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特别报道:’99财富论坛核心话题揭秘(全面、系统的会议资料)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21日 14:41 中国经营报

  这里,我们要重新回到9月末,回到上海,回到’99《财富》论坛现场。为什么?用一位新闻界同行的话讲,9月 底去上海的采访几乎是一无所获,会场进不去,代表住处更进不去。在惊叹《财富》杂志及时代华纳公司高超的会议管理水平 的同时,我们发现,中国上千名媒体记者对此次活动的报道多是随着作者本人在会场外边转圈圈。

  那么,究竟论坛的各次大小会议都讨论了怎样的问题,都有哪些人发表了哪些观点,这对于连上海都没去的广大读者 ,无疑更是迫切想知道但无从知道的事情。所幸的是,这里我们的一些朋友费尽周折,从权威部门弄到了一份系统的会议资料 。

  这使我们得以首次将论坛的所有核心话题的讨论情况向读者朋友和盘托出。感谢《中国外资》常务副总编辑方宇先生 对本次组稿的大力支持!

  中国要解决哪几个问题

  时间:9月 27日下午

  会议主题:中国未来五十年

  主持人:《财富》杂志副主编Richard I. Kirkland.Jr.

  嘉宾:美国前商务部长、贸易代表坎特(Mickey Kantor)、德意志银行亚太区经济战略学家兼首席经 济学家Kenneth S. Courtis、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樊纲和美国国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Maurice R. Greenberg主要观点

  :一、中国应当加入WT0,这不仅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也有益于WTO坎特说,中国加入WTO将遇到就业、国 企亏损等方面的压力,但是中国需要外资,外资会创造国民生产和就业。中国进一步改革也需要技术和心理上的推动力。加入 WTO会在上述方面带来机遇。

  二、中国目前出现通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情况Courtis 认为,中国已出现事 实上的通缩,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让资金自由流向那些发展快的部门,所以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开放、法治的资本市场。中 国应该支持私有企业的发展、上市,那么经济就会有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担忧的就业问题也能逐渐解决。

  三、国企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樊纲认为中国经济70%的产出已来自非公经济,过去几年中,沿海地区70%的中小国企已通过出售、兼并,包括 所有权多元化、债转股等改革获得了新进展。他指出,通缩使企业贷款更谨慎,使储蓄增加,改革养老保险得到推动,因此有 利于国企改革。

  四、中美关系要摆脱冷战思维,建设稳定的基础

  坎特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问题是个经济问题,但背景还是中美关系,世贸谈判的波折反映了中美关系缺乏稳定 的基础。他认为,中美目前确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了人们的期望值。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要以三个公报为基础。台湾问题、 人权问题放在两国利益的基础上作衡量,就容易达成一致。 五、要重视债务问题,稳健发展资本市场,用好居民储蓄

  Courtis 认为,在当前国企债务高的情况下,要发展资本市场,采取新的资本开放政策,解决坏帐问题。中 国目前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困难,如果下一步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予配合的话,市场开放与改革的成果就不能显现出来。

  关于中国改革的几点建议

  时间:9月29日下午

  主题:关于中国的变革等问题

  演讲者:美国前财长鲁宾

  主要内容:

  一、对变革要采取开放的态度

  200多年来美国经济成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并不是通常人们所强调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而是它对变革的开放 态度。这些变革包括灵活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相对开放的贸易市场,以及技术的进步。

  回顾过去,我们认识到对变革的开放态度是国家经济成功的关键,抵制变革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如果政治上不成功, 有关政策将永远不会到位。确实,适应变革的政治将塑造未来的数十年。

  每一代人都相信他们生活在巨大变革的时代。我们处在一个历史变革时代,它伴随全球化、新的信息技术和几乎每一 个国家迈向市场经济的运动。这种变革推动了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同时也使一些人陷于不利境地。变革带来的利益是广泛和 长期的,而为之付出的代价是集中和短期的。现在发生的变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许多反应是不明智的。领导人必须有 勇气抵制轻易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公众必须愿意接受更大的不稳定性,甚至为了将来的长期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此 外,为了充分地收获变革的利益,对付变革的风险,赢得公众广泛的支持,开放性和改革必须伴随对公众的教育,合适的社会 安全体制和帮助因为变革而失落的人们重新在经济生活中成功定位的计划。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就变革具有的巨大潜力、风险和政治上的困难而言,中国人民面临的挑战是美国人民无法想象的。

  我们今天前来上海参加《财富》5OO强会议——在20年或10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对变革以及中国经济 潜力的考验。中国拥有经营企业、刻苦工作、崇尚教育和承担风险的传统。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和奔向市场经济的动力,中国 的希望是非凡的。在下一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可能成为最大的世界经济强国。

