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新视点 / 内容



专访吴基传:中国电信业版图重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06日 08:17 和讯中金网

  中国加入WTO已经近在眼前,电信业的改革和开放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特别热点”——

  ★中国电信主管部门如何看待中国“入世”?

  ★互联网业的外资及合资公司与联通的“中中外”区别何在?

  ★ISP和ICP业务的监管原则有何不同?

  ★“中国电信”巨人一切为四的进程如何?

  ★被“竖切”之后的各专业公司今后是否能走业务多元化之路?

  ★民营资本如何进入电信业?

  ★广电网与电信网能否互相进入各自领域?

  ★中国电信业未来是何种监管构架?

  信息产业部长吴基传在1999年岁末接受《财经》杂志记者专访,全面深入地回答了有关问题。

  (提要)中国在“入世”中美谈判中对电信服务业开放的力度是很大的。如果不“入世”,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仍 然会按照自己的路子往下走。现在这种紧迫感更强了,步子也会走得更快一些

  ●《财经》:中美双方的“入世”双边协议已经签订,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看来已经比较有把握了。很 想听听你就中国电信业“入世”之后的开放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评论。

  吴基传: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对外开放,并且承诺了要在服务业走出比较大的开放步骤,中国一定会遵守这 样的承诺,电信业当然也是如此。我觉得,中国在这次谈判中对电信服务业的开放力度是很大的。在世贸组织中,现在许多国 家允许电信服务业外资持股都在20%到40%,我们已经允许增值业务和基础电信业务外资持股在“入世”后一定时期内分 别达到比这个更高的幅度。这是很不简单的。何况人家是搞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资本主义,而我们正处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期,没有《电信法》,法规制度也并不健全。一定要看到,中国政府对改革开放、对加入WTO,是非常有诚意的。

  当然,中国开放的步子虽然相当大,但仍是个逐步开放的过程。因为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不能要求过高。 我们还需要做必要的准备。

  ●《财经》:信息产业部成立之后,对中国电信业有一些比较重大的改革动作。当时在部署这些改革时,是否考 虑到了近期“入世”的可能性?现在很快就要加入WTO,对电信业的压力是不是相当大?

  吴基传:应该讲,这些年来中国电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很大的。据了解,德国从昔日的邮电部到邮电分开、国 有电信公司成立,再到最后整体上市,前后花了八年时间。我们1998年一年就搞了邮电分开,1999年又将“中国电信 ”分成固话、移动、卫星等几个公司,改革力度相当大。中国的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涉及面这么广,能够以比较稳定的 秩序完成这个转变,没有产生大的波动,是非常不容易的。其根源,在于党中央国务院正确的方针政策,各省市的支持配合, 也藉于中国电信事业近20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雄厚的基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改起来就比较容易推动。

  此外,我觉得不能说这两年在进行改革时,没有考虑到进入WTO。此事已经谈了13年,我们也曾参与了有关 谈判,更在时时关注着世界电信业的发展趋势。这扇门迟早会打开,我们是心中有数的。1997年,邮政电信还没有分开, 中国电信就将部分移动通信资产剥离出来,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这本身就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先走了一步。中国电信(香港 )公司的资产,现在已经包括全国六个省的移动通信公司。中国电信(香港)的外资股有25%,而且整个广东的移动通信两 年前就放进去了,实际上等于提前实现了中美WTO双边协议的要求。当时在国内改革的同时,的确考虑到了电信服务业的放 开。

  但也应该承认,这次中美双边协议签下来,加入WTO近在眼前,对于我们加速和深化电信改革,更起了促进作 用。就是这么个关系:如果不入世,电信服务业的开放仍然会按照自己的路子往下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放电信服务 业。现在,这种紧迫感更强了,步子也会走得更快一些。

  (提要)如何对待要具体分析。ICP由相应主管部门审查,获批准后,信息产业部才允许其接入ISP 。ISP 则由信息产业部审批,发照经营。新规则很快就能出台

  ●《财经》:在即将“入世”这个大背景之下,我想问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我们注意到你最近接受了《华尔街 日报》的采访,其中谈到互联网的开放。外界现在比较关心的是,对已经有大量外资进入的互联网公司会怎么对待,而对你当 时的回答,外界似乎理解不太一样。

  吴基传: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复杂。所谓电信业务,分好几个层次。首先是电信本身的设备制造、技术引进、技 术合作,这一块不成问题,我们早就开放了,已有外商独资企业了。现在谈判的是服务业的开放。这一块又分为两层,一层是 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属于电信运营范围。联通就在这个范围,所以问题比较明确也比较简单, 对此已经有了结论。我国早已规定了外商不能在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内投资。它做了就是违规了,必须纠正。

