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计算机帝国IBM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2月28日 08:33 中国经营报

  1924年,老托马斯·沃森把公司改名为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s,此时,公 司尚未开始国际业务,但正是这大胆的宣言引导IBM走向辉煌。

  IBM360计划

  “要干!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执行这个计划!”IBM公司一向令人敬畏的最高级副经理 温塞特·T·利尔森 终于作出决定,一直争论不休的IBM360计划开始执行。时间是1961年, 《幸福》杂志刊登了这条消息。

  IBM360是IBM公司准备生产的电脑新系统,它们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产品,360的意思 是一整圈3 60度,它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工商界一直到科学界。

  在发表IBM360前后的四年间,研制费、生产费、贷款利息和推销费总计开支大约50亿 美元。这项计划 如果成功,将把IBM带上事业的巅峰,如果失败,IBM便面临着破产的危险。

  IBM360系统包含了一些在当时看来是破天荒的设计思想。反映这些新设计思想的课题 有:

  (1)必须使原来彼此独立的产品具有兼容性,并把它们纳入一个系列之中。

  (2)必须超出原有产品的应用范围,使新产品真正具有通用性。

  (3)对于构成系统的每个机型,都应具有输入输出标准的接口,使之能互相连接。

  这其中最具革命性的是提出兼容概念。那么,在当时如日中天的IBM蓝色巨人,为何会 孤注一掷,冒着生死 存亡的危险去实践一场前无古人的技术革命,把似乎不可能的梦变为现 实呢?

  众所周知,从老沃森开始,几十年来,IBM已经取得了令世人嘱目的成就。与同类产业 相比,无论是技术、 市场、经营、经验、资金,IBM都成为可望不可及的神话。老沃森去世 后,IBM在小沃森的领导下,在第五个年头就把 公司规模翻了两番,加上迪克的IBM世界贸 易公司,股票总额增加了四倍。到了1961年,在全美6000部正在运行 的计算机中,IBM就 占了4000部。

  然而,到了60年代,整个世界进入了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技术革命导致了传统 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全面 转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技术较量成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 素,这构成了IBM360计划实施的深刻的时代背景 。

  就在此时,小沃森对IBM的发展产生了危机感,他认为IBM处于一个可怕的停滞阶段。 虽然公司在扩大, 但速度已经放慢,在肯尼迪击败尼克松那年,IBM增长率只有9%。当IBM 市场年销售达到20亿美元,预计将占领更 大市场时,增长率却下降了。小沃森敏锐地看到 了问题出在技术开发上。

  小沃森把目光投入他的副手利尔森。“利尔森肯定能担当重任,他一直是能够推动公司 提高生产增长率的合适 人选。”

  小沃森看准了要开发IBM360系列这样的单一而富有挑战性的生产线,非利尔森这样的 铁腕人物不可。

  利尔森对小沃森的想法心领神会,而且在他负责的开发部门,他早就实行了管理上的“兼 容”。他结束了IB M两个技术部门的孤立状态,采取“实用管理法”,将技术人员强行交流, 甚至把生产小电脑工程部的尖端工程师调到大电 脑工程部去工作。因此,小沃森授权利尔森 时,他马上组织20人的SPREAD委员会开展工作。

  这样,到了12月18日,一份长达8页的报告终于制订出来了,IBM360确实像圣诞老 人的新年礼物, 正在送往IBM的途中。

  来自各方面的测试证明,IBM360的性能将大大优于美国的其他竞争公司的产品。于是, 小沃森决定在1 964年宣布第一台这种型号电脑诞生,然后在18个月内换掉所有旧产品。然 而形势突然严重起来了。原来,美国的无线 电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好伟宇宙电子公司和伯 勒斯电器公司联合起来向IBM发难了。他们推出了新的产品,运用优质低 价的方针争取了大 量的客户,1963年,来自推销部门的紧急报告告诉小沃森,IBM的推销工作已经顶不住别家 公司 的竞争了。本年度电脑行业的需求增加了35%,IBM公司才增加了7%,降到第二次大 战后的最低点。

  1964年4月7日,IBM提前发表了IBM360型系列的30、40、50、60、62和70六种机 型,发表是在美国62个主要城市和海外的14个城市同时进行的,立即引起世界性的强烈反 响。在美国的计算机领域,I BM360被赞誉为有三个划时代意义:

  (1)首创世界上任何厂家都未曾设想过的单一和平线概念。

  (2)虽然曾经由于技术原因,担心发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采用了混合集成电路,IBM 公司还是从IBM1 401时代的标准模块电路转为采用固体逻辑集成电路,在IBM360的85和25 机型中实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化。

  (3)兼容性的目标基本上实现。

  事实上,当IBM360交货时,在软件开发上一共花了5亿美元,这不仅是360系统中花 费最多的项目, 也是IBM有史以来最大的支付。

  IBM360不仅榨干了IBM员工的心血,而且还吸干了IBM的全部储蓄,在IBM的历史上, 财政从来 没有像这样窘迫过,以前货出款进,现金滚滚而来。小沃森只好当机立断,售出3.7 亿美元的股票以解燃眉之急。

  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IBM开始摆脱了生产的困境。他们制造的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 好,长时间被耽搁的 软件产品也顺利出台,公司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来到了“柳暗 花明又一村”,1966年底,装配了8000台I BM360,公司的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税前纯利 达10亿美元。

  由于IBM360的成功,IBM确立了在计算机领域技术领先的绝对地位,导致了世界计算 机领域的重组, 由于在IBM公司面前相形见绌,到70年代初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 无线电公司、塞洛克斯公司、津加公司等IB M的老竞争对手纷纷宣布退出计算机生产领域。 IBM已经取得了独占鳌头的地位。

