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8日 14:29 中国经营报

  编者的话:日前,由国内著名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公司安易公司和中国财经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互联网时代 的企业管理”专家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科研机构及在京部分高校的近千人出席了会议。几位国内著名的企 业管理专家作了精彩发言。本版选取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信息化与管理思想的变革

  大量实际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 ,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回顾八十年代初期,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刚刚开始应用到管理领域中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两者的互动关系是认识 不足的。面对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制与阻碍,我们往往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 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去触动原有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体制。当时大多数的管理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往往只是从加快处 理速度、减少差错或节省人力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显然,这种表面的、初步的应用是不可能真正带来巨大的效益与进 步的。

  大家逐步认识到,满足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应当是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成败 的关键在于与管理体制的协调与融合。简单地说,信息时代的管理思想,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 不妨回顾一下人类对于管理与控制的认识过程,特别是人们是怎样看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的。

  原始的管理观或控制观,是根本不承认被管理者的主动性的。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生产手段极为落后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当人类历史进步到一定阶段的时候,这种奴隶式的管理体制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资 产阶级革命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建立在契约基础上。从形式上说,双方是平等的,契约 的订立是自愿的。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只不过是用饥饿的鞭子代替了真实的鞭子。的确,契约的订立是自愿的,然而 在整个大环境下,被管理者的自由只不过是选择哪个雇主的指挥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尊严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所以 才会有“泰罗制”等把工人当作自动生产线的附属物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动摇了上述管理体制的基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得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财富 的极大丰富”正在成为现实,同时,信息渠道越来越畅通,社会成员在知情方面已经逐步走向平等。正如恩格斯预言过的,在 这种情况下,人的价值和尊严才真正有可能成为人类相互交往的主要因素。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人的相互尊重和真诚合作 为基础的新型的分工合作关系,即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体制,才有可能建立起来。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是人类走向新的 文明高度的重要方面。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

  信息化管理与企业上网

  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认清互联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会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互联网提出的挑战;(1)它加 大了我们面临的竞争压力,当它迅速上升为一种新的国际标准、主流模式、交流的平台和经营工具的时候,你落后于竞争对手 ,你就会处于劣势;(2)尽管互联网较之传统电子通信技术而言成本较低、效率较高,但是进入互联网世界,掌握这一工具 ,仍需支付新的成本;(3)互联网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4)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加大了选择空间、加快了决 策过程,因此其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的适应能力要求更高;(5)借助互联网对外交流的同时,外来文化的进入也更为便 利,绝大多数国家都面临英语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冲击问题,我们也不例外;(6)从国家的宏观管理、政策、法律,到 企业的微观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都存在着不适应互联网发展与应用的地方。我们必须对上述挑战作出回应。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视角来看,经历了单机管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3个阶段, 它们的更替体现了企业管理手段的发展:(1)单机管理,即在企业管理的个别环节,如产品设计、财务管理、库存管理、职 工档案等,开始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但这种应用对企业管理还只是局部的和辅助的手段,企业管理就全局来说,尚停留在传统 管理的水平上;(2)系统管理,企业把人、财、物、产、供、销等多项要素及多方面的任务综合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 ,并根据统一的管理目标进行管理。有代表性的应用系统主要有:决策支持系统(DDS)、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 机综合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它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突破了局部环节的 限制,以至上升到全局的高度;(3)网络管理,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计算机不仅不再是单机运行而联上了网,并且各种计算 机管理系统也已移植到电子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目前,企业网络管理比较典型的作法,对内一般建有局域的或广域的内部网络 ;对外联系有的是基于Internet,也有的是Intranet/Extranet等。

  对企业上网,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企业上网只应鼓劲,不可泄气,当前最主要的是打消企 业对信息及网络技术应用的畏难情绪,因此不能过高要求,先上网再说,上网就比不上好;另一种提法是强调信息化建设和上 网都必须讲求实效,不要追赶潮流一哄而起,企业上网和其他事物一样,都必须力戒形式主义,以免挫伤企业的积极性。

  前一种看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从国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后一种看法更值得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领 导的重视。我国经济在向市场化转轨,企业信息化及企业上网,归根结底要靠企业自己的行为来实现,有无实效及效果大小则 是左右企业相关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帮助企业去正确认识企业信息化的功能,分析影响实效的原因,比一般地号召和宣传更 有实际的用处。

  影响企业上网的主要因素有:(1)资金短缺;(2)人才不足;(3)信息资源不合需要;(4)思想认识欠 缺;(5)传统管理方式的不适应;(6)社会支撑体系待完善,等等。表面上看,资金、人才方面的制约作用很突出,信息 资源从某种程度上可转化为人才问题,许多企业也确实把这些困难列为妨碍企业信息化和上网并取得实效的主要因素。但它们 还不是最重要的障碍。现在技术发展得很快,面向中小企业的物美价廉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和上网的代 理服务与培训的供给开始增加,中文信息资源也在增多。看一看一些农民或个体户上网经营并获得成功的例子,就不难明白资 金与人才因素虽起制约作用却不是问题的关键。从深层来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思想认识不正确以及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影 响。在思想认识上,一些企业的主管或者低估企业信息化或网络管理的作用,对此采取不支持或不能长期支持的消极态度;或 者相反,一开始就过高估计了它的作用,寄希望通过配备计算机管理系统或上网就能解决企业管理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而一旦 达不到预想的目的,便对企业信息化及上网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许多没有取得较好效果的企业,一般都没能把企业的信息化 及上网管理与改革传统管理体制、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结合起来,因此,在这里,低效主要来自新的管理手段与传统管理模式的 不相适应。另外,企业外部的支撑体系的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快,这对企业克服面临的障碍大有帮助。

  网络冲击经济学理论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体现在经济领域,最深刻的影响有三点:

  第一,互联网对传统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自利原则”带来的冲击。传统经济学是以“自利”为出发点 来解释人们的行为的,即使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中所提出的保护公正、不损害公众和他人利益以及“互赢”等,其出发点 仍然是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而以信息相互联系为基本条件的网络经济则发生了显著变化,网络的“外部性”特征使网络 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遵循“利他”、“互利”的原则。这就好比电话,如果只有一个人拥有它,那么它只能作为一种炫耀, 只有人人都拥有了,它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第二,互联网对传统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资源的稀缺性理论同样产生巨大冲击。市场经济所要解 决的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而合理配置资源这一问题的提出则是由于资源的稀缺,这是市场机制建立的基础。而信息资源却不 遵循“稀缺性”的限制,信息得以成为资源就在于它的不断“拷贝”、不断传播,这种资源不会枯竭,而且可以由全体社会成 员充分共享。

  第三,互联网对传统管理观念的冲击。网络经济是规模经济,它对传统管理观念的冲击是根本性的。仅举一例就 可以说明,“拟工厂”、“拟大学”使管理的边界都出现了模糊,与之相关的许多概念也自然开始模糊。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副院长陈章武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