  但是,中国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譬如,拥有1亿多职工的30万国有企业(原文如此)的改革;处理这些企业和 银行的关系;通过国有企业之外的途径满足社会需求,为下岗工人提供机会;提高生活水平并推动全国经济增长;提高农业产 量;满足能源需求;反腐败等等。

  在中国,人们对变革仍在辩论,其中包括国企改革、银行改革和贸易开放,以及变革必然要带来的混乱。美国也在就 开放贸易市场等变革进行辩论。整个20世纪的经济史表明,无论是在美国或在中国,变革、改革、贸易开放和随之而来的更 大的生产力将是走向长期经济成功的惟一道路,应该制定尽可能有效地处理混乱状况的计划,使人们广泛地享受变革产生的利 益。

  三、建设性的美中关系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美国,人们也在就如何最好地处理对华关系进行激烈的讨论。我的观点是,我深信人权和民主的传统,这是美国的 立国之本,我也相信应该优先保护我们的国家安全。但是我认为,保持对华接触,与一个强大的、稳定的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最符合我们所有的利益——促进人权、保护国家安全和经济成功等。

  四、对过去的金融危机不应该丧失警惕

  经济和市场取决于信心,而信心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经济运行良好之际,人们会低估风险,在经济很 糟糕时又会有相反的估计。全球化和技术力量将会使这些历史性倾向表现更加严重。当一个市场在某个地方发生反应时,全世 界会很快——实际上是同时——感到它的影响。回顾近年来波及墨西哥、泰国、韩国等国家的金融危机,我相信包括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反应是有力的和有理智的。尽管那些受到危机冲击的国家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它们确实已取得了进 步,世界经济避免了更加严重的危机。

  然而,问题的根源并没有消失。这是很麻烦的、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自满。我们在1999 年或2000年不应该昏睡过去。自满总是伴随良好的境况而来——近年来由于体制发挥了作用,人们的自满心态更加严重了 。于亚洲和其他地区数千万人民而言,金融危机是一场灾难。但是一年之后,大多数西方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市场行情也超过 了危机前的水平。在大多数受到危机冲击的国家,经济开始回升。再看一看1987年10月,美国的股市在一天内下跌了2 2%,但是对经济没有产生实质影响,在短期内也得到了恢复。当然,这在经济上是一件好事——但太多的人从中汲取了错误 的教训,他们对风险及其后果的意识麻木了。

  五、几个结论

  首先,美中两国保持强有力的、建设性关系将会推动我们所有国家的利益。其次,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利益,即 便是最大的国家,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 第三,私营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领导人应冷静地思考过去三年的教 训,如果私营经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最好的公共改革也不会起作用。

  最后,在目前的历史变革之际,全球经济都有取得巨大经济成功的机会,但也应考虑到强大的反作用力,并采取相应 的有效和明智的政策。

  怎样改革中国金融

  时间:9月28日上午

  主题:金融改革:清醒的评价

  主持人:财富杂志编辑 Cait Murphy

  嘉宾:北京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总裁曹思源、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地区战略家科迪斯(kennetb S.Co urtis)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大卫·黑尔(David D. Hale)、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 所所长李扬

  主要观点:

  一、关于银行改革

  曹思源认为,银行所有制改革是第一位的,管理居其次。目前国有独资银行的垄断带来了低效率,金融改革滞后拖了 企业改革的后腿。银行改革关健在于多元化,国有银行应允许非国有资本的加入。而且还应大力发展民营银行。科迪斯认为, 目前中国的银行坏帐达到30%,许多银行实际上已经破产,坏帐处理不应让存款人承担损失,否则会引起挤兑。除民营银行 外,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也应尽早地民营化。李扬回顾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四个历史阶段,指出今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 包括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妥善处理坏帐和完善金融服务等内容。二、关于股票市场

  李扬认为上市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是审批制,首先确定总规模;然后分配额度给各个主管部门,因此大都 集中在国有企业。如今很多高科技企业上市是通过中科院等单位推荐的方式。今年上市的企业中1/3是非国有企业。

  黑尔指出,现在中国有A股、B股、H股。据传A股将会向外国人开放,这样A、B股市场将会进行合并,这将是投 资股票的好机会。现在国内股市是好的;关键是制度的问题。他认为如果将上海与台湾的股市合并起来倒是一个好主意。

  三、世界金融改革趋势

  黑尔总结了东欧八九年、拉美25年的经验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提出世界金融改革呈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1 、推行自由市场和资金自由流动;2、银行私有化;3、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使民营银行不会不负责任;4、形成公司治理 的法律和法规框架,保证公司向银行、股东负责;5、资金全球化,国内银行业更多地向外资银行开放;6、连续的汇率政策 。但他也指出中国不一定选择同样的道路。

  主持人Cait Murphy认为中国目前正处于旧体制向西方开放体制过渡的阶段。科迪斯说,50年代早期, 经常可以听到阶级斗争,但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听不到了,中国正处在以革命为己任的领导人向以振兴经济为己任的领导人过渡 的阶段。

