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文摘:特许经营 三思而后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25日 14:21 中国经济时报

  个体老板刘自前,为了扩大自己挣钱的渠道,从某报上看到特许加盟的广告后,便急忙把电话打过去,可几个月过去 了却杳无音信,老刘对记者说:“我有一种上当的感觉。”

  11月初,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特许经营展览会上,38岁的李建平先生不厌其烦地到各个展台上索取资料。

  李建平说:他要把这些资料带回家去好好研究研究,因为加盟一个特许系统是个重要的决策,这个决策可能会在不久 的时候带来财富,从而影响今后的人生,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结婚”容易“离婚”难

  “业内人士把特许总部与特许加盟店的关系通常用‘结婚’一词来形容。但‘结婚’容易‘离婚’难啊!”上海联华 超市公司的徐先生谈起苦衷,颇有感慨。

  他说,总部与加盟店之间不存在财务上的关系,彼此仅凭一张合同,一张契约。又因为我国目前除了《商业特许经营 管理办法》外,还没有专门的法律对特许经营进行规范,加之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发生合同纠纷时无法可依是我们最深的感触 。

  徐先生说,如何把加盟店“锁”住、“锁”好,增加品牌的控制力,是每一个特许企业头疼的事。

  一些投资者把加盟当作“入场券”,特许总部如不把全部技术交给他,他的产品、服务就不达标,影响企业的声誉。 全部技术交给他后,一旦加盟者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不再续签合同时,他就泄密。如果特许总部采取摘牌终止合同的手段,地 方政府出于本地经济的考虑,又横加干涉与企业扯皮。

  一些投资者信誉度不高,法律观念薄弱,特许总部很被动,常有种不公平的感觉。

  规矩不能照搬能否跟着感觉走

  一方面特许总部与加盟店纠缠不清,另一方面相关的市场规则又不配套,特许经营着实被卡在了半截腰上。

  据中国C网的张岩介绍,我国的特许体系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关的政策也没跟上,国外特许经营的经验也不可能完全 照搬,在我们对特许经营面临不懂或懂得不多时,怎么办?总不能全凭感觉。

  企业需要有关部门建立场所、平台,让大家更多的接触、了解特许经营。纯商业性的咨询机构,并非不专业,但赢利 性太强,其专业性也就大打折扣了,中小企业、投资者对此均有顾虑。致使对加盟一事不敢轻意涉足。

  此外,配送也是特许经营企业一大难题,公司的人力、财力是一方面。我国通讯业、运输业的不发达,制约了特许企 业的发展是另一方面。

  目前,只有国内贸易局在为特许经营摇旗呐喊,而与特许经营有致命影响的工商部门、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少有动作。

  国外企业虽然看好中国市场,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的并不多,他们均持谨慎的态度。

  有关人士认为,其原因是中国的特许经营体系还不完善,中小投资者的生成需要一个过程,对中国国情不了解,对中 国加盟者的监督、控制难以达到……即使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肯德基,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特许经营。

  同时,我国的特许经营企业走出国门的少之又少,人才、语言的制约、出国手续的繁琐,本身特许经营体系的不健全 ,使中国的特许经营企业要跨国发展成为可望不可及的泡影。

  不敢轻言特许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8月对32家特许经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近30%的企业没有加盟手册,20%多的企业没有 运营手册。有加盟和运营手册的企业,也没有效地得到贯彻与执行。另一方面,特许经营企业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也是 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的原因。

  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炬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北京国美电器虽然已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拥 有了十几家正规连锁店,虽然国美那本厚达200多页的大16开本的《经营管理手册》中列有关于加盟连锁店的实施细则乃 至“国美电器加盟连锁特许经营合同书”样本,但在开办加盟连锁店一事上,国美还是慎之又慎。

  “等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建起了正规连锁店,把全国性的网络建起来后再考虑特许经营。”他说。

  何炬解释,据他观察,目前国内商业领域尚无一家企业有实力推出特许经营,即便做,也只能限于小范围、区域性的 。

  其原因之一是供货问题。按特许经营的规范做法,应由授权方向受许人提供统一的商品或由指定的供货商供货,而一 个厂家在全国各地的供货价格、相关服务却往往不尽相同,授权方很难协调供货渠道,难以保证加盟店在商品价格、商品质量 上与总店保持统一。

  其次是售后服务、经营管理、期望值与实际获利、广告费用结算等等问题。

  纠纷怎样避免

  “随着市场的扩大,纠纷不可避免。”上海形形色色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光宗认为,“纠纷”会出现在下列环 节中,其一,合同是否周延,一些加盟者会在现实运作中发现获利与当初所料想的有出入,会感到自己所获的权利与应尽的义 务有巨大落差。寻根求源,问题出在合同上,但反悔已为时晚矣。

  所以避免纠纷的办法就是合同书一定要充分、明确反映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好由专业顾问公司、律师作确认。

  其二,授权方若不能使加盟店的进货门店、视觉识别系统等方面做到一致、规范,便难以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以点到面快速占领市场,但它的弊端也正隐匿于此,一家门店做砸了,会影响整个品牌,正 所谓一损俱损。

  汪光宗称,特许经营在中国是个很有潜力的产业,形形色色公司的定位就是协助客户健全经营制度、管理体系,引进 国外特许经营十几年的发展经验,避免国内企业走冤枉路。

  他说,只要外部环境、内部机制体系健全了,纠纷可以避免。

  让特许经营健康发展

  国家国内贸易局营销改革司副司长、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女士认为,发达国家的特许经营已步入成熟期,与 之相比,我们的企业数量、经营规模、规范化水平、对社会的贡献率、法律环境等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但中国的特许经营却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法律相对于实践来说,总是滞后的,对于法律、行规的制订,有关部门正在做。

  为规范企业行为、防止欺诈,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特许企业已实行备案管理。目前 ,首批备案的特许企业已有14家。

  政府方面应该一方面提供有关行业发展现状、趋势、业态结构变化及相关产业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制订和完善相关的 法规等,避免和限制特许经营中有欺诈行为。工商登记部门也要重视对特许经营的行业管理。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