  郭士纳“振兴计划”

  90年代初期,由于欧美经济萧条,IBM公司内部机构臃肿,连续几年公司股票不断下跌, 内部员工人心惶 惶,一片愁云惨雾,大有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味道。一时间,不少持悲观 态度的人士认为,IBM已经难以逃脱覆舟的命 运,必将步“王安公司”之后尘,在激烈的竞 争之中沉沦下去。

  1993年4月1日,为美国的愚人节。就在这天,郭士纳先生走马上任,就任IBM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 总裁。此时,一些幸灾乐祸的人士坐看郭士纳的热闹,以便在愚人节的轶 事趣闻之中,再增添一则令人捧腹的笑话。虽说是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是,偌大的 家业也经不起长期折腾。

  即使是理财高手,经营奇才,面对着当时的一副烂摊子,郭士纳先生也不能不倒吸一口 凉气。试看当时IBM 公司所面临的困境:

  (1)IBM公司从1990年至1993年连年亏损,当年亏损额居然高达80亿美元,这在公 司历史上委 实是史无前例的的;

  (2)IBM股票跌至每股40美元;

  (3)IBM产品被挤出PC机国际市场前三名;康柏公司取而代之,成为PC机领域新霸 主;

  (4)大型电脑价格高昂,乏人问津,主机市场前景黯淡;

  (5)由于公司多年以来奉行创始人老沃森所制定的不裁员原则,公司机构臃肿,人浮 于事;

  (6)公司研究开发费日益飞涨;

  (7)以硬件系统产品为主的公司经营战略已不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

  郭士纳上任伊始,就开始动真格的了。首先,他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重建IBM”要 打破原有的格局,就 不得不精兵简政,郭士纳别无选择,只能大力裁减员工。为大局计,与 其众人同归于尽,倒不如牺牲少数,挽救整体。

  其次,郭士纳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轻重缓急,削减不必要的或是对公司战略发展没有重 大意义的一些项目的研 究开发经费。

  作为IBM公司的战略性转折,郭士纳明确提出:“IBM公司的一切经营将围绕着网络计 算进行!”

  IBM公司在1996年12月中旬宣布,今后该公司产品将面向国际互联网络进行生产。IBM 董事长郭士 纳在纽约所举行的“国际互联网络”商展开幕式上表示,今后,“IBM公司的每 项产品均要围绕互联网络而生产”。

  郭士纳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在IBM重建计划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1.根据网络时代需求,建立独立的软件系统部门

  郭士纳经营理念的战略核心是:IBM公司,就本质而言,应该成为一家专为客户解决问 题的企业(Cust omer Solution Business)。根据网络世界的发展进程,尽管电脑硬件系统 将会依然起着一定的作 用,但是,电脑软件系统以及客户服务体系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根据这种战略判断,郭士纳首先决定,软件部门从属于硬件部门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 去了。1995年1月 ,郭士纳任命汤普森主管IBM全球软件事业。

  汤普森所开展的雄心勃勃的重建计划,是要在短期之内,使IBM的软件部门独立形成气 候,成为一个相对完 整的软件产业。这对IBM来说,显然是一个崭新的企业方向。

  2.强行兼并莲花公司,占领群组软件系统领域

  汤普森就任之后,首先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他已没有任何时间重新开发并研制新型 的网络群组软件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他别无选择,只得建议郭士纳,打破IBM公司过去的 清规戒律,采取突然行动,斥资35亿美元,强行收 购莲花发展公司。

  莲花公司的优势在于:拥有世界第一的群组软件系统Notes以及排行第二的台式电脑应 用软件系统Sma rt Suites。一旦掌握了这两项软件系统,IBM公司就能如虎添翼,尽快完成 向网络世界挺进的战略转移使命。

  3.和莲花公司协同作战,大力开发爪哇语言软件系统

  4.收购Tivoli公司,夺取分布系统管理软件领域

  郭士纳进军网络世界的另一个大动作是兼并Tivoli系统公司。在经历了长达五个月的 秘密谈判之后,1 996年2月,IBM公司斥资74.3亿美元买下该公司。Tivoli系统公司被 纳入IBM公司的旗下之后,使得I BM在分布系统管理方面的产品水准突飞猛进,迅速达到行 业领先地位。

  IBM公司在网络战略方面的四大行动卓有成效。收购莲花公司的好处在于:IBM公司可 以立即将自己的万 维网技术同莲花软件系统结合起来,从而在网络计算方面实力大增。买下 Tivoli公司,使得IBM公司在分布系统管 理市场方面军威大振;随着进入万维网公司数目 的增加,这些新型产品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明显。更有意义的是,IBM公 司在爪哇系统方面 所做出的努力使人们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即:IBM公司不仅能为客户提供一些专用解决方案, 而且在 开放系统和跨平台解决方面,业已初露头角。

  郭士纳及其同僚们的功绩在于:迅速扭转了公司的亏损局面,重新恢复了以客户为中心 的方针,确定了以爪哇 系统为基础的软件系统战略,使IBM公司从电脑硬件系统的生产厂家 转化成一家集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客户服务为一体 的全方位的网络计算产品公司;并以万 维网为关键领域,使客户在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将原有的系统得到更新换代。也正是 这些妙 着,使得郭士纳赢得了“网络大师”的美誉。到目前为止,IBM公司业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 软件王国。软件系统 产品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30亿美元。为了不再受制于人,IBM公司今后 的总目标是使公司成为全面提供网络系统硬件、 软件、系统服务等全方位服务的国际超级网 络产品公司。杰雯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