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北京大学 王 选:抓住机遇,实现技术跨越并占领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9日 10:57 新浪财经

  “需要”和已有技术的“不足”是创新的源泉,创新的技术进入市场后源源不断地获得新的需求刺激。十二年来出版 系统一直是北大方正的主要利润来源,这一领域持续兴旺的原因在于:我们抓住了四次机遇,用创新技术引导市场,引发了报 业和印刷业的四次技术革命或革新。

  第一次技术革命:“告别铅与火”(1987~1993)。 我国印刷业没有经历第二代光机式照排机、第三代阴 极射线管式照排机,从铅排直接跳到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没有经历输出毛条、人工贴版的过程,直接跳到屏幕整页组版 、整页输出。

  汉字字数多迫使我们比西方同行更早采用字形的轮廓描述以减少信息量(欧洲专利);汉字笔划密促使我们最早采用 附加提示信息以保证字形变小时的笔划匀称(欧洲专利);常用汉字字数多,因而不能采用生成一次字形点阵,然后缓冲该点 阵并反复使用的做法,迫使我们最早设计了加速字形复原的专用芯片,从而使字形产生速度明显领先(获中国专利金奖);中 国印刷厂数量大,但多数厂比较穷,不可能一下子从铅排跳到精密激光照排,先用廉价的高档激光打印轻印刷作为过渡是适合 中国国情的做法,而高档和低档合用一个字形发生器和控制器的创新(首批中国专利)开辟了数万套高档轻印刷的市场。

  上述创新技术和高性能书版排版软件、交互式大屏幕报纸组版软件等组合在一起,使1987~1993年淘汰铅字 的革命中,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曾经企图打入中国的英国Monotype、美国王安 、HTS、IPX、日本写研、森泽、二毛等公司纷纷退出中国市场。1988~1993年期间是北大方正人均利润最高的 阶段。

  第二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1991年初开始)。 八十年代《人民日报》用飞机向外地送纸型,个别城市 用报纸传真机传版,有失真,质量明显下降。1990年底我们用页面描述语言传送报纸版面,信息量减少到通常传真方式的 1/50,而且毫无失真。1992年《人民日报》社通过卫星用这种方式向全国22个城市传送版面,平均两分钟就能传完 一版。规模如此大的、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在中文报业中属第一家,在西文报业当时也较少见。1992年后远程传 版大量推广,现在我国大多数中央级报纸都采用这种方式将报纸版面远传到外地,省报和一些市报也在省内传版,极大地扩大 了发行量。

  第三次技术革新: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1992年初开始) 1992年前国内彩色出版物全部用进口的电子分 色机制作,报纸一页彩版用分色机出照片,人工剪贴需2~3小时。我们于1987年提出发展开放式的彩色照排系统取代电 分机。1992年1月《澳门日报》采用方正彩色报纸出版系统,文字与彩色照片合一处理,输出一页彩版仅需20多分钟( 现缩短为2分钟),从而开始了告别电分机的这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现在已有几百家报纸出彩版,几十家报纸天天出彩版。 国产系统占彩报市场90%以上。1994年我们又研制成高档彩色桌面出版系统,质量可与电分机媲美,从而进入了画刊、 彩色杂志领域。美国Adobe等公司在Macintosh上的彩色图像处理软件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第四次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1994年初开始)。 1994年1月《深圳晚报》采用方正采编流程管理系统, 编辑自己组版,开始告别纸和笔,现在已有160多家报社实现了报社主要流程的电脑管理。方正最新的报社整体解决方案强 调系统的高集成度和支持Intranet、Internet。

  上面是已经普遍推广的技术革新,即四次“告别”。1999年《羊城晚报》采用方正直接制版系统,从电脑系统直 接输出感光版,免除了输出底片、显影、定影和晒PS版的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效率。这意味着“告别底片(软片)”这一场 新的技术革新已经开始。预计七年后激光照排机将停产,电脑直接制版将成为主要的输出手段。北大方正今后在出版领域的技 术发展重点将是:给报社、出版社、杂志社提供高集成度、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推动出版业全数字化流程的发展;加大网 上出版技术的研发力度,迎接Internet时代。

  五次告别已经和正在继续促进北大方正的发展,我们能够抓住机遇的原因有下述几个方面:

  à看准未来方向,提前策划,及时切入市场。

  “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得益于技术积累,九项专利保证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告别报纸传真机”的技术革新的关键是页面描述语言。我们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研究页面描述方法,并于1986 年制订了页面描述语言格式,使不同研制小组开发的软件排版结果能合在一个版面上输出。这一语言后来成为流传很广的SZ 文件格式,是1990~1994年远程传版的基础,我们比国外更早大规模地推广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

  我们于1987年就提出了“发展桌面彩色出版系统取代传统的电子分色机”的技术路线,当时硬件条件还不成熟, 我们一直关注国外这方面的进展。1990年适合彩报的扫描仪Sharp600问世,1991年又及时找到了刚推出的E CRM1545照排机,加上我们自己研制的分色和挂网技术,使《澳门日报》在中文报业中第一个告别电分机。

  我很赞赏IBM Watson研究中心前主任麦高地的说法:“企业若不考虑近期市场,好比不呼吸;若不关注未 来技术,好比不吃饭”。对于方正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考虑三年内的技术发展趋势,并及时策划(当然我们还无力考虑五 年后的事情),否则五年后就要萎缩。上述四次“告别”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点。

  á及时跟上潮流,致力于关键技术的突破。

  1990年我们预感到PostScript必将成为未来页面描述语言的国际标准,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从而于 1993年秋及时推出了中国研制的第一个PostScript2解释器,以后每隔2~3年推出新一代的版本,使得北大 方正一直站在潮流的前面。“告别软片”的激光直接制版是我们1976年就看好的方向,今天硬件条件已经成熟,多年来我 们致力于适合直接制版的高速RIP、拼大版、折手软件的研制,从而使《羊城晚报》在中文报业中第一个采用直接制版系统 ,进一步缩短了出报时间。面对Internet网上出版,我们迅速转向PDF和PostScript3为核心的系统, 并将使前端软件直接支持PDF和XML。高新技术发展的每一个新潮流都会使一批企业垮下来,并冒出一批新兴企业。DE C、王安、Cray等计算机公司的衰落和雅虎等的兴起就是典型例子。

  Â利用已有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技术的综合优势。

  “告别铅与火”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北大方正在专业排版领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为以后四次“告别”奠定了市场基 础。我们不断用新技术引导市场,并从市场得到新的需求刺激,这一互相推动的过程大大促进了技术的发展,而庞大的用户群 又确保北大方正在出版领域内的全方位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能够回收。

  我们在出版技术方面,除组版软件和PostScript光栅图像处理器这两项从1975年开始研制、不断彻底 更新换代的产品外,在广告管理和制作、采编流程管理、发行管理、电子报、检索等报业所需的领域均有产品。我们把新一代 的报业整体方案的特色放在高集成度、一体化、各子系统的无缝连接方面,而这是别的厂商很难做到的。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