  在基础电信业务之上,又有一层电信增值业务,这就包括了互联网业务。但这层可分为两块:ISP(Inte rnet Service Provider)和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前者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后者是指网络内容提供者。两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这里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如果是孤立的 ICP,比如一个电子图书馆本身,并不属于电信服务业。但它需要接入某个ISP,从而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服务,这就与 电信服务有关系了。至于图书库的内容,哪些能公开,哪些不能公开,外商投资所占的比例,应当由其对应的主管部门根据国 家政策去掌握。

  当然,简单地讲信息产业部全不管也不准确。比如某一个ICP,所提供的内容全部是黄色内容,那就根本不允 许其接入ISP。这是对网民负责的问题。

  ●《财经》:你的意思是说,ICP的资本结构如何,并不是信息产业部管辖的范畴,不受中美双边协议规定的 电信增值业务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是吗?当然,除了资本结构,更主要的是内容本身,内容需要得到相关部门批准?

  吴基传:对。ICP的资本结构应当由相应部门管。当然信息产业部对国家负责,在准许其连接ISP时,必须 知道其内容,如果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没什么可服务的了;就是有内容,也得知道是否获得了相关部门的批准。有了批准,我 们就准其接入ISP——就是这个关系!当然它接上之后,我们事后还会有监管。

  ●《财经》:在ISP,外资持股是否要受到相关协议电信增值业务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

  吴基传:这是指中国进入WTO之后,这部分业务对外放开,同时对外资持股比例有一个最高限制。上次《华尔 街日报》的记者总问我,外资已经占了90%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处理,我说要具体分析。他们可能没有完全弄明白,其实首先 要看,它多少是ISP,多少是ICP。ICP不由电信主管部门管理。具体情况要具体研究。

  这里的情况,不搞业务的可能无法完全弄明白,确实比较复杂。我只是说,原来搞的东西肯定要清理,但如何清 理,与联通公司“中中外”办法不一样。“中中外”的问题比较清楚,明确是违规的,必须纠正。至于外商进入ICP和IS P,虽然也违背了有关规定,但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如何处理,要慎重研究。

  现在我们正在制定办法,ICP根据其内容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进行审查,然后信息产业部才允许其上到公众网上 去。ISP业务则由信息产业部审批,发照经营。这个办法2000年一季度大概就能出台了。

  ●《财经》:在新办法中,今后如何进行有关ISP业务的审查?可不可以从原则上谈谈?

  吴基传:原则上说,这里不仅要看资本结构,还要审查投资商是否有确切的资金来源,投资后能否提供长期服务 。因为电信服务不是临时性服务,是长期性服务。电信最大的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生产过程就是消费过程。这里要有 具体法规。有个游戏规则对双方都有利。

  ●《财经》:纯粹内资的ISP公司,是不是也要经过审批?

  吴基传:是的。申请ISP公司都要发执照,管理上一定要搞严格审批、执照管理,会发放经营许可证。

  ●《财经》:现在那么多ISP公司,再加上ICP的接入许可和事后监管,是否意味着信息产业部要有个庞大 的班子管这些事?

  吴基传:现在技术很先进,事后监管本身不需要那么多人。事实上,很多国家都有监管网络安全的部门。至于批 准,除了部一级,下面的机构也可以操作,可到省一级,不可能搞成庞大机构。

  (提要)通过网络提供的电信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从技术角度看,虽然几大电信公司现在业务各有侧重,但今后 走向应当是相互交叉式

  ●《财经》:1999年以来,“中国电信”一切为四的改革方案一直备受瞩目。请问这一改革目前进展如何? 你如何评价?

  吴基传:中国电信切开之后,寻呼业务注入了联通。现在中国电信业的主要公司是中国电信——原“中国电信” 的固话业务部分、中国移动、中国卫星、中国联通四大公司。1999年12月22日已经在南宁召开了移动通信集团的会议 。现在移动和联通两家的组建方案国务院已经批了;中国电信和中国卫星的方案也已经报上去了。1999年以来,"中国电 信”其实是一边改革,一边按四个公司的架构在运转。经济运作已经全部分开了。政府和企业已基本脱钩,信息产业部正在按 政府功能进行协调,是个独立于企业之外的政府管理部门。但是省这一级,机构还没有完全改革完,因为省里机构改革的整体 步骤也要比中央慢一拍。

  ●《财经》:原来的“中国电信”分开后,除了联通,其实都是些专业性公司,未来有否可能各自进入对方的领 域,形成更加多元的竞争格局?

