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王淀佐: 一个范例: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9日 09:24 新浪财经

  [内容提要]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家经贸委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了“企业 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发挥院士的群体优势,为振兴国有大中企业做贡献。“院士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以院士为主组成专 家组,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会诊、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等形式,为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项 目提供咨询论证;帮助企业掌握技术关键,攻克技术难关;在企业举行院士学术报告会,提高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 水平;对有条件的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过程跟踪参与,提供指导。

  1998年下半年以来,已组织100余名院士和专家对燕山石化、江南造船集团等8家企业开展了工作;近50名 院士在企业做了9场56个学术报告;解决技术问题100多个;企业与院士和院士所在单位签订技术合同10余项。“院士 行”活动得到了院士们的热烈响应和企业界的广泛欢迎。

  在今年完成15-20个企业的基础上,选择若干个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示范工程。为使“院士行”活动更 加持续、深入和有效,中国工程院与国家经贸委决定启动“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动”计划,为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 动一批大中企业建立健康的技术创新机制做贡献。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技术 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加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等多方面的合作,在一些重要技术和产业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 跨越,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嫁接;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 和技术附加值;切实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国产技术装备水平。

  江总书记、朱熔基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在去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向两院院士提出了“更多地关心国家经济 建设”的要求。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和院党组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决定充分发挥院士群体优势,团结全国工程技术人员,围 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推进技术进步,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贡献力量。工程院与 国家经贸委合作,开展了“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实施技术改造工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 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的任务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机制建立方面,工程技术界应当发挥重要作用。中 国工程院院士中有近60%来自产业系统和工程技术第一线,不少院士曾在大型企业和工程建设的实践中担任重要工作,发挥 关键作用,具有直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的优势。在宋健院长的倡议下,中国工程院提出了组织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咨 询诊评的活动计划,并得到了国家经贸委的赞同和大力支持。双方联合推出了以“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命名的企业技术创新 咨询诊评活动。

  “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针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中的宏观战略和存在的技术难题,请院士给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做学术报告,介绍相关领 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最新成就。通过报告和讨论,提高科技意识,拓宽发展思路,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人才成长。

  第二,帮助企业掌握技术关键,攻克技术难关。通过院士到生产第一线实地调查和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现场解决院 士熟悉、掌握的科学技术问题;与企业建立合作协定,将企业的重大技术问题带回院士所在单位,设立研究开发课题,定期提 出解决方案,架设产学研结合的桥梁。

  第三,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进行咨询论证,使技术方案建筑在科学、合理、先进的基础上 ,同时注意避免重复建设,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对有条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过程跟踪参与,帮助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 造顺利完成,达到预定目标。

  二、“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取得的初步成效。

  “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组织实施,到今年7月底,先后对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江南 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海信集团、 合肥叉车集团、新华鲁抗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营口化纤厂等8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开展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产 生了积极作用。

  1、发挥院士群体优势,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提供咨询。

  中国工程院经过5年的发展,院士人数已具有一定规模,涵盖了工程技术的主要领域,在咨询工作中具有跨学部、跨 领域、跨部门的综合群体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根据需要,组织邀请科学院院士和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一起工作,从总体上 为企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规划开展技术咨询。特别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至关重要,也是“院士行”活动的重要内容。

  鞍山钢铁公司花上百亿元进行二次技术改造,这是一项关系到鞍钢未来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宏大工程。25位有关方面 的院士和专家赴鞍钢调研咨询,就鞍钢的整体技改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鞍钢制定的提高连铸连轧比例和建设板材生产 线为主;引进关键技术,依靠自有技术,自己制造设备为主;不扩大规模,以增加适销短缺产品和节能增效为主的技改方案, 院士们经过论证和研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技术方向正确,指导思想明确,技术经济分析结果可行。并提出完善方案的建 议,从而更加坚定了鞍钢坚持二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上海江南造船厂扩大投资规模,建设新厂区的规划方案,院士们提出必须认真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深入调查市场 前景,充分考虑投资风险。根据造船业的技术特点,建议企业在制订技术创新规划时应注意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特长的技术, 并注意及时引进自己尚未掌握的国内外先进技术。为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应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等建 议。

  对燕山石化公司的总体发展规划,院士们提出了12个方面、32条意见和建议。包括提高吨油利润的潜力;最大量 生产加氢尾油满足乙稀原料以及技术指标的确定;充分利用700?/FONT>750吨大庆油,发挥催化裂化装置潜力, 提高原油加工深度;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乙烯原料,增产柴油,提高市场竞争力;采用新技术,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等等。对 于公司提出的将45万吨/年乙烯改造到66万吨/年的生产目标,院士和专家经过深入研讨和对市场及技术的分析,认为这 是依靠技术进步,增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决策,对燕山石化公司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不仅表示支持 ,而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建议尽快批准,以便利用目前投资的大好时机,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有关部门已经批 准了这一项目,目前正积极实施。

