的经验,这对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层次的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陈东升(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21世纪的市场是相互的,如果中国保险不能成为世界保险的一部分,就 不可能成为世界保险的主流。走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创建专业化的民族寿险品牌是泰康的理想,所以泰康一直以 积极的心态参与保险业的竞争。我相信,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将中国保险业的蛋糕做大,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双赢!

  资本:将竞争力转化为动力

  记者:进入国内保险市场的国外跨国公司的资本实力绝大多数都非常雄厚,初期他们都会投入大笔资金来培育市 场,甚至可以赔上三五年,将市场回报看得很长远。相比之下,国内的资本实力就弱得多。新近出台的准许保险公司入市的政 策将大大提高保险的偿付能力,请问贵公司在资本运作上有何高招?

  王梓木:保险公司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进入二级市场,是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上的一个历史性的飞跃 。它表明保险资金的运用不再局限于利率产品,并由此进入资本市场。

  孙兵:通过入市,可以更大程度地扩大资本的募集面,充实资本实力,从而更有效地扩大规模,在竞争中争取主 动。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吸收外国公司的资本,卖给外国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这样既解决了投资问题,又可以在技术、管理 等方面获得国外公司更多、更实在的支持,从而将竞争力转化为动力。

  王梓木: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可采取合资与参股的形式。例如,选择一些优秀的外国公司参股,参股比例不超 过25%,中国公司保持着绝对的控股权。对华泰来说,吸收外资保险参股,更看中的是外商的系统管理和新兴产品,并以此 为契机,加快华泰的市场开发力度,从而尽早实现国际化水准。



>>> 市场 / 市场分析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