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宏观

深度分析
新视点
宏观动态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为何大幅下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1月06日 09:47 中国经济时报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每年一期的《国际竞争力报告》显示,在世界上最主要的47个国家和地区中,199 9年度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从上一年度的第13位大幅下降至25位。(近几年排名变动见表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排名下降与洛桑报告指标调整有关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杨起全、吕力之两位研究员近几年一直在跟踪研究这方面的情况,并专门研究了最 近4年来中国科技竞争力的排名变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两位专家说,洛桑报告的指标数量和内涵各年常有变动,1999年 度该报告中我国科技竞争力排名大幅下降,与新增的6项指标我国排名靠后有很大关系。

  杨起全和吕力之提醒记者说,新增的6项指标中5项都是人均指标。他们解释说,科技竞争力和科技实力是完全不同 的两个概念,不管我国的科技竞争力排名有多大的波动,我国的科技实力还是比较稳定的,排名应该在世界前10位。并且, 只要仔细研究洛桑报告中的核心科技指标就会发现,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基本处于平稳发展状态。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并非 没有成效。

  两位研究员说,上一年中国科技竞争力由第20位上升至第13位时,“我们当时就有比较冷静的分析”,新增的两 项指标“研发设施重新配置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法律环境制约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程度”均是软指标,前者中国排第 二,这表明了中外企业家和专家对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效果的认同程度;后者排名第15位。这两项当年新增指标对中国的排名 起了部分拉动作用。

  两位研究员说,洛桑报告的指标体系仍处于研究完善阶段,作为科技竞争力的参考评价体系,该报告具有相当重要的 研究价值。但是目前尚不足以以一年的排名升降作为判断国家科技发展状况的唯一根据。尽管别的国家也在发展,但我国的科 技竞争力绝没有报告显示的这么大波动。

  从洛桑报告中得到的启示

  杨起全和吕力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尽管可以为我们的科技竞争力排名下降找出各种理由,我们 也可以不理会这一排名,但我们不能不重视科技竞争力各基本指标排名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1999年度各项指标排位中 ,中国仅两项指标位列前10名以内:“R&D(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和“企业R&D人员总数”均列第4位。

  在“R&D经费支出总额”一项上,中国尽管排位连年提高,但从“R&D经费占GDP比重”来看,我国倒数第1 1位,研究与发展经费仍居世界较低水平。新加坡、俄罗斯、印度等经费总额虽然低于我国,但这一比重却高于我国。在“人 均研发经费”上,我国排名位居倒数第七位。

  两位专家颇为忧虑地说,印度今年1月3日召开的科学大会上说,去年(1999年)他们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为0.86%,今年准备提高到1%,2005年准备提高到2%,而我们目前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0.65%,连 印度都比不过;而日本、韩国等国家1997年这一指标就已分别达2.83%、2.79%,瑞典更是高达3.59%。美 国1999年这一指标也是2.79%,投入2470亿美元,同年我国研发投入为600亿人民币(合70多亿美元)。

  吕力之说,“1995年科技大会上即提出增加研发经费,到2000年占到GDP的1.5%,现在看起来够呛了 ”。按此比例,今年我国的研发投入要从去年的600亿增至1350亿。钱从哪里来呢?

  另外,“合格工程师可获得程度”一栏我国居倒数第一位,“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我国居倒数第二位,难 以否认我国这两类人才的严重缺乏。工程化是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工程师的缺乏显然与工程化的薄弱有密切关系 ;信息产业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知识密集产业,我国在这方面人才不足。R&D人员总数我国排位很高,而这两个指标却如 此之低,两者对照反映出我国人才结构上的严重缺陷。我们以何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两位专家还说,从报告的各项指标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还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他们认为,除海尔、长虹等 少数几家企业外,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对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国企业的通病。他们强调说,企业能不能重视研发,关乎中 国的未来。赵明



>>> 宏观 / 深度分析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