  在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院士们建议,立足现有装备,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通过挖潜革新,在新技术、新产品, 特别是深加工产品的开发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减少初级产品,增大销售空间,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效益的加速增长。对企业制订的1998-2000年品种钢材及深加工产品的三年规划,院士们认 为符合技术和经济发展趋势,希望坚定信心,下大力量付诸实施。在总体发展战略上,院士和专家们提出了“控制总量、淘汰 落后、调整结构、增强活力”的基本思路,并具体落实到七个方面、50多条建议,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还针对华北地区 长材过剩的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不合理造成销售成本相对上升的现状,提出唐钢应减少长材产量,建设适销对路的板材生产线 ,达到调整产品结构的目的。院士、专家们认为,唐钢提出的适时淘汰现有的横列式小型材和线材轧机等约150万吨能力, 建设一条超薄热带生产线,采用当代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实现以薄为主,以热代冷,以国产代替引进,填补国内空白的方案 基本可行。

  在兖州矿业集团公司,院士和专家针对煤炭行业普遍存在的人员过剩、效率低、效益差、安全状况不好四大难题,就 进一步完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备配套,消除煤流运输系统薄弱环节,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以及提高厚煤层煤炭资源采出率 、消除煤层自然发火隐患、辅助运输、巷道掘进和安全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2、发挥技术优势,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就企业宏观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规划提供咨询和指导,是“院士行”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中长期技术服务;而发挥院 士和专家的技术优势,深入企业生产现场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则是“院士行”活动对当前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直接发挥作用 。

  在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中,有些是由于信息不沟通,致使一些成熟的技术还不能在生产实际中得到应用;有些是由于 缺乏技术人才,关键技术指导不到位,而使新技术的应用不能完全发挥效益。这些问题在院士调研中很多当场就能解决。

  比如,鞍山矿业公司几个选矿厂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磁选机介质板堵塞问题,严重影响生产,院士们到矿山选矿车间进 行了实地考察和现场会诊,当场介绍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这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当院士了解到其承包的三峡工程闸门钢结构12万平方米的防腐工程,仍采用锌涂层时, 建议用铝涂层,采用新型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和铝稀土合金提高防腐涂层质量,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

  合肥叉车集团提出三个技术难题。一是国内不少企业需要配备大量防爆叉车,而防爆的标准由英国公司控制。仅此一 项就使我们失去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公司引进了一套5000多万元的铸造设备,但其中的消失模具却要依赖于进口,致 使成本居高不下,甚至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包袱。三是公司的数控机床和加工线各自孤立工作,影响工作效率。他们希望院士和 专家帮助采用集成综合技术。院士们认为,这些问题通过研究都是可以解决的,分别提出方案,或签定技术使用协定,限期作 出结果。

  3、发挥院士知识层次高,了解国际和行业科技发展最新成果和技术发展前沿的优势,为企业技术人员作学术报告, 全面提高企业领导和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科技意识。

  “院士行”报告都是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精心准备的。报告涉及的既有行业发展问题,也有具体技术问题;既有对全 球经济发展的介绍,也有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分析;既有对世界技术发展现状的介绍,也有对企业产品发展的具体建议。针对性 强,知识层面高,切合实际,深入浅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赴鞍钢之前,院士们根据鞍钢先期提出的21项技术交流和咨询项目,准备了10篇有很强针对性的学术或技术报告 并汇编成册,“关于我国工业自动化现状和发展趋势”、“钢厂生产流程的连续化问题”、“大型机电设备智能化与网络诊断 方法应用”、“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鞍钢的振兴”等专题报告,提问和讨论气氛非常活跃,是企业多年来少见的。

  在江南造船公司,院士们就“焊接过程低成本自动化的选择”、“表面工程与热喷涂技术的应用”以及“国有企业的 管理”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

  在唐钢,院士和专家针对唐钢进行技术创新的实际需求,分别就“21世纪的钢铁工业发展”、“钢铁工业的系统节 能”、“宽带钢热连轧的板形控制”、“薄板坯连铸连轧产品市场定位和经济效益分析”、“钢材品种结构调整中板带材和长 条材生产前景”、“铁素体轧制和轧钢技术可能的新发展”和“薄板坯连铸的有关问题”等作了10个报告,取得很好效果。

  在新华鲁抗,院士们就“现代生物技术对医药产业的影响”、“中药新药的化学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等作 了五个学术报告。对企业的产品研发提出了咨询建议。