  吴基传:我现在只能从技术上讲。技术上一定是互相渗透的。当前人们讲网络经济,并不是网络加经济,而是利 用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互联网只是网络服务的一种业务。将来的网络,一定是全数字化、宽带传输和交互的,是无缝隙覆盖 的,终端可以接到每一个使用者面前。

  今后的大趋势是三种流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当然物流和资金流也包含了信息,但最终物流还要有实物的 流动。货币还要有个支付才行。信息社会是这样三种流,也就是原子加比特。因此,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提供的电 信服务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讲几大电信公司现在业务各有侧重,但今后走向应当是相互交叉式的。包括广电网,传输的 也是数码。这些在业务上可以交叉,监管上则必须统一。

  ●《财经》:“中国电信”在最初确定“切开”的时候,大家也都承认比较可惜。当时并没有近期开放市场的现 实压力。现在既然已经快“入世”了,是否考虑过在几大电信公司上面再搞个控股公司之类的,以应对国际竞争?

  吴基传:现在几大公司都是中管企业,由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管。已经定了的事情就要走下去,不能变得太快。另 外从实践中看,这样分也确实有好处,可以促进公司的发展。邮电分开后,就有利于分别地专门去考虑两个领域的发展,已经 看到了很大的好处。如今移动分开来,这一部门的人也在集中精力考虑如何发展。固定网这一块也是一样。现在看来分了有利 ,将来怎么融合,要再看其业务发展。也不一定完全走国外的路子。以后在业务上互相渗透的可能也有。

  (提要)广电系统实行台网分开之后,在统一监管下,广电传播和电信传播两网业务互相进入,符合技术进步的方向 。“至于政策上,要看国家最后怎么定,我个人认为应当没什么问题”

  ●《财经》:刚才你谈到网络技术的交叉和渗透,再请专门谈谈对于广播电视网的看法。

  吴基传:广电系统目前还是台网合一,既是节目制作者又是网络经营者。今后的方向,应当实现台网分开。台的 这块由意识形态主管部门管住,但网络传输以公司方式运营,由信息产业部进行行业管理。现在还没走到这一步,所以是政府 协调。广电网就专门搞节目传输,电信公司负责通信业务。

  通信和广播,按原来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广播和电视是单向的,通信是交互的。今后网络发展了,广播网经过技 术改造,也可以成为交互的。既然都是数据,就都可以在网上传输。当然广播网必须通过改造才能成为通信网。

  ●《财经》:如果以后在广电系统实现了台网分开,在统一监管下,广电传播和电信传播两网业务可否互相进入?

  吴基传: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必然是这条路。至于在政策上,要看国家最后怎么定,我个人认为应当没什么 问题。

  ●《财经》: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新的电信公司网通。他们雄心勃勃地在建15个城市的宽带网,当然其中也包 括租用一部分现成的网。这个网建成了,是否允许其入户?除了现在的IP电话牌照,网通有没有可能进入固话等业务领域?

  吴基传:允许网通建15个城市的宽带网,当然允许其接入用户。至于具体做法,比如他们是搞宽带批发,还是 直接接入个人用户,那只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策略问题。只要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在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下,按规定去做就 行了。

  国务院批网通,是一个搞宽带接入的公司,可以做IP电话业务。至于以后的发展,要看其自己的业绩,看它创 造的条件。他们也在积极争取。

  (提要)允许外资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的比例,不是必须要达到这个数,还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中国也会提出一些相 应的、合理的规定,要审查其实力,看其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财经》:既然中美WTO协议已经确定,入世以后基础电信业务可以在一些城市允许外商持股达到一定比例 ,五六年以后会进一步放开,那么那些外资是与现有电信企业合作,还是会发新的牌,成立新的合资公司?

  吴基传:这里要讲清楚,允许外资比例达到一定比例,不是必须要达到这个数,还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我们对 这些投资,也会提出一些相应的、合理的规定,要审查其实力,看其可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你说到发牌,我现在只能回答你,目前只有已经批的几家公司有牌,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网通,还有卫星公 司,就这几家。至于今后,要看发展。当然在这几家大的集团公司底下,还有各自下属的一大批公司。

  ●《财经》:人们现在非常关心电信业的对内开放。民营资本是否有机会进入电信业?我们已经注意到,你在接 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了,对于增值业务,没有规定私人资本不可以独资,当然也没有规定国有资本不可以独资。那么在 基础电信业务方面呢?

  吴基传:这里的基本原则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已经确定了。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全可以多元化。现在许多IS P企业不仅不是全民的,而且有不少是完全私营的。在电信增值业务领域,应当说对内已经完全放开了。当然搞基础电信业务 的四大电信公司目前还是国有,民营经济要进入这一领域,还要看其实力。

     ●《财经》:四大国有电信公司有没有可能向民间资本出让一部分权益?

