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文摘:请问我是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8日 13:02 IT经理世界

  ---- 1998年12月,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建立新浪网,姜丰年担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空缺、王志东担 任北京新浪总裁

  ---- 1999年初,新浪网聘请沙正治为首席执行官

  ---- 1999年9月初,王志东改任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姜丰年时任副董事长、沙正治时任董事长

  ---- 1999年10月上旬,沙正治去职、姜丰年担任董事长

   ---- 此刻,沙正治可能正在自己的书房里悠闲地喝着咖啡,或者收拾着球具准备和家人去 打网球。他已经成为一个更加自由的人,不需要生活在文案中了。而王志东可能正在和朋友再一次说着:“这些人,简直就是 不想让我过舒坦日子!”新浪网全球总管的担子在这两个人之间倒了一把手。

  ---- 沙正治的离去,曾经给我们制造了一个悬念:新浪是否到了危险的边缘,到了不得不遭遇阵痛的时候?但 当我动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这件事已经平息下来,当事的双方:留下的和离开的,都没有因为合作的终止而相互指责,甚至 没有欲盖弥彰的“个人兴趣、为了家庭”之类的无谓解释,而且,所有的媒体都对“新浪变阵”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 王志东以一个新浪坐镇者的形象,采取主动发言的方式,表明了董事会的立场和自己的观点,说明了他的 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新浪也因此走进了一个方向更加明确的新阶段。新浪仿佛经历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阵风的吹袭,很快又回 复了平静,它又将一波一波地向远泛去。但是在记者一遍遍听着对王志东的采访录音的时候,觉得新浪变阵事件留下的余波值 得玩味。

  ---- 沙正治虽然离开了新浪,但他不是悲剧性地离开。如果新浪由此走向成功,那么,无论从历史作用还是从 个人事业来看,他还都是成功者。沙正治离开了新浪,但并不是被抛弃,他还是新浪股权的持有者。

  ---- 回想沙正治进出新浪的过程,可以知道他的离开,像所有职业经理人终要离开自己服务的企业一样,是一 种必然。沙正治在选择到新浪担任首席执行官时,已经从网景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是新浪美好前景的 诱惑力,和新职位对他职业生涯可能产生的深远意义,使他决定接受邀请承担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他能够加入新浪,是因 为他不但具有华人血统、懂技术、了解美国市场、有一定的声望,而且他的身份适合于投资方,也就是华登投资代表对于新浪 首席执行官的理解。

  ---- 据事后新浪的介绍,沙正治担任首席执行官的使命是:完成四通利方和华渊网合并后的磨合工作,引入先 进的管理经验,培养企业未来的领导(其实很可能就是培养王志东成为胜任跨国经营重任的企业领导人)。沙正治的任期,他 自己认为一年比较合适,而董事会当时希望他做得长一些,于是定在两年。我们可以看到,沙正治在这两年间的使命是做一个 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是受雇于人,虽然他持有公司的股份。

  ---- 王志东对新浪变阵的解释是这样的:“半年多来,公司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预期,提前实现了两年要达到的 目标。尤其是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内地业务无疑将成为新浪网的发展重点。我所主张的以网站的经营业绩为核心,而不 是以上市融资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得到了认同,而且,新浪马上要进行重大的业务调整。我本人在董事们的心目里也具有了一定 的能力,所以董事会要对原有的管理团队进行调整。这完全是出于对企业发展的考虑,不存在个人原因。”

  ---- 10月26日,新浪网北京公司发布 “新浪网重拳出击电子商务”的新闻,表明新浪开始正式涉足网上 交易服务,新浪商城的商品独具特色地按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以“衣、食、住、行、用、礼”等分类。这无疑就是王志东说的 业务调整的重要步骤,如果能从网民那里得到回报,那么采用何种方式,在什么时候上市就会与单纯的资本运作不同。在这种 情况下,他们把负责上市业务的券商由高盛变为摩根斯坦力,一定是组合拳的一部分。对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远在美国,不很 了解中国市场和商业环境的沙正治,的确难以对公司的整体进行把握。所以,他的离开也是新浪组合拳的组成部分,是双方理 性的选择。可以说,作为职业经理人,沙正治在新浪的历史作用已经结束,他要把管理企业的权力交回给新浪的所有者,让他 们去决定谁对公司的未来发展负更大的责任。