  中国银行体系的未来

  时间:9月29日下午

  主题: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和未来

  主持人:《财富》杂志特约撰稿人Richard Tomlinson

  嘉宾:布鲁金斯学院高级研究员拉迪、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吴晓灵和中 国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主要观点:一、关于银行坏帐处理拉迪认为银行坏帐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支付,甚至影响储蓄。中国成立 资产管理公司,扩大银行资本金,方向都是对的。但是需要注意:1、资产重组需要大笔的钱,如果发行政 府债券,需要支 付利息成本,钱从哪里来?2、应当培养良好的信用文化,避免新的坏帐;3、商业银行不再进行“政策性和扶植性贷款”。 周小川介绍了目前信达公司处理坏帐的措施,主要有:出售不良债务,进行拍卖;重组债务人和债务公司;资产证券化;吸引 外国公司参与等。二、中国金融改革需要整体设计方案刘明康认为政府对于金融改革有很强的政治意愿,问题是缺乏整体设计 方案。他提出几点建议:1、广国投的破产,事先国内外的债权人都得不到任何警告的信息,“死了以后再请医生”是不行的 。2、中央银行讨论存款保险计划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执行,如果破产,应保证存款人得到补偿;3、政策解释 的清晰度和透明度有待加强,避免信息扭曲。三、五年内对外资银行可能开放的新领域吴晓灵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将会越 来越开放。未来五年中,计划新出台的政策有:1、扩大客户区,将考虑允许外资银行向中资企业开展业务,最终扩大到个人 ;2、币种从外汇业务延伸到人民币业务,目前已经进行试点。3、品种开发上,中资、外资银行将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目 前在品种的灵活性和税收方面,外资银行优于中资银行,今后要逐步缩小差距;4、地域上,目前人民币业务集中在上海、深 圳等少数城市,将来所有开放的24个城市都会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中国国企改革的出路 时间:9月29日下午主题:国有企业改革主持人:《财富》杂志特约编辑 Jim Roh wer嘉宾:中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裁刘本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

  主要观点:

  一、中国政府将采取多种手段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盛华仁指出中国政府将采取剥离银行不良资产、债权转股权、加速扭亏无望的企业破产等政策,加速国有企业改革, 同时还将运用贴息等办法,支持经营状况良好的优势国有企业技术改革。

  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

  吴敬琏认为过去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法是放权让利,这种方法是有缺陷的,1993年以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 个问题,提出要从制度上进行改善。5年来国企改革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原因主要是国有经济布点太散,没有建立公司制的核 心架构——法人治理结构。这次十五届四中全会在上述两个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解决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

  盛华仁说,政府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同时政府还将通过社会保障制 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四、国有企业不能再靠国家保护

  有代表提出国有企业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一下子将国有企业放到市场中去竞争有失公平,国家应该对国 有企业中的领头羊和国有品牌进行保护。对此,盛华仁说,国有企业的贡献应该充分肯定,但现在我们是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市场经济就是竞争,所以国家除对战略性行业进行控制外,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企业不能再依靠国家保护。

  五、欢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会上有代表提出是否允许外资参股国有企业。盛华仁说,四中全会已经提出要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形式,国有企业 要向多元投资主体转换,因此欢迎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时间:9月28日下午

  主题:建设新中国:进入攻坚阶段

  嘉宾:前美国贸易代表希尔斯( Ambassador Carla A.Hills)、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 胡鞍钢、美国布鲁金斯学院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R·拉迪( Nicholas R.Lardy)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教授林毅夫

  主要观点:

  希尔斯女士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确定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中国要同时解决通货紧缩,以及银行、住房、福 利制度、国企改革等难题,而且每年有1000多万新增就业人口。

  当前中国确实在加快改革,但投资者对经济预期有不确定感,影响近期对中国的投资信心。因此中国尽早加入WTO 至关紧要。她估计加入 WTO将增加中国1000亿美元的进出口,刺激服务业发展,带动就业。如果中国服务业达到国际 平均水平,就可增加就业9000万人。

  胡鞍钢认为,中国长期发展面对最大的挑战有两类,一类是国家安全,另一类是人类安全问题,涉及到就业、收入、 贫困人口、健康、老龄化、社会保障和环境问题。

  拉迪认为中国当前最大的挑战是通缩。他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中国已出现通缩的恶性螺旋。长期以来国企效益 不佳,金融部门从政策性贷款转向惜贷,非公经济发展较快,这倒是一条现实的出路。但去年扩大内需,只有0.87%的资 金流入私营部门,这应引起政府的密切关注。应当采取更现实的政策加快改革,譬如1978年制订的改革政策,就是一种基 于现实的政策。同时要注意研究汇率问题,八个月来中国的贸易顺差一下子减少了230亿美元,这也是必须关注的。林毅夫 认为中国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国企改革。有人说,去年国企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30%左右,重要性下降了,其实更大的问 题在于国企至今仍耗用了银行 2/3的贷款。他主张社会保障应尽快实现社会统筹,这样,企业就可以自主决定经营和投资 ,竞争失败就可以按市场法则兼并重组。

