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索
用户注册
帮助信息
新浪首页 新浪频道 财经纵横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上半年我国金融运行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7月19日 10:232000年07月19日 10:23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记者孙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政策,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明显回升。

  戴相龙说,上半年,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增加再贷款1500多亿元,同比多增加2000亿元。与此同时,人民银行还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调整贷款结构,加强金融监管,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这些措施使金融运行出现了更加积极的变化:

  ──货币供应量平稳增长,货币流动性逐月增强,现金回笼较好。6月末,货币总量(M2)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现金(M1)余额为4.8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分别比GDP增长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和高出5.4个百分点和15.4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为4.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64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近2700亿元。反映企业支付能力增强,经济景气状况进一步回升。

  ──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明显,贷款结构有所改善。今年以来,贷款增长逐月加快,前6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6204亿元,比去年多增1972亿元,增长13.8%。其中,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600多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加400多亿元。到6月底,商业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30亿元,比年初增加660亿元。商业银行发放汽车、助学等消费贷款余额为411亿元,比年初增加162亿元。6月底,中资金融机构外币存款1137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05亿美元,其中,城乡个人外币存款634亿美元,比年初增加81亿美元;外币贷款698亿美元,比年初下降21亿美元。

  ──储蓄存款适当分流,资本市场日趋活跃。6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2842亿元,比年初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318亿元。利率降低、国债热销、股市活跃、消费回升是导致上半年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此外,征收利息所得税、实行存款实名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储蓄行为。从总体上看,储蓄适当分流是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扩大消费和活跃资本市场。上半年,股票市场筹集资金823亿元,比去年同期多480亿元。

  ──金融机构平稳发展。到6月底,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共接收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13000多亿元,其中71%已办理资金清算。国家经贸委推荐的债转股企业和债转股贷款,90%以上已办理债转股手续。对各类金融机构的整顿和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稳步进行。

  ──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支付能力。借鉴国际惯例,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共组织5万多人次,对38000多家金融机构(含分支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盈亏真实性进行检查,促进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6月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7.8%,其他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19.1%,均保持较高的支付能力。

  ──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汇率稳定。截至今年6月底,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已达323亿美元,其中贷款208亿美元。已有32家外资银行获准在上海、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客户范围已扩大到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6月底,外汇储备达到1586亿美元,比去年末增加39亿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略有升值的态势。



>>> 财经新闻 / 财经新闻 / 内容




新浪网其他分站: 北美新浪网 | 台北新浪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