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财富》论坛留下的财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接受记者专访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21日 10:59 经济参考报

  在上海举行的’99《财富》全球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由于受时间、采访人员数额以及场次等多方面的限制, 记者的报道难以作到全面系统。为此,记者专程采访了作为论坛主办单位之一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负责人赵启正主任, 请他对此次论坛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

  记者:赵主任,此次财富论坛议题众多,内容广泛,请您介绍一下最热门的议题是哪些?

  赵启正:这次财富论坛围绕“中国:未来50年”的主题,共举行了46场演讲和讨论活动,其中如何在中国市场获 得成功和如何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是两个最热门的议题。

  首先,“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取得成功”是各跨国公司最关心的话题。此类的议题包括“商务会议:中国何 处去?”、“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发展中国服务行业”、“中国购买力与品牌认知”、“扩展中国高科技基地”、“ 建设新中国:进入攻坚阶段”、“向中国出口”、“中国证券市场的今天和明天”、“中国的银行体系:现状与未来发展”等 。这些议题基本上是围绕中国的现状、近期发展趋势及其对跨国公司的影响展开的。

  其次,因特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备受与会者的关注。论坛开幕前,举办了一场专门的活动“IT高技术圆桌会议” ,讨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会者分别从各自的角度对2003年世界科技的发展状态做出了自己的预测和评价,一致认 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将带来世界经济革命性的变化。戴尔电脑公司总裁麦克·戴尔、雅虎创始人杨致远等“新生代”企业家甚 至提出:不懂得利用因特网的企业将在21世纪被淘汰。另一个议题是“全球视角:网络发展中的世界”,研讨了信息技术在 改变商业行为的同时,对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此外,论坛还涉及以下专门领域的议题,譬如“全球娱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能源和环境”、“吸引并 留住人才”、“紧密关系:双方致力于维护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知识产权”、“企业精神”、“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汽车业的前景”、“新千年的科技教育”等。

  记者:你觉得哪些跨国公司的企业家发表的意见特别值得注意?

  赵启正:与会的跨国公司无疑是全球工商业界的佼佼者。这次论坛犹如一扇窗户,使我们从中更加清楚地看到世界经 济的走向,使我们能够较近地学习和借鉴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

  与会企业家的一些观点和建议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譬如,很多代表认为,中国应该加入WTO,因为这不仅符 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和WTO的利益。与其说中国需要WTO,不如说WTO更需要中国。又如,中国目前出现的通 货紧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正常现象。世界级大企业家的一些认识和建议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且想方设法留住人才。不少外国企业家指出,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才 外流,硅谷中20%-30%是中国人,麻省理工学院有的班级中整班人都说中国话。他说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要发 展高科技,就必须创造环境留住人才。人才资源就是创造力、创新力。我们应该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人才并且想方设法 留住人才。

  第二,中国应该加强国内地区间、产业间、行业内的科研协调协作,扩大R&D(研究与开发)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领 域。与会者认为,高科技带来了复杂的经营方式,必须扩展综合性的R&D伙伴合作关系,国际上称之为“R&D联合体”, 用以解决竞争前的创新合作问题(即商业化前的、基础研究后的中间阶段)。但是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第三,国外在华投资必须有长远的战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开拓市场的经验和教训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许多在 中国有投资经验的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认为,无论投资何种领域,都应该预测10-15年后的市场,努力创造自己的品 牌。

  第四,跨国企业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推出合适的产品。譬如,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谈到,“通用”1991年就尝试 在沈阳投资,但未能取得成功,问题出在产品上。因此,在和上海合作时,动用了“通用”的所有技术和知识,拿出了最新产 品,并与中方实行技术分享,成立了技术共同开发中心,使“上海通用”取得了初步成功。诺基亚公司的总裁认为,通信产品 的发展日新月异,生命周期很短,要紧跟市场的发展变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必须地方化。诺基亚不仅仅在中国生产,而且也非 常注重与中方合作进行当地化的技术开发,使产品植根于本土。

  第五,关于世界500强排名,第一位的标准是“年销售额”,这一标准本身有一定的误导性。企业只有规模而没有 持续的效益,其重要性和地位会受到削弱。通用汽车公司的瓦格纳说,通用能够名列全球500强之首当然是一种荣耀,但是 以“营业额”来计算只是一种标准,利润率、市场份额、人均产值、增长速度等也是重要的标准。在美国,企业最关心的是能 不能保持利润的持续增长,关心的是今年的收益能否超过去年的收益。公司变得更大不是最重要的,在财务上能够有良好的增 长才是吸引投资者的最重要因素。

  记者:参加财富论坛的也有一些著名政治家、学者,他们有什么值得我们汲取的意见?