  中国开放政策走向

  时间:9月28日下午

  主题: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开放政策的走向

  主题发言: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

  主要观点:

  关于让外商享受国民待遇问题。有些方面国有企业比外资企业有优惠条件,例如,过去外商搭乘中国民航要付较高的 机票价格。而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又享受比国有企业较低的所得税率。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使外资企业,包 括民营和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一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享受国民待遇。

  关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服项目审批问题。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也欢迎外商投资这个领域。关于 项目审批,中国政府将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但经过政府审批还是必要的,将来要进一步扩大地方审批权限。

  关于金融领域开放问题。目前已有170多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国政府将在总结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开放。 在中国加入WTO谈判中,与各方交换意见。我们要吸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逐步开放金融。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风 险控制,这将利于我们双方。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国有企业为承担劳动力冗员付出了代价,这是计划体制所造成的。但考虑到社会稳定,国企 的下岗减员仍需控制,逐步解决。另一方面,中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给 予了充分的重视,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都会逐步健全和完善。

  跨国公司如何看待中国

  时间: 9月28日上午

  主题:跨国公司与中国经济

  主持人:《财富》杂志主任编辑Geoffery CoIvin

  嘉宾: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Douglas Ivester、宝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ur k I Jager、巴斯夫公司执董会主席 Jurger Strube、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主要观点:

  一、全球化是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

  Ivester说,可口可乐公司不管在哪个国家设厂,都永远地留在了那里。即便是不赚钱。他认为首先是要乐观 ,对进入的市场有信心;其次是要有责任感,与当地的政府、企业(雇员)合作;其三是抓住机会,世界各地都会有市场机会 。Strube认为:跨国公司进入哪个国家的市场要有科学依据,看当地市场发展现状和潜力,他强调要选好在当地的合作 伙伴,在相互了解中共同发展。

  二、跨国公司最重要的经营理念是满足消费者

  Jager认为,世界各国消费者不同的地方很多,但相同点更多。宝洁公司是以消费者来定位其市场目标和策略的 。 Strube说,巴斯夫公司在 135个国家有业务,但每年都要改革技术,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Ivester 认为,可口可乐产品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条是当地的消费者都知道这家公司。张瑞敏认为:企业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地否定自 己,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而不是让消费者学会适应自己的产品。

  三、品牌和质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

  Jager说,不要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就可生产低质产品,其实消费者很快会知道如何选择低价高质的产品。因此, 建立全球的品牌非常重要。Ivester说,根据在欧洲的经验,对公司品牌有关系的事都要非常警觉,媒介对企业品牌的 影响也很重要,另外还不能忘了向公司员工提供有关公司品牌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四、跨国公司要有全球发展战略,也要有区域经营特色

  Strube强调要在全球战略之下决定地区经营策略。地区策略不能等待从总部慢慢下达。Jager说,宝洁公 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20%-30%是出口的,其余内销。城市与农村收入不同,购买产品的能力也不一样。Ivester 认为,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国家,但从市场看可细分为200个不同的市场。要选好深知这些市场的经营人员,以便跟当地的 政府、消费者打交道,即要以不同的人来对付不同的市场。

  五、中国加入WTO后,可促使中国企业提高与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张瑞敏认为,中国加入WTO后,会迫使中国企 业与跨国公司尽快接轨,有利于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50年后,中国会怎样

  时间:9月 29日下午

  主题: 50年后的中国:经济巨人

  演讲者:李光耀

  主要内容:

  如今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有一个强大、成熟、稳定的国家,这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将 把中国推入世界市场。

  中国建国后的29年,大部分时间都被浪费,当时指令性经济否定市场力量和人的动力。1978年六成中国人生活 在贫困线下,邓小平决心要向世界开放,以市场为经济的原动力,要以“四小龙”和日本为借鉴,希望经济蓬勃发展,通过改 革开放释放人民巨大的能力。1978年以后中国年均GDP增长为8.3%。1978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为5%,1 998年已达到11%(按:原文数字,可能是用平均购买力估算),贫困线下的人民已降到22%。中国经济比二十年前增 长了五倍,人民享有经济和社会自由,备感自豪。

