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文摘:泡沫是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7日 09:51 IT经理世界

  ---- 考虑“泡沫问题”所需要的一秒时间,足以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实际上,思考如何创建一个新 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要比思考资本市场有没有泡沫要有价值得多。

  ---- 美国《时代》周刊1999年度风云人物的大幕徐徐拉开,站在聚光灯下的是一位面带憨厚之态的年轻人 。这位从14岁开始梦想着成为宇航员、物理学家,在父亲的车库里乱弄一气,16岁时在他祖父的农场里修理过风车,甚至 曾经骟过牛的小伙子,就是如今全球名噪一时的虚拟书店Amazon的总裁Jeff Bezos。

  ---- Bezos曾经做过计算机系统开发工作,在华尔街担任过某对冲基金的经理。但那时没有人知道,也没 有人关心Bezos究竟是谁。当发现Internet在以每年23倍的速度增长时,Bezos坐不住了,于是携妻来到 西雅图,在这个海滨城市的郊区租了一间房,开始了他的Internet生意。

  ---- 那还是1994年的事情。5年之后,Bezos和他的Amazon成了全球目光的聚焦点。

  Amazon:电子商务时代的领路人? ---- 但是,1999年的《时代》风云人物Bezos与1997 年的风云人物、原Intel公司总裁Grove在业界引起的轰动相比,却显得逊了不少。当Grove这个少年时代在德 国纳粹集中营幸免于难的微处理器巨人,压倒传统工业大亨成为《时代》风云人物的时候,全球在一阵惊愕之后,从内心发出 了一阵冲动的欢呼:以信息技术为开拓先锋的信息时代就将到来! ---- 对于2年之后Bezos的当选,没有了冲动 和欢呼,更多地是平静、沉默,在平静和沉默之下,是一种怀疑,甚或是一种莫名的恐惧。在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PC时代之 后,互联网导入的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应当是顺利成章的事情。但问题是:究竟谁应该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的领路人?

  ---- 这个问题已经被经济学家们提了出来:难道是这个1997年上市、截止到1998年底股票价格飚升了 23倍、到1999年底市值达到237亿美元、而截止到1999年10月净亏损达到8600万美元的网络书店——Am azon?凭借着如此巨大的市值与业绩的反差,Amazon真的就能够将人们带入21世纪的电子商务世界吗?

  ---- 经济学家对此有所保留。早在1998年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提出,“是美国的资产价格膨胀, 而不是东南亚金融危机,构成了对世界经济的更大威胁。美国股票市场今年又有了15%的收益,与前两年相比竟然增长了6 5%,而这并不是泡沫出现的唯一迹象。”从那时开始,经济学家们就不断地质疑美国经济繁荣还能维持多久,或者预言大泡 沫即将破裂。然而,信息科技公司、互联网络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卓越表现却将以数学分析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学拖入尴尬的境 地,使得经济学家们这些行家里手大跌眼镜。同时,各种经济指标也表现出在刚刚过去的1999年,美国经济仍然保持了4 %的增长势头,通货膨胀率仍然保持在2.2%的低水平上,失业率也降到了近30年来的最低点。得克萨斯大学在1999 年10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1999年互联网经济为美国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增加了230万个就业机 会。从1998年开始,互联网经济就已经超过电信和民航等传统产业的规模,并有望在1999年超过出版业和保健业。

  ---- 但经济学界仍然坚持说,股票的价格应当建立在收入的基础之上。离开利润,股票就难以定价,价格/收 入比这个法则无论怎么说都不应该说是错误的吧!但Amazon的股票到底有多少红利?事实上,直到现在,它依然在亏损 。

  ---- 股市上的任何波动都似乎预示着经济学家论断的正确性。随着Amazon出现亏损之后,美林银行、P rudential证券等5家机构相继调低了Amazon的商业级别。就在2000年1月4日,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幅 跌宕。当天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降近360点,以技术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猛跌229 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近56点,跌幅分别高达3.17%、5.55%和3.83%。其中纳斯达克创下历史上最大 的单日下跌点数记录。市场人士一致认为,造成当天股市急转直下的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被克林顿再次任命为美联储主席的格 林斯潘可能上调利率,于是纷纷抛售股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股票原本就超过了其本来价值。

  ---- 认为美国资本市场存在大量泡沫的不仅有经济学家,连一些知名的券商也加入到讨伐泡沫的行列。199 9年12月底,摩根斯坦利首席全球投资顾问毕格斯语出惊人:在未来5年内纽约股市将回档盘整,跌幅在10%到12%, 成为全球灾情最惨重的大型金融交易市场。他认为,在美国资本市场上,科技、网络和电子通信股票已经高出其合理价格的4 5%到50%,传统的消费产品以及工业生产公司,因为通货紧缩导致价格竞争优势萎缩,这些公司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部分传统产业的股价,甚至已经跌到经济衰退的价位。他预言,科技股的泡沫终有一天要爆破。投资人对科技股的信心过高, 科技产业的获利表现实际上不可能达到这种高度的预期。

