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中兴现象”引起理论界极大关注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4日 13:56 经济参考报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的日子中,为了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学术理论界将观察的目光“聚焦 ”在对典型企业的分析上。近日,深圳中兴通讯公司创立的“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经营”的经营机制及快速发展的现象引 起了首都经济学和管理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中兴通讯”的发展模式的确具有研究价值。一是发展迅速:短短10年多时间内,从一个原始投资仅300万元的 小企业发展壮大为总资产达22亿、1998年销售额达41.7亿元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开发高科技产品潜力大 ,目前已开发研制出13大类60多种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通讯产品;三是企业的凝聚力强,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7000名现有员工中,本科以上学历的达75%,其中博士130多人,硕士2000多人。“中兴”能在通讯设备领 域与外国跨国公司的竞争中“攻城掠地”,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兴通讯--国有控股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亮出自己的观 点:“中兴现象”首先得益于其制度的创新。追溯企业发展历程的几个主要阶段,专家认为关键是1993年在全国率先创立 了“国家控股、授权(民营)经营”的经营机制。在国有股占51%,民营企业中兴维先通公司占49%股份的基础上,他们 突破了“国有资本是大股东,理应控制企业的一切经营大权”的思维定势,通过和约进行利益制衡,大胆地将相当独立的经营 权授权于私人股东。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国有控股的董事会与经营者签订授权经营责任书,规定经营者必须保证资产按一定比 例增值,若经营不善,经营者须以所持股本和股本分配收益抵押补偿;若超额完成指标,则获得奖励;补偿与奖励数量均占不 足或超额部分的20%;在此前提下,明确公司人财物的经营权全部归经营者,董事会不干预企业日常经营。

  专家们评价说,这种做法有两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国有股东敢于授权。授权的和约化使国有与私有股东双方的利益都 有法律的保证,它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而经营者在完成目标利润的情况下经营收入十分可观,同时经营 者高额收入的合法化、透明化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高层领导腐败的现象的发生。二是私人股东敢于让国有资本注资并让国有股 东控股。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企业可以有效避免政企不分、“公婆”多头管理的弊端。专家们指出,国有股东解放思想、 开明授权与以利益机制来激励私人股东尽职尽责搞好经营是“中兴通讯”经营模式的优势所在。

  专家们指出,制度创新奠定了“中兴通讯”系列创新活动的基础。第一,促进了高层决策体制的改变。在企业中,公 司董事会除了制定授权责任书外,一般不参与公司正常的人财物等的决策;董事长不是专职的,不在公司领取报酬,这使得公 司决策权落在熟悉市场和技术、深谙经营管理的经营者手中。正是在“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下,国有大股 东能够放权,经营者能够敬业,使董事会与经营者阶层形成较为默契和良好的配合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第二,促 进了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的形成。为了保持民族通讯工业的持续发展,“中兴”自办科技机构、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他们以科技 创新,先后在大型数字成控交换机、接入网、传输、视讯、移动通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三,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人才资源 开发机制。“中兴”实行管理系统、市场系统、技术系统“三线推进”的晋升制度,使从事不同岗位的职工均有可持续发展的 职业生涯途径;他们建立严格的考评制度,优升劣下,实行竞争上岗;根据企业已公开上市的具体情况,探索提高全员特别是 经营者、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和创新活动,使“中兴通讯”能及时推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开拓能力。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