  赵启正:保持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利益,而且有利于全世界的利益。美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 中美关系要摆脱冷战思维。美国前任财长鲁宾指出,美中两国保持强有力的、建设性关系将会推动我们所有国家的利益。他说 ,美中两国会存在差异,也可能不时发生危机。同时他又说,出席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的有影响的人物应该做现在还没有做 的事情--至少在美国--在持续的基础上支持在政治和公共领域采取平静、长期和明智的观点看待美中关系。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李光耀在上海《财富》全球论坛发表题为“50年后的中国:经济巨人”的演讲,他说,50 年前的中国战火纷飞,而今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人民享有经济和社会自由,备感自豪。然而,“中国目前教育水平太 低:读中学的只占适龄人口的67%,新兴国家为80%。中国人入大学只占5%,‘四小龙’为20%-30%,日本为4 0%。人才投资有很大的回报。”

  防止环境恶化。一些学者和专家指出,环境污染对中国发展威胁紧迫,在2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同时,污 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在加重,不但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对儿童健康),经济发展的代价也越来越大。我们应该采取积 极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企业应该提高环保能力,政府应花大力气系统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环保技术转让政策,特别是洁净煤技 术,加快利用天然气,做到能源结构多元化、国际化。此外,中国环保执法要更严。这些建议无疑值得我们重视。

  记者:你对于财富论坛的科技圆桌会议有何特殊的印象?

  赵启正:我刚才说过,在本次论坛上,因特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备受与会者的关注。论坛的第一场活动就是“IT 高技术圆桌会议”,讨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发言者有我国政府的部长们,也有来自戴尔电脑、AT&T、雅虎、诺基亚 、联想电脑等科技型企业的总裁,还有一些著名学者。发言中有不少很深刻的见解。

  首先是因特网对世界的影响。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将带来世界经济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改变了经济的运转方式。许多充 满活力的IT企业也应运而生。今年世界500强的排名中,呈现出一般制造业利润递减,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润率不断增长 的趋势。这无疑是世界产业发展的一种潮流。现在人们的名片上也印上了电子邮箱,通过网络搞营销的公司也出现了,这就是 IT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现在一个国家没有先进发达的信息产业就不会有经济的繁荣。信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只是其产值本身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提升。正因为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具有战略地位,又有广阔的发展前 景,所以深受各国重视。

  其次,信息消费的不平衡性也成为今天众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依然 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因而,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平等。这种失衡不仅不利 于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同时也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拓展全球市场。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传统的媒体 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地、更好地利用IT技术为新闻传播服务是亟待我们认真对待的任务。

  记者:最后,希望能够得到你对于财富论坛的总体评价,或者是概括地讲会议取得了什么成功。

  赵启正:财富论坛成功地落下了帷幕,在总共46场会议中,“中国:未来50年”紧紧地将中国与世界连在了一起 。

  此次《财富》全球论坛给中外企业家带来了许多财富。通过这次论坛,国外的企业家有机会亲身感受中国经济发展、 政治稳定,看到她的勃勃生机,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从而加强他们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信心。

  在论坛中,那些先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市场取得收益的跨国企业家向其他急于开发中国市场的企业家介绍 了经验和教训。这些坦率的意见都是千金难买的。

  中国企业家在论坛期间表现非常优秀,能够从容地与国际同行对话。正如江泽民主席在接见跨国企业界代表时所说的 那样,中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要到国际市场上经风雨、见世面。在与国外企业家共享创业经验的同时,不少中方 企业家深切地感到了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压力。在竞争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不少中国企业家表示,竞争的号角早已吹响,我们必 须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回避竞争是没有前途的,也是不可能的。事实就是这样,没有竞争,市场经济无从谈起。缺乏竞争意 识,就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胜。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实际上也是一种收获。

  论坛围绕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大量的正面讨论,加深了国外人士对我们的了解,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集中的、 全面的、深刻的对外宣传,它有助于为中国未来若干年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这次论坛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对 以下几个问题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人认为中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至少要几十年,中国企业很难追上外国先进企业的水平。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后进的不能也不应该照搬别人的模式,消极地跟在别人后面。我国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跨越阶段性和直接采取 最新技术的例子。

  其次,是如何看待全球化的问题。全球化并无统一的定义。通讯、交通等领域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意味着“ 美国化”。全球化不能只是有利于发达国家。我们主张的不仅仅是贸易的全球化,还应包括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全球化。

  另外,我们在借鉴外国的经验时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我们在技术上不可亦步亦趋,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从电子管发展到晶体管、集成线路、大规模集成线路、超大规模集成线路,这个更新换代的过程是很快的。另外在管理、市 场营销等方面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譬如,电子商务现在变得很时髦,一些公司开始通过网络搞产品直销。这无疑会对传统的 营销方式形成冲击,但在我看来,虽然就中国的情况而言,没有较长时间,电子商务不会占主流,但不能不预先考虑电子商务 在中国会超过我们预料的速度发展。五年前美国有90%的人认为电子商务不会有多少现实意义,今天美国却有90%的人持 有了相反的看法 。



>>> 经营 / 特别报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