  吴基传:这要看投资者是否具备经营电信业务的实力和资格,包括管理水平、技术人员、资金实力,还有是否能 够承诺提供普遍服务。对投资者总要进行资格方面的审查,不能想干就干。从现在的情况看,不是放不放,而是中国的民营资 本在基础电信业搞战略性投资,实力究竟够不够。最早进入的可能还是增值业务,包括寻呼这一块。寻呼本来属于基础业务, 现在划到增值业务中了。这部分业务随着发展,会有许多新的机会。话说回来,还是增值这块赚钱的机会比较大。

  ●《财经》:你刚才谈到1997年中国电信(香港)上市,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准备。那么现在中国电信“一切 为四”之后,如何考虑进一步走入资本市场?

  吴基传:可以说,将来都会走这条路。电信企业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收取初装费、附加费,这是在没有引进外资 之前,促使产业初期发展的办法,许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子。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光靠国家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行了,必 须自己积累,自己筹资,进入资本市场是必然的方向。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更有利于这些企业的公司化转型与法人治理结 构建立。当然这有个过程。

  ●《财经》:中国电信企业将来是否有可能在国内上市,让国内投资者分享其发展的利益?

  吴基传:我想这不是问题,会走这条路。当初中国电信(香港)上市,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既然很多大型企业 可以在国内上市,电信运营业为什么不能?

  (提要)为入世后的开放做准备,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合理的监管体制。理顺电信资费的价格结构正是重要步骤

  ●《财经》:作为电信主管部门,你们现在主要在为“入世”做哪些准备工作?

  吴基传:既然中美双方已经达成了协议,我们主要是按协议的有关条款加紧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既然要放开,大 家就要共同遵守一个游戏规则。大多数国家都有《电信法》,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目前要先搞个《电信管理条例》,再逐步 形成《电信法》。此外,还在考虑一些相关的、配套的、比较具体的法规,包括要把电信的资费理顺,等等。一个合理的监管 框架要有标准、有依据、法规法律健全,监管机构也要落实。

     ●《财经》:监管体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价格体制,你刚才也谈到价格要理顺,有些什么考虑?

  吴基传:我们现在电信资费在结构上是不合理的。长途和国际价格偏高;市内电话、移动电话的通话费价格则偏 低,和世界100多个国家比都是这样。所以电话的价格结构要调整。过去不开放,给了一些政策,价格调整也比较慢。今后 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否则都是“信息走私”,比如你从美国接到中国,需要花100元话费;而到香港可能只用20元,再经 香港到国内用10元,这样就节省了70元。好多人搞这种“信息走私”。如果中美之间降了价,你打同样的电话只需要花3 0元,“走私”就没市场了。

  ●《财经》:理顺价格之后,是否允许上下浮动,实行价格上的竞争?

  吴基传:最初还是要统一监管。就是在美国,对主要电信企业也要由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价格,一些 小企业可以追随这样的价格标准,也可以参照下调。只是移动领域,因为已经非常充分地竞争了,价格才完全放开。中国现在 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在规定价格的前提下,也有灵活性,联通属于比较弱一些的企业,现在就允许其价格下浮10%。当 然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价格上搞“倾销”就不行了。价格理顺以后,更要加强监管。

  ●《财经》:资费调整的工作是否在加入WTO之后再进行?

  吴基传:我的意思是加入以前就要开始做工作。加入以后再调会比较被动。

  ●《财经》:你能不能整体性地谈一谈,在政企分开之后,而且在中国电信业从过去的垄断走向竞争和开放的新 的形势下,怎么看信息产业部的职能?有什么具体感受?

  吴基传:信息产业部在政企分开以后有几大职能:行业规划——规划的发展要看到技术进步的方向,也要防止重 复建设;制定法律法规,确定产业政策和产业走向;制定技术标准和建立技术体制;信息资源管理,力求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后,还包括对整个市场的监管,要对国家、生产者、消费者负责,三者有一致性。政企分开后,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是 小了,而是大了。既要叫企业放手去干,又要使之得到发展,国家能够创造财富,在有序的方向、明确的指导下竞争。

  (提要)个人问题:是否提出过辞职?回答:“绝无此事!”

  ●《财经》:最后,想直接问你一个“个人性质的问题”:1999年上半年,海外曾盛传你不同意朱总理访美时提 出的中国入世、电信业开放的条件,甚至提出要求辞职。是否有此事?

  吴基传:绝无此事。中国政府没有这个习惯。总理是代表国家出去,我作为内阁成员,当然与总理的认识是一致 的。外边流传说我的看法不一致,根本没这回事,更不存在我辞职的事,完全是无中生有。我们中国的部长和总理,都是在共 产党的领导下,又不是国外搞的反对党,怎么会有此事,纯粹是造谣!

  国外有报纸登出这样的谣言,美国一些财团老板都建议我起诉。我觉得没有这个事,他说就说吧。反正事实胜于 雄辩!■本刊记者 胡舒立



>>> 宏观 / 新视点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