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环球广角:对冲基金掀去神秘盖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2月03日 08:42 投资导报

  现实再次验证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昔日呼风唤雨出入金融危机之地的一些大型对冲基金已经 陷入一蹶不振的艰难境地。即便是金融预言大师索罗斯今年在股市和债市的宏观走势预测上连连失手,蚀财巨大,另一家大型 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不得不凭借银行施以援手才得以勉强维持。由于许多投资者不看好老虎基金,不少人 抽身而去,结果老虎基金麾下资产已从去年的200亿美元降至目前的80亿美元。

  对冲基金不甘心就此落魄下去,它正试图摆脱阴影,改变在许多国家政府及投资者心目中丑恶的印象,以崭新的 面目留住甚至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对冲基金最大的变化在于不再因循以往神秘化的操作方式,开始注重开放性色彩,增加透明 度。由于对冲基金大多采取的是私人合作模式,因此过去它不向一般公众披露投资组合,而按照新对冲基金指数的规则,对冲 基金要想在指数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进行帐目审计,并公布资产情况及衍生持仓状况,保证每月提供相关数据。令人吃惊的 是,几乎所有大的基金都一反常态地同意如此操作,约翰·韦尔特负责经营以严格保密著称的LTCM,今年年底他准备加盟 另一家大型对冲基金。

  许多国家和地区对造成金融动荡的对冲基金至今仍有切肤之痛,定期将资产及操作情况公开将有利于对这些国际 游资的监管,这无疑会有助于改变对冲基金“疯狂大鳄”的形象。

  有关专家预计,公开透明等开放性措施将改善对冲基金的融资状况。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许多银行对LT CM1998年的惨淡经营记忆犹新,不愿意贷款给对冲基金,对冲基金仅向他们提供极少的资料,试图来说明他们会获利。 一家大投资银行的分析家回忆道:“自去年8月份,我们提供给对冲基金的资金数额已锐减90%。”

  试图从机构投资者手中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是对冲基金采取开放性操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冲基金改变了仅仅从 客户即富裕的个人手中扩大筹码的旧做法。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眼光较为长远,在大势不好时,不会为其结果不理想感到失 望,进而武断地抽出资金。而机构投资者就要求信息资料较详实,水准较高,因而能够较为理智地判断投资价值;反过来,机 构投资确实能为对冲基金带来可观的收入。20年来,世界银行一直将其退休金投资在对冲基金,现在又投资5000万美元 。今年8月份CALPERS宣布计划投资250亿美元于对冲基金虽引起很大轰动,但其它机构投资者仍在观望。

  有些机构投资者之所以不看好对冲基金,还在于对冲基金的一人管理模式,他们认为,对冲基金需要雇佣更多的 优秀交易能手,并让他们留下来为基金的发展壮大效力。常言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一人模式”的局限性 很大,在对冲基金中许多颇有建树的经营者,往往会跳槽或自立门户,建立起自己的基金。现在,对冲基金意识到这一点,开 始放弃“一人模式”,以此来向投资者们表明,对冲基金不会仅仅雇佣一个华尔街高手便万事大吉。老虎基金将摩根史坦利添 惠公司的首席财政官员菲力浦·杜弗尔挖过来,索罗斯雇佣银行信托的资源财务总监汉斯,Tudor投资公司请到所罗门美 邦公司的前财政总监约翰·麦克沃仑。一家大投资银行的老板认为:“他们的介入说明私人封地与管理公司相应地融合在一起 。”

  不少投资者和投资机构对对冲基金居高不下的费用颇有微词。5年来,对冲基金指数之所以没有标准普尔指数高 ,与其巨大的经费支出费用不无关系(一般为1%管理费和所有利润的20%),降低费用将有助于对冲基金的运作方式。摩 根史坦利添惠公司的战略策划家拜仁·威恩一针见血地指出:“绝大多数对冲基金都在玩20%费用的把戏,他们应该为有那 么多沉默的富人朋友投资者感到幸运。”穷则变,变则通,随着对冲基金神秘色彩的溃化,机构投资者将更加理智,对冲基金 才会重获市场认同。(王玉华)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