  ---- 在回想沙正治离开新浪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张树新、吴士宏,甚至李汉生、郭为、杨元庆等许多 人。虽然沙正治的离去和张树新、吴士宏的离去本身有着许多的不同,沙正治在新浪与李汉生在方正,郭为、杨元庆在联想也 有许多的的不同,但是他们与企业的关系、与创业者的关系使他们存在一种天然的共性,他们的境遇也必然具有某种可比性, 因为他们都是职业经理人。

  ---- 以新浪事件为引子,首先我要说的是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之间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职业经理人作为中 国高新技术企业最急需的人才到底应该怎样走自己的路?在中国,随着成功企业的出现,成功的职业经理人正在成为时代骄子 ,甚至一些人的“离职”和“再就业”也颇具商业价值。有时候觉得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确有点幼稚,他们有时候不是运 作市场的策动者,反而成了市场运作的对象,这的确有一些可悲。

  职业经理人在企业里要知道:“我是谁?我在哪里?我为什么在这里?”企业要告诉职业经理人:“你是谁,你在这 里,你为什么在这里。” ---- 沙正治、张树新、吴士宏、李汉生等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其实都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进 入的,都是被当作一种资源,一种可以支配静态资源的因素引入企业的。他们在企业中尽管有很高的职位,但他们终究不是企 业命运的最终决定者。他们与创业者不同,因为创业者和他的企业血肉相融,他们本人是企业的筋骨和骨架或者大脑,企业是 他们的皮肉、工具和脸面,说白了职业经理人是随时可以做甩手先生的,而创业者要为自己的决定负最终乃至终生的责任。 ---- 从最近频频出现的职业经理人的“出走”或“空降”行动中可以看到,在他们和企业之间一直有一个相互信任、相 互选择的问题。但是这样一个看起来简单的利益驱动和价值选择的问题,却彰现出许多值得我们的职业经理人学习或吸取教训 的。

  ---- 职业经理人要具备的第一素养就是服从,第二位的才是创造。职业经理人要学会服从于企业发展的理念, 服从于一个企业原有的历史和文化氛围,服从于企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而往往这些理念、文化、方向正是来自于创业者。在 企业拥有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职业经理人应该懂得怎样的处理办法是理性的,怎样的抉择是符合企业长期和 根本利益的,如果只从一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你就不如自己单挑去干自己的企业,哪怕是一个杂货店。

  ---- 当然,有的时候,职业经理人被请进企业的使命可能就是动手革新、切除时弊或者进行开创性的工作,但 这种授权终归还是有限度的,在这时,职业经理人的处事权衡就更要谨慎,他对老板思路的理解和对自己事业的把握都要时常 在冒进和均衡之间拿捏。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认为企业的文化、做事方法、或者老板的想法不能和自己合拍,自己又不能说 服别人相信并接受自己的策略,那么他就应该考虑自己在这个企业的位置是否合适,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从新考虑,或者 到一个更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地方去发展,就像沙正治这样能够用合作的态度看待自己和新浪的关系。当然一个成熟的企业 也应该为所有有贡献的人以力所能及的回报,比如沙正治等人虽然离开新浪,但依然可以拥有新浪的股份,这样的做法比起一 纸驱逐令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如果我决定离开,如果你需要我离开,沉默是我最好的回答 ---- 当我静下来,开始看我所敬佩的职业经理人 的时候,李汉生作为为惠普中国建立过汗马功劳的功臣,在离开时也许肚子里充满了委屈,但是他在所有的场合里都是对惠普 称赞有加,至少是保持沉默。沙正治同样成为一个让我们尊敬的人,他没有对自己与新浪同仁间的分歧,甚至对他的去职有任 何表示,这也许是新派公司的新做法,但我更坚信这是优秀职业经理人所共同具备的品性。李汉生、沙正治这种沉默让我们感 受到了力量,因为一个企业与一个经理人的关系终归是由历史来发言评判的。 ---- 但此时我也听到,吴士宏女士这样 评判他原来的母公司:第一,微软在中国必须全面调整价格政策。第二,反盗版的策略必须改变,“搜捕”和打击的对象应是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 对中国本地的企业要重销售,轻打击。第三,微软在中国只能有一个面对市场的窗口,以保持公司形象 、战略、策略的统一。第四,关于人,微软必须注重对员工的培养,总经理应有人事权。这像是第二部《起来》。

  ---- 我也听到张树新女士说自己和中兴发的矛盾是“知识和资本的对抗。”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资本是正确的, 什么情况下知识是正确的?在市场经济中,这两者之间是有尊卑贵贱之分的么?

  ---- 由此为引发,其实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 经营 / 经济观察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