  如果看前20年,中国以务实主义继续改革,GDP增长年均可望达到5.7%,再往前看30年为3.5%。如果 不发生惊人的变化,中国领导人可以团结人民向前迈进。

  中国要继续开放并转变为法制为基础的国家。目前教育水平太低,读中学的只占适龄人口的67%,新兴国家为80 %。中国人入大学只占5%,“四小龙”为20.30%,日本为40%。所以人才投资有很大的回报。如果今后五十年年均 GDP增长4%—6%,则2040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过去二十年中国贸易增长是世界增长率的二倍 。目前中国外债已达146O亿美元,可以看作是世界对中国的信用程度。如果中国加入WT0,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稳定,因 为市场更开放,会吸引更多外资,不易重回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要改善法制和行政系统,私营企业人员与公务员要分离,司法要独立,还要重组金融和银行系统。目前五分之四 贷款是给国企的,大多数是不良债务。因此,要改革并重视私营化,否则会有银行危机。

  到2050年,中国要完成三大过渡: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2、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3、从集中统一到 参与程度更高的政治机制。

  如果中国领导人把经济发展放在最优先地位,则我假设,到2050年,中国的GDP为20万亿美元,为美国的五 分之四,人均GDP为12000美元,相当于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港、澳、粤经济区的GDP堪与法国相比。人 民币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与美元、欧元和日元一样自由流动,成为世界贸易和储备基金的主控货币。2050年上海如法律加 强,则会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媲美。中国的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成为新理念、新发展的源头。

  中国的问题是:(1)银行系统可能崩溃;(2)失业过高和没有社会保障体系;(3)环境恶化;(4)人口老龄 化。除非有一个新的绿色革命,否则中国将成为粮食进口大国。中国领导要大胆、有想象力和务实。如下三个因素可能使方向 偏离:

  (1)台湾问题。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使人失去客观性。台湾可能点燃导火线,因为他们认为美国将支持它。

  (2)越来越大的差距:收入、生活素质、增长速度、内陆沿海都在扩大差异,会造成大量人口的流动。

  (3)30年后,大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传统价值观念被欧美文化侵袭。 一个务实、坚决、有能力的领导层已带 领中国经历了重重障碍,他们有权威、得到人民的拥戴,如继续为之,会确立管理、监督社会的权力,人民参与度更高。今天 我看到一个完全改变了的中国,人民的态度、习惯和敢说话的情况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通讯和自由市场的发展会使中国在今后 20年再次与众不同,2050年中国将成为平等、有责任感的贸易、金融伙伴,如不偏离教育和经济发展,将成为第二大或 最大的贸易国。

  工业巨子看好向中国出口

  时间:9月28日下午

  主题:向中国出口

  主持人:Christopher Redman

  嘉宾:波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Philip M.Condit、 CARGILL公司董事长Ernest S.Micek

  主要观点:

  Condit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树立无国界的观念非常重要。波音737飞机的零部件有些在交货前3年就要开始 生产,没有贸易规则或改变规则对我们影响太大。我们需要建立全球贸易制度,而不只是双边贸易制度。所有参加贸易的国家 都应成为这个组织的一员,中国应尽早成为WTO的成员。CARGILL公司董事长Micek也表示同意,他认为这不但 是为了中国,也是为了亚太区和WTO本身。这主要取决于美国,但美国要认识到靠单方面贸易制裁是不行的。

  Condit认为,中国建立开放的经济体系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有这样的概念,假如保护自己的工业,等于 给自己的经济发展增加负担,最终使本国工业受到损害。Micek认为中国仍有国家控制,例如限制外资企业参与小麦等农 产品在中国的销售。农产品关税仍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人的食品支出占收入的30—40%,50—60%的农产品税使居民 的支付能力大大下降。当然农产品和食品涉及安全问题,中国政府理应非常谨慎。Micek表示他本人很乐观,认为中国正 在进一步开放,尽管目前仍有盖 300个印章的审批,但他相信官僚问题会在 5年内得到解决。

  中国加入WTO后,改革经贸体系仍然相当重要。主持人 Christopher Redman认为,中国的对 外贸易还会增加,加入WTO后并不等于外贸等同内贸,仍然会有双边、多边争执。中国要花大力气解决贪污、走私等问题。

  中国证券市场的今天和明天

  时间: 9月29日上午

  主题:中国证券市场的今天和明天

  主持人:时代(亚洲)副编辑Adilgnatius

  嘉宾:上海市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屠光绍和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副总干事王波明

  主要观点:

  中国股票市场的前景是好的。股价的波动起伏对于任何市场都是很正常的,现在中国股民自担风险的意识已经越来越 强。

  股价的波动看政府的“眼色”,是一种制度性的错位。在中国的某一发展阶段可能是存在的,但最终政府的作用应当 体现在监管上。

  中国已经建立了中国证券自动报价系统,关于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考虑投资以后的退出机制。没有必 要在上海、深圳以外另外再搞第三块市场,而是可以在上海、深圳原有基础上,把上市规则做一些调整,成立一个“创业板块 ”,放低门槛,帮助新的科技企业上市。

