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 陈小筑:知识产权制度是实践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9日 10:04 新浪财经

  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谈论最多的是知识经济、信息化、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这样的话题,事实也正在 证明科学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的流通和对信息的利用正在造就一个全球性的更自由的市场环境,创新 则已经成为维持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而知识产权则是保证上述情况存在和继续的基本前提之一,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正 因为上述现象的出现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而面临空前的挑战。

  我们提到的这些现象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正是针对这样的时代特征中央最近做出了“加强技术 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电子信息产业既是高科技发展和竞争的重点,也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支撑作用的 重点产业,因此我们在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肩负着更为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也是摆在 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技术创新的涵义及其理解

  在谈到技术创新的时候,目前仍有一些人认为技术创新就是指单纯的技术开发或技术改进,是为此而进行的单纯的智 力活动。实际上这种单纯的技术开发或改进仅仅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技术创新应该理解为 ,在市场运作中围绕新技术,多个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作用过程。技术是其中的决定因素之一,其它还有诸如市场 需求、人员技术素质、经济承受力、市场开发途径甚至企业形象宣传等等因素在内。之所以将诸多因素概括为技术创新,是因 为技术在诸因素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一点在步入知识经济的今天就更是不言而喻了。

  正是由于技术创新是围绕新技术实施市场运作的一个过程,因此,技术创新的起点是市场需求,其终点则是通过市场 获得经济利益。这一点在西方市场经济数百年的实践中已经变得十分清晰了。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就 曾认为,企业之所以肯冒不可避免的风险进行技术创新,其主要目的和动力就是希望在竞争中获得垄断地位,并且保证在垄断 维持期间能够保持占有超额利润的能力。

  从上面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从市场到利润的一个过程,其目的就是在市场中取得垄断地位和 占有利润。实现这一目的除了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外,法律环境中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我们之所以强调技术创新是一个过程,是因为单纯的技术和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开发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技术创新, 离开了市场的创新没有生命力。

  (二)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知识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得以建立和不断完善,这一过程至今仍在继续,并且围绕市场经济发 展的需要为其创造一个有序的环境。知识产权制度为市场特别是技术市场的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为 权利人创造了一个专有的或者是垄断的环境,以此保证新技术的所有者和作用者可以获得适当的利益回报。我们看到当新技术 直接应用于商品生产时,当这种应用提高了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时,技术开发和对技术的应用过程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在这一 过程中从事智力劳动的人会因此获得经济收益。

  我国历经近二十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中通过对专利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以及专有技术和 商业秘密等无形财产的保护,为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对技术创新的理解和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利用还远没有达到其自身应起的作用,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市场经济制 度建立时间尚短,并且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和研究所还没有真正承受来自市场的冲击和压力,至少 在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来自市场的竞争。

  技术创新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技术创新中一个核心的制度是专利制度,专利制度在技术创 新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专利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动力和激励机制。专利制度是用来保护发明创造的独占权,拥有发明创造 的独占权,就可以通过创新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发明创造的独占权没有得到保障,那么一项新技术的出台,任何人都可以仿 制和抄袭,就会打击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根据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职务发明人可以 从单位实施专利的收益中获得相应报酬,这是对广大科技人员的一种激励机制,体现了知识、技术参与分配的原则。

  第二,专利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确定了在知识创新活动中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形成了一种制约机制。如果不 进行创新,而剽窃他人的发明创造、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就会受到专利法或其它知识产权法的制裁。

  第三,专利制度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知道,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产 品结构不合理。大家都在重复地做一件事,什么东西赚钱大家都一哄而上。在原有的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我们靠定点,靠政府 的计划分配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并不是一种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利制度在实现技术创新资源的有 效配置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时,一定要先进行专利检索,了解国外专利分布的有效信息 。通过获取的专利信息,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提高我们的研发起点,确定我们下一步的开发目标;另一 方面,避免侵犯他人的专利权。有人对北大方正的成功做了一句话的总结:他们在西文的专利信息中得到了启示但在技术方案 中充满了东方人的智慧。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分析了专利信息的基础上,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开发。

  信息产业面临的技术环境 (一)我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概况

  我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已经形成了专业门类相当齐全、技术力量相当雄厚、产业规模比较大的体系。产业规模已跻身 世界前列,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信息产品制造业近年来得以高速增长,1996年?/FONT>1998年间,整个电子工业的总产值、销售收入 、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润和出口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都是比较高的,高于国内其它的产业。1998年,电子工业的总产 值已达到了5482.4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740亿元,已经占到全国生产总值的0.93%,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 2%。产品出口连续四年顺差,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中,彩电出口的比例仍然占很大的份额,这与很好地解决了彩电出口的专 利问题,为我国彩电出口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主要产品的销售量快速增长。彩电、VCD、超级VCD、电话机和收录机等产品的销售量居世界第一,计算机及其 软件、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等计算机通信类产品近年来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彩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等基础类产品 发展也非常快。

