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观点:不能再让国企“吃了东家吃西家”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28日 09:09 中商网

  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企业专家张春霖日前指出,人们对国有企业曾有一个说法,叫先吃财政,后吃银行,再吃股市。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返回来再吃财政。这个所谓“吃”,说得规范一点,就是预算约束的软化问题。过去财政的资金约束是 最软的,财政拨款拿去花了就完了。后来财政没钱了,搞拨改贷,企业就开始吃银行。银行的约束比财政硬很多,起码账面上 要记利息,打入成本,所以国企便叫债务负担太重。后来银行因为金融风险的压力吃不下去了,就说股票市场向国有企业倾斜 ,帮助国企直接融资,这实际上是因为股市的约束更软一点,企业发了债你得还,股票发了不用还,有钱就分红,没钱就不分 。所以,很多年来一直存在这种趋势,在财政、银行、股市这三个渠道中,或者说在纳税人、存款人和股民这三种人中,国企 一直找软的吃,哪个地方软,就去吃哪个,哪个地方约束硬化,就转过去找别的渠道。张春霖认为,政府的政策倾向很重要, 政府的政策不能帮助国有企业去“吃”。财政与股市在约束方面,股市的约束要硬一点,因为股民不是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 ,帮助是有限的,没人能保证股市永远红火。要避免这种“吃”的倾向,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权上市,你可以去筹钱,但必须 把对企业的控制权让出去。比如债转股,转了可以,但这个企业的股份要转让,一旦股份流动起来,老板就可以换了,就可能 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股市也一样,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必须让控制性的股份在市场流动起来,才会对管理层形成真正的 约束。

请看相关报道:
债转股的关键:股权如何出售
职工持股:国企改革的下一招
《世界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
中国大企业怎么办
盛华仁认为国企三年脱困今年能够实现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