  B股目前存在制度性缺陷,主要问题是流通性不足,国际性大投资公司没法参与,B股市场的流通量太小,日成交量 只有一二百万美元,对投资人失去了吸引力。激活B股市必须动大手术,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A、B股市场的合并,但有待时 日。

  风险投资新趋势

  时间:9月28日上午

  主题:风险投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主持人:财富杂志撰稿人Neel Chowdhury

  嘉宾:沃尔登国际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力武(Lip-Bu Tan)、太平洋企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保罗·王(Paul P.Wang)和富国集团董事长严慈亮(Richard C.L.Yan)

  主要观点:

  一、中国风险投资的症结在于缺乏流动性

  保罗·王认为,风险投资需要四个要素,资本、技术、人才和流动性,其中流动性是最关键的。现在,中国公司都在 寻求国外上市,这的确是一条渠道,但很麻烦。国内必须建设活跃的资本市场。根据台湾的经验,1993—1994年,台 湾高科技风险投资增长很快,原因是建立一个活跃的柜台交易市场(OTC),美国如果没有OTC,就不会有硅谷。严慈亮 认为,中国有许多值得投资的产业,问题是难以通过上市的手段获得回报。目前的做法是出售给合作伙伴,这是远远不够的。 陈力武认为,香港、新加坡资金流动性很强,中国大陆落后他们大概15年。

  二、中国应尽快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

  严慈亮认为活跃的投资来自于健全的资本市场。到目前为止,私营企业无法获得良好的、成本低廉的融资渠道。中国 政府要允许创造一个使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能够平等进入的资本市场。他指出,中国在未来20年内的最大挑战是就业问题, 财富500强为全球提供360万个就业岗位,但这类企业目前并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中国的就业只有通过发展中 小企业来解决。小企业很难吸引国外投资者的注意力,因此中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股票市场,让这些小企业到这个市场上去融 资.对于小企业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风险,严慈亮认为应该通过银行改革来解决,让这些企业能获得低成本的贷款。

  三、中国需要培养高素质金融管理人才

  严慈亮认为,中国有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也可以找到很好的会计师,但是缺乏能够制定企业战略计划的高级金融管理 人才,国外聘用的专家则对中国了解不够。中国需要一批既懂得中国国情、能同政府打交道,又能制定企业战略的高素质资金 管理人才。关于高级人才的培养,嘉宾一致认为应该通过聘请国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培训当地的职员。

  四、未来风险投资的产业

  保罗·王认为未来最看好的风险投资产业是互联网和软件业,而亚洲又是一个最大的市场。陈力武同意保罗·王的看 法,他还提到与网络相关的微波、调制解调器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严慈亮持不同看法,认为目前在中国首先应当投资实体企业 ,如果实业不发展,电子商务无从谈起.金融服务、医疗药品业等都有很多商机,但重要的是政府必须采取更开放的政策。

  网络世界的未来

  时间:9月29 日下午

  主题:网络发展中的世界

  主持人:《财富》杂志编辑Peter Petre

  嘉宾: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古拉庞蒂(Nicholas NegroPonte)、美国在线(AOL )公司总裁Stephen M.Case、东芝公司(Toshiba)总裁西室泰兴

  主要观点:

  尼古拉庞蒂认为,未来网络世界的发展有三个方向性前提:第一,少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网络世界发展要求国家将 注意力转移到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上来;第二,教育、就业、财富的机会将不再只存在于城镇,数字化、网络化使农 村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第三,发展中国家对网上教育采用更大胆、更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他还指出,网络世界的发展 带来了四个挑战:第一,首先要解决电力供应是否充裕的问题;第二,应该尽快推广电话、卫星通讯等网络技术,四五年后可 能使用同步轨道卫星;第三,继续降低电脑成本,四五年后,电脑价格可能会降到100美元以内;第四,电脑将使得现有的 灌输式在校学习方式被打破,代之以交互式、游戏式的学习方式。

  西室泰兴在发言中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第一,电脑价格不应该成为网络发展的太大问题,人们实际上是通过 网络获得信息,不是通过电脑;第二,信息化世界将会掩盖和抹杀本地化、个性化特色,既拉大了富人穷人之间的差距,也拉 大了信息消费的地区性差距,可能导致新的南北问题。

  美国在线(AOL)总裁 Case在发言中对中国网络的发展思路发表了看法。他指出,目前中国网络化还处于较 初级的阶段,AOL经历了1985年—1994年的默默无闻,只是在近五年里才高速发展起来的。中国首先要耐心完成网 络化基础建设,之后才能达到网络化的腾飞;第三,中国有8500万有线电视用户,有数量庞大的电视机和VCD在中国家 庭,因此中国在大力发展电信通讯的同时,也可以发展以电视机和机顶盒为平台、有线网络或其他网络为信息通道的信息通讯 技术,使这两者有机结合,加速推动中国特色的网络化。