  重点产品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与国际的差距正在减小,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数字局用程控交换机实 现了规模化生产,一批从事程控交换机科研生产企业的崛起,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程控 交换机的群体突破代表了我国在自主开发方面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虽然我们的工业增加值很高,但实际占全国生产总值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份额还是很小,这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 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信息产品制造业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不能否认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总量小,经 济效益不高,行业资金积累能力较弱;产业开发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技术相对落后;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软件作为我国信 息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跟国际差距很大,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一定距离,它们是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瓶径;产业和产品 的结构不尽合理,在产业的布局上,各地区重建设的现象很多,传统产品积压严重,高技术以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供应能力不足 ,一般出口贸易的产品比例小;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

  (二)国外近年来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情况

  针对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需要,我们最近对国外近年来在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申请专利的情况 做了一项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结果和对部分主要数据的分析提供给部分企业。这里我介绍一些情况,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在实 施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国外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可能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第一,从专利申请的总体情况看,截止到今年4月,我国专利局已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90余万件,上述专利申请中 国外专利申请占总数的16.2%。但是,在全部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申请量已占到51.5%,超过了国内的发明专利申 请量。(见图一)此外,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属于职务申请的仅占37.4%,而国外的职务申请则占到94.2%。

  第二,国外近年来在华专利申请数量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特别是中国94年正式加入PCT(专利合作条约)以后 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见图二)而据统计国内近十年来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并未出现递增的状况 。(见图三)此外从近三年我国已经公开的发明专利情况看,其中可以归为电子信息技术范畴的占42.6%,而在这42. 6%的发明专利中有88.5%是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见图四)

  第三,在电子信息领域中部分重点技术国内和国外专利技术存在明显差距,(如:计算机与自动化为1比4.25; 通信为1比14.6;有源器件为1比21.4等,见图五)尤其是对于一些可能具有重要应用或市场前景的技术,国外专利 申请增长更为集中,例如,CDMA技术。(见图六)此外,国外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有近90%集中在日本、美国、韩国、德 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中,其中日本98年在华申请专利已接近一万件。(见图七)

  仅以上述三方面的数据为例,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数据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国外在我国申请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发明专利中(占总数的87.7%)。这种具有 一定技术高度的,集中在职务申请中的发明专利将对我们的技术发展行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

  其次,以上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已经占据专利技术中的重要位置,而国外在这 一领域的技术覆盖正在形成。

  第四,国外在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的同时,正在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武器,通过有计划的实施专利战略,对我国高技术 领域形成垄断之势。

  第五,造成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从计划到市场,从不健全到逐步健全的客观 过程。但是从总的形势来看,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我们在融入世界经济大市场的过程中首先需面对的即是已经进入国门的技术 竞争。

  因此,我们必须看清形势,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间的关系,并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充分 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

  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信息产业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对信息产业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信息 产业能够成为未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我们在下一阶段将重点围绕振兴制造业、通讯业、软件业和推进国民经济信 息化的发展来开展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带生产,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以此促进内需,替代进口,增加出口 ,扩大就业,要提高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在信息技术领域实现上述目标仍然必须坚持技术创新,面对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促进技术创 新工作的进行十分重要。

  (一)必须建立用知识法律制度保障实施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

  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促进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将发挥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给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将根据国家法制建设的大环境,针对行业技术特点、采取措 施,建立有利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环境,发挥政府在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实施中的作用。

  1、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下一步要紧紧围绕普法宣传开展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活动,不断提 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引导企业、科研院所重视专利信息的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原电子工业部曾颁发过《电子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 理工作导则》,不久我们将拟订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对直属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指导。要让企业、科研院所学会灵 活运用专利信息,提高科研开发起点,避免重复研究,避免侵权。同时,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及时将开发成功的新技术申请 专利,寻求法律保护,享有独专权,争取更大的效益,运用专利制度保护自己的发明创造。

  3、研究和解决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新问题,以使法制建设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实给传统 的知识产权法律带来了新的问题,从十五年前我国研究制订计算机软件保护法,到今天人们普遍关心对网络环境的法律保护, 世界和我们的国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和“地域性”,保护专有技术的有效措施都受到了来自网络环 境的挑战。人们甚至越来越感到面对高科技的发展法制建设适度超前的必要性,很明显,知识经济、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已不 可能脱离知识产权保护而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知识产权为技术创新服务过程中必须引起 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推动企事业单位和完善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通过多年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实践,我们切实体会到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法制化的需要,离开了市场经济的刺激 、竞争和压力,便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制度。因此,推动行业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市场, 将企业真正推入市场,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实施宏观和微观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例如,863计划执行中发表了十几万篇论文, 却仅仅申请了240余件专利,这之中不能不说是缺乏市场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刺激。

  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是企业,我们的政府已经对知识产权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企业、研究所也应该对知识产权工 作加以重视,自觉主动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研究和制定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形成自己独 特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