  ---- 资本市场终究要恢复到其正常状态。

  劣币还是良币? ---- 从经济学家的分析来看,资本市场上确实有互联网经济泡沫,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泡沫何 时破裂。然而,这一关系到各种互联网公司命脉的问题却并没有在这些公司的脑海中留下什么痕迹,因为究竟有没有泡沫,如 果有,这些泡沫何时会破裂,对它们这些公司来讲并不重要。速度,对它们来讲才是第一位的。在互联网世界中,变化的发生 已经远远超出了Grove的10倍速的概念。考虑所谓“泡沫问题”所需要的一秒的时间,就足以错过一次千载难逢的商业 机会。事实证明,思考如何创建一个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要比思考资本市场有没有泡沫要有价值得多。 ---- Bez os没有时间考虑所谓的“泡沫问题”,他觉得也没有必要向市场解释为什么Amazon会出现亏损,因为他还有更多的有 价值的事情去做。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促使Amazon的网络继续不断地向外扩张。“每天早晨我醒来的第一个念 头是,互联网是以每年2300%的速度在增长。”全球有60亿人口,有60亿双眼睛,对于Amazon来讲,如何最大 限度地争夺这些眼球的注意力,就成为第一重要的事,因为Bezos的信条是“品牌的知名度在互联网世界比在物理世界中 更关键。”但是,争夺一双眼球的注意力就要相应地产生一单位成本,互联网在以每年23倍的速度递增,Bezos的Am azon也要以每年23倍的速度向外扩张,这样其成本也要以相应的速度增加。Amazon赢利的那一天,眼球资源被瓜 分完毕,这时成本就会直线下降,到这一天,Amazon将会给予其投资者以黄金般的高额回报。

  ---- 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 互联网在以23倍速增长,似乎这一天的来临屈指可数;但互联网又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百米画卷,每一寸 又孕育着无限商机。虽然说某一产业有盈利的前景并不意味着任何参与其中的公司都能够获得高利润,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公 司却都有能够获得高利润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个产业仍然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的商业模式吸引着 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正因为互联网经济本身的扩展性以及自我改造能力,才使得人们对互联网公司的预期越来越高。如果互 联网经济的前景能够用数学精确地计算出来,那么资本市场才真正到了挤破泡沫的那一天。到那一天,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就到 了尽头。这正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水至清则无鱼”。

  ---- 互联网本身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它也能相应带动和改造其他传统行业的发展及其固有的商业模 式。从最早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到信息内容服务,从搜索引擎到电子邮件,从新闻到虚拟社区,直到现在的各种电子商务公 司,如E-bay, Amazon等。在每一层面的商业模式出现后,紧随其后的是大规模的兼并活动。但互联网就像一个 千变万化的万花筒,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服务项目上网。到现在,最新的上网服务项目之一是殡葬业。据统计,1999年全 美在网上销售的棺材达到3.5万具,今年将达到180万具。网络的出现使得更加经济的资源配置成为可能。一家名为“全 国运输交易”的网上中介公司可以解决汽车运输的多余吨位问题。这项服务使美国汽车运输业每年减少310亿美元的损失。

  ---- 业界人士说,对于贡献如此之重大的互联网经济,里面出现几个泡沫应该是一种必然。而在股市回荡盘整 的时候,由于泡沫破碎而遭到灭顶之灾的公司是那些因为管理、经营等问题而无法在竞争环境中生存的赝品互联网公司,绝不 是那些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大规模的经营以及极具经营发展战略眼光的互联网公司精英,正是这些精英构成了互联网的脊梁 。由于业绩增长和股票升值之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时间差,这可能会导致对互联网公司的预期有所回落,但这种回落在某种程 度上起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这对良币也可能会造成一定伤害,但至少不会伤筋动骨。

  ---- 股票市场的阴晴就像天气一样变幻不定,天气预报也有失灵的时候,更何况对市场的预测。抽象地说,股 票市场是资本供需关系的总和。美国股市之所以如此繁荣,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际资本 大量登陆美国,从而引起股票市场上资本过量供应,造成了部分高科技股票出现超值的现象。1999年12月30日,《远 东经济评论》在其题为《变革的催化剂》中就对亚洲互联网经济一味依赖美国资本市场提出了委婉的警告。该文指出,一旦出 现格林斯潘提高银行利率,或者国际资本停止向美国流动,那么Nasdaq的泡沫破裂就为期不远,亚洲股票市场也在劫难 逃。

  ---- 但是,即使《远东经济评论》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现实:价值本来就是相对的,其高低取决于人们对其载 体的需求。市场无论怎样起伏跌宕,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往上猛窜是对的,向下狠跌同样也是对的。 ● 尹小山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