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文摘:英雄已成投资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12日 09:22 光明日报

  无论人们的思想如何变化,在对英雄的崇拜上是一点都没变。但纵观当今的IT圈子,我们却发现“英雄越来越 少”。回想当年的DOS时代,那真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年代。那个时候,一个有天赋的程序员,只要能够“吃透”一种编 程语言(其中以汇编语言为首),就可能做出一番惊动上帝的事业。在那个时代,我们有了213、WPS、CCED、中文 打印、UCDOS、多种汉字输入法、中文之星……等一系列名震华夏的时代产品。吴晓军、廖恒毅、简晶、求伯君……等编 程高手也因此成了红极一时的IT明星,他们是无愧于那个时代的“程序英雄”。

  但是,当微软的Win95完成了PC操作系统平台的“一统霸业”后,国内的这些“程序英雄”却多默默地淡 出了“江湖”。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不过几年的时间,他们对IT业的影响就已经淡如空气。难道仅仅几年 ,他们就都已进暮年?

  在庆祝金山词霸100万套下线的庆祝大会上,这些当年的英雄,被风光再起的求伯君请去助威。但笔者在报上 看到这则消息时,却没有兴奋的感觉。想当年,他们的声望都不在求伯君之下,他们的产品,比起求伯君的WPS也是各有千 秋,而他们现在的年纪,也多在40岁左右……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不已,但IT业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朋友们对此曾有过多样的探讨。细究起来,英雄们的“英年迟暮”并不是他们编程水平的下降,更不是他们产品 的质量有什么不好,而是他们与当前的时代相比,与周围的人、事相比,他们落后了!细论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随 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靠一个人开发一个象样的应用程序已经是不可能了,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生存发展;第二, 随着各类软硬件开发工具的不断涌现,“技巧”在编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淡”了,编程已经成为了一种“体力活”,过去 “个人时代”的那种软件“作坊”已经被极具现代化的“软件工厂”所取代;第三,随着国内正版软件市场的日益成熟,过去 那种只用一个广告就能把产品推向天下的促销手段也已成为历史。现在,软件的推广已经越来越依靠企业的推广和营销能力; 第四,单靠产品积累已经难以让企业跟上IT产业的发展步伐,各种方式的资本经营(比如:联合、并购、融资等等)已经成 为了软件企业发展的基础。从软件发展的时代特征上看,后两点可能是让这些程序英雄“英年迟暮”的根本原因。虽然现在的 网络企业也有靠“技巧”起家的,但他们最终的发达,都离不开现代化的经营。

  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软件圈内,更有名的是一些技术和市场能力兼备的投资人,他们或拥有资金,或能够吸引 来资金,如求伯君、苏启强等,他们成了IT业新型的“英雄”。比较起来,过去的“程序英雄”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上 ,而现在的“英雄”则体现在“综合”上——英雄的“形态”已今非昔比。正是因为时代不断发展,才有了“英雄形态的转变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型的英雄,我们的IT业才可能不断地快速发展。有些残酷的是,因为市场对现在这种综合型“英 雄”的条件要远高于当年技术型的“程序英雄”,所以现在的英雄数量要少于当年,这自然给人一种“英雄越来越少”的感叹 。张艳玲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