  中国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时间: 9月27日

  主题:展望2003年

  嘉宾: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戴尔( Dell Computer C orporation)公司总裁Michael S.Dell、雅虎(Yahoo!Inc.)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 rry Yang)、东芝公司总裁 Taizo Mishinuro等

  主要观点: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着眼于提高宽带技术,提高网络速度,计算机与通讯的紧密连接,在此基础上,网络 产业将迅速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IT产业将进一步朝着实用性、简易性和可靠性的“三性”方向发展。促进个性化发 展,将推动更多小企业的产生和壮大,也将给大企业继续发展壮大带来机遇。与会代表认为,IT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培养 更多的信息消费者,而这些未来的巨大的消费群体将以非技术人员为对象,这就要求IT产业提供更容易获得和更为实用的信 息数据库,提供更易用、更可靠的PC和网络操作技术,发展个性化的服务(比如VOD),提高服务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 需要开拓新的信息服务领域和更为细致的信息服务分工,有利于小企业的产生壮大;但同时,大企业也可以发挥研究开发、销 售谈判、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中国的IT产业市场巨大,发展迅速,为世界提供最具吸引力商机。与会代表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市场 潜力极其巨大,同时,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等信息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还拥有大量的软件开发人才,因此在中国 发展信息产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

  陈至立认为,现在问题是边远地区没有电脑教育,即使有了电脑也跟不上世界电脑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一方面中 国鼓励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外国公司也应该在追求快速、宽带这些高精尖技术的同时,注意为不同层次需求提供选择。

  吴基传说,中国欢迎在国外从事软件业的人士回来工作,也欢迎国外任何一家企业来中国投资发展。

  中国发展高科技要注意的问题

  时间: 9月28日上午

  主题:扩展中国高科技基地

  主持人:《财富》杂志总编辑David Kirkpatrick

  嘉宾:Sybase Inc.总裁John Chen, RochwellInternational Co ro.董事长 Don H. Davis、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王选

  主要观点:

  1、中国必须发展互联网Kirkpatricr指出,互联网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互联网,加快高科技基地的建设和扩展。

  2、中国科技人才基础雄厚,发展高科技潜力巨大John Chen指出,中国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多的人才。

  3、中国要发展高科技,必须创造环境留住人才

  John Chen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外流,硅谷中20%-30%是中国人,麻省理工学院中有的班级 中整班人都说中国话。美国人的概念认为“人才是一种风险投资”,中国的高科技基地必须建设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上,才能够 留住人才,否则中国是在向美国无偿提供最宝贵的资源。

  4、中国必须加快高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John Chen指出,中国有人才优势,创新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将创新转化成一个个的商业机会。成果转化需要公开市场,需要公开竞争,中国必须先推进这方面的环境建设 。

  5、中国应该加强国内地区间、产业间、行业间的协调协作,扩大 R&D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领域Davis指出, 高科技带来了复杂的经营方式,必须扩展综合性的R&D伙伴合作关系,国际上称之为“ R&D联合体”,用以解决竞争前 的创新合作问题。

  6、中国应该提高国内国外软件的融合度,更应该加强国产软件的开发王选指出,目前,国外硬件、软件带上了资源 密码,已经不适合为我国的重要部门如国防部门使用,中国要加快国产软件的研发。

  7、要把握好政策规制与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关系John Chen指出,中、美都应该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平衡关 系。美国限制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使得竞争对手如以色列、法国得以输出它们自己的科技产品。中国目前对网络限制较多, 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创新,从发展看是有损失的。

  如何开放中国服务业

  时间:9月28日上午

  主题;发展中国服务行业

  主持人:《亚洲周刊》总编辑安·莫里森(Ann M.Morrison)

  嘉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和香港嘉里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郭礼丞( Kuor Khoon Chen)

  主要观点:

  主持人认为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服务业的发展十分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不少领域不对外开放或部分对外开放 ,而 WTO新一轮谈判的重点之一就是服务业。

  中国对服务业开放的基本态度

  安·莫里森提出,朱基总理访美,就中国加入 WTO问题与美国谈判。其中关于金融服务业开放的方案大多数美 国人认为是很好的,因此对之后未达成协议感到十分遗憾,但中国人是否正因为未达成协议而感到松口气?樊纲认为,大多数 中国人认为中国应当加入WTO。不管WTO以后的谈判如何进行,中国仍应坚持对外开放。当然,如果没有谈判时间表,进 程可能会慢一点。但早晚会开放,压力也是有的,中国政府也在做这方面准备。我们也希望加快步伐。

  影响中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因素

  政治因素。安·莫里森提出,是否会有政治因素影响服务业发展。如嘉里集团在北京投资的“中国大饭店”是否受到 当时“六·四”事件的影响。郭礼丞认为,北京“六·四”事件发生时,“中国大饭店”已建造了 85%左右。尽管当时有 一些人暂时离开了北京,但我们认为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投资。“六·四”事件后没有几天,暂时离开的人又回到了北京。