  据统计,“院士行”活动开展以来,共有49位院士和专家,在企业做了9场56个学术报告,直接听众达2800 多人,在企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中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4、发挥桥梁作用,为企业获取技术和人才牵线搭桥。

  “院士行”不仅仅局限于到企业走走、看看,而是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全面进 入企业架桥铺路,促进产学研结合。

  在“院士行”过程中,我们把遇到和发现的问题,以及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和影响企业发展及效益提高的关键技术问 题,归纳分类,区别处理。对国内已有的成熟技术,如果企业有应用条件而尚未应用,则帮助联系或提供线索,促进加快应用 ;对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院士和专家帮助联系和介绍;对于一时尚无法解决但对企业发展确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难题,则由院 士或院士推荐的研究院所向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申报攻关研究项目,由院士牵头,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这样就把“院士行”活 动一步步引向了深入。真正达到了促进技术与经济结合的目标。比如,江南造船厂将就“如何提高焊接设备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以及“低温钢的焊接材料国产化”等问题与机械制造方面的院士协作开展研究,提出解决对策,并希望工程院派有关院士担 任企业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唐山钢铁公司计划就“铁水预炼炉的三脱处理”、“钢的微合金化”以及“高效连铸技术的应用” 等内容与有关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兖州矿业集团提出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建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开展长期合作的建议等。据 不完全统计,企业与院士所在单位或通过院士介绍的研究院所新签或补签合同10多份,达成合作意向者更多。

  通过“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首先使院士和专家对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增强了 院士和专家帮助企业推动技术进步的信心和责任心,提高了对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认识和信心;其次,也为发挥院士和专家 在企业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找到了一条切实的途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更加直接和切合实际;第三,通过提供 技术咨询和技术信息服务,使企业在提高技术水平过程中少走弯路;第四,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了院士、专家与企业的合作,促 成技术合作和研究协议的实施。

  江南造船公司在“院士行”活动之后,报给工程院的书面材料中写道:“院士行”活动是工程院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方面的大胆探索,这种形式是江南公司134年历史上的第一次;“院士行”活动是连接工程院与企业的桥梁,为企业与高级 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界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与交流的极好机会,开辟了产、学、研结合的新渠道;是借助企业外部高层次 的科技资源,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些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虽然才开始起步,但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要 求纳入这一活动计划的企业越来越多。我们相信,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扩展,以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组织方式,有望在推动 技术与经济结合,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三、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

  “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的实践,反映出企业有强烈的技术需求,同时显示出院士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中可以发 挥重要的作用。两院院士是国家经济建设中宝贵的智力资源,这一资源优势的发挥还有巨大的潜力。今年增选之后,工程院院 士队伍将进一步扩大,行业、专业和地区分布也更加广泛。每位院士周围都团结和聚集了一大批中青年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 既懂技术,又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完全有能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作出贡献。在今年完成15?/FONT>20个企业的基础 上,我们将逐步扩大规模,把“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活动一步步推向深入。

  最近,吴邦国副总理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工程的报告上作出批示:“这是好事,应予支持。制定企业产品发展战略, 构筑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占领技术制高点,是大型国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发挥国有企业主导作用所必须的。希望突 出重点,抓好后续落实工作”。朱熔基总理对这一活动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为了使“院士行”活动更加持续、深入和有效, 中国工程院拟与国家经贸委进一步密切合作,启动“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动”计划。

  “院士行”就是要落实吴邦国副总理在批示中提出的要求,具体包括:

  1、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跟踪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为企业产品发展战略提供咨询。

  2、攻克技术难关,加强技术改造,加快高技术开发,占领技术制高点,着重解决一批行业重大共性技术并尽快推广 应用。

  3、通过企业“排头兵”技术创新经验的分析,为制定产业技术政策提供咨询;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产、学、研 结合;帮助企业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康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最近,对燕山石化集团公司的第二次院士行活动,就是根据这些精神具体落实。院士和企业双方报告了第一次院士行 之后,各项建议的落实和项目的研究情况,并就国家批准的乙烯技改工程实施计划进行了共同研究,以便进一步向深入拓展。

  国务院决定,今年将加大国有企业的技改力度,增加资金支持如何确保技术改造方向正确,高起点和采用国内外先进 水平;如何确保不搞重复项目,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如何确保不盲目引进,最大限度依靠自有技术 和装备制造能力,减少企业负担和发挥资金投入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前一段的实践, 院士行动计划完全可以在这一方面发挥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迅速健康地启动,取得预期 效果。

  我国工程技术将在21世纪迎来发展的新高潮。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技将发挥重 要作用。我们将最大可能地动员全体院士,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国 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