  政府效率和官僚作风。安·莫里森提出,有些外国商人认为在北京同政府谈判需花很多时间。特别是有些政府部门还 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郭礼丞说,我们在开始创业的时候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中国有很多法律、法规,我们必须了解。我们还 必须得到北京批准。我们与他们讨论,他们不一定了解、理解我们。有的时候,我们就要请客吃饭。但这和其他国家相比,并 没有多大区别。经过近10年发展,现在请客吃饭的现象好多了,人们更加职业化了,比较重视了解他们的合作伙伴。中国今 天的官僚和文牍主义要比过去好多了。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

  安·莫里森担心中国官员的贪污、受贿等严重问题会影响到中国的外商投资者。郭礼丞则认为,在中国做生意,只要 行一次贿,你的纪录就会被破坏。在中国,不少外商这样做,想走捷径,特别是基层部门的经理。郭礼丞告诫各大跨国公司的 总裁:这对你们公司形象不利,行贿最终会影响实际问题解决。

  世界大公司评说中国房地产业

  时间: 9月28日下午16时至17时

  主题:中国房地产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主持人:《时代》周刊驻东亚记者 Terry McCarthy

  嘉宾: Chreod公司总裁 EdwardLeman、日本森建筑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Minoru M ori、中国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石

  主要观点:

  1、中国房地产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这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还相当低,如上海人均住 房面积约为13平方米,而人口密度和上海相近的东京、纽约达到35平方米;二是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对商住楼 产生很大的需求;三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住房已成为人民消费的首要目标;四是住房信贷日趋完善 ,按揭期限最长可达30-40年。

  2、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的条件还不成熟。虽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1997年以来房地 产业在一些省市发展速度很快,如上海因实施了所得税返还、公房上市、公积金补贴等措施,住房销售1998年增40%, 1999年同期增60%,但从全国总体来看,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还有待时日。首先,房地产企业的 规模都非常小,上海前十位房地产企业的销售只占整个房产销售的23%,深圳更少,仅为13%,而香港却达到80%以上 ;其次,房地产开发中的各类收费名目繁多,不利于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房产企业融资在有些地区仍然比较困难。

  3、房地产开发要注意功能的综合性。日本东京在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过分强调功能分区 ,使城市内部的商务区、居住区相互分离,一方面导致城市中心昼夜人口密度的巨大反差,形成“空洞化”,更重要是造成工 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使市民通勤时间和距离大大增加,东京居民每天平均通勤时间为6小时,是纽约人的两倍,不仅影响了 居民的工作、休息和生活,而且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4、房地产开发要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政府部门不应完全退出房地产,尤其是住房的开发,应仍然为低收入者 提供廉租屋。

  人力资源中西方的观念差异

  时间:9月 28日上午

  主题:人力资源管理

  主持人:Fisher

  嘉宾:挪威 NORSK HYDRO公司业务组织开发部主任、中欧管理学院院长Derong Chen女士、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Will.m A Fisher、 EZI公司执行合伙 Bill Henderson

  主要观点:

  1、中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有着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西方公司,下属和员工的管理是指令 性的,下级的义务就是服从,操作是主导一切的;而在中国,操作虽然也很重要,但需要考虑关系和权力的因素。其二;西方 注重透彻的分析,中国企业则 “跟着感觉走”,缺乏足够的计划和分析。如果将管理概括为“科学+艺术”,西方主要强调 科学,而中国则更注重艺术。其三,西方企业人才在竞争中大多体现了“双赢战略”,大家可以相互容忍,每个人的潜力都能 得到发挥,而中国企业中对员工的管理是惩罚多于帮助,员工间也缺乏必要的协作。

  2、“关系”是中国式管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因素,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管理制度不 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反映中国人事管理更具有人情味的一面。”关系”不是一个“是与否”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应付、控制和 平衡,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国外企业如果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利用这种关系。中国的一些企业则要避免“家庭化”的倾 向,避免将企业建成由家庭成员组成的帝国。

  3、“恐惧管理”是人才管理的短期行为,“加强交流、相互信任”才是长期战略。一些外资企业刚进入中国时,由 于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对中方人员采取了一种威胁惩罚的恐惧管理方式;这不应成为企业长期的人才管理战略。事实上中外 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许多共同点,在中国使用西方弃用的方法是一种短期行为。中国人是很有智力的出色人群,如果有合适的 动力,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合资企业的外籍管理人员应予中方员工充分的信任,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他们。

  4、“管理人才地方化”不是惟一的方向。管理人才来自何处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对中国有很好的了解,有丰富的管 理工作经验。语言问题是一个非常次要的问题。归国留学人员虽然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是外资企业可以依靠的力量,但他们能 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他们能否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内形势和环境。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