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7日09:04 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12月16日,由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简称“《指引》”)正式发布,这意味着由行业协会主导的对业内公司的评级工作也同时启动。

  业内人士称,这一评级制度完全基于定量分析的方式展开,测评方法相对透明,在兼顾了公正性的基础上又重视信托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利于各家信托公司进行精确自评,并适时调整发展方向。

  《指引》内容显示,行业评级体系涵盖四大板块、十一个指标的内容,包括资本实力板块、风险管理能力板块、增值能力板块、社会责任板块,简称“短剑”(CRIS)体系。

  在具体评价体系中,包括了资本实力板块28分(包含净资本9分、净资本/风险资本13分、净资本/加权信托风险项目规模6分);风险管理能力板块36分 (包含信托项目正常清算率16分、信托项目风险化解率10分、固有信用风险资产不良率10分);增值能力板块26分(包含净资产收益率7分、信托业务收入 占比6分、营业费用收入比6分、人均信托净收益7分);社会责任板块10分(重点评估社会价值贡献度)。

  同时,《指引》本着简单易行的思路,将信托公司划分为A(85[含]-100分)、B(70[含]-85分)、C(70分以下)三级。

  综合来看,风险管理能力板块占比最高,也凸显出行业评级体系中对于信托公司风控的重视程度。

  在此前,银监会主导的《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简称“《监管评级指引》”)则是另一个对信托公司进行评级的体系。作为监管评级的内容,银监 会对信托公司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考核: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资产管理及盈利能力,并综合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及其他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等信 息。

  有信托业内人士分析称,与协会主导的行业评级完全以定量分析进行不同,监管评级的内容是结合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的评价,其对信托公司的评价分级也更为细化,含有6个档次的细分。

  不过两种评级体系中,对于风控的重视却是共同点。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负责风控的人士对记者表示,无论是协会发布的行业评级指引还是监管评级,多种评价指标均传达出监管部门和协会对信托公司审慎经营的要求。

  事实上,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信托行业也正在进入“拐点”。今年以来,各类信托兑付风险事件频发,正引发各界的关注。而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 统计亦显示,因为实体经济低迷,违约率上升,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有所加大。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506个,比上季度末增加56个,规模达 到10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51%,较上季度末环比增长4.74%。

  “两套评级体系均重视信托公司的风控能力,这也有相当的导向意义,会在未来引导信托公司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将之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建设。”前述风控业务人士表示。

  然而,与监管评级结果不向公众发布不同,此次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评级结果却有望向大众公开发布。按照《指引》中所述,“评级工作原则上应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协会秘书处负责信托公司行业评级结果对外公布的具体事宜。”

  此前,针对这一举措,信托业内也存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协会公开行业评级将使评级较低的公司在日后展业过程中的难度增加。“因为无论是投资者或者是交易对手方,都会更倾向于购买高评级公司的产品或与之合作。”某信托公司人士坦言。

  不过也有其他业内人士认为协会的评级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信托公司。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王力航就认为:“CRIS体系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导 向性。该体系包含的十一个指标全部采用定量的方法进行计算,有利于各家信托公司进行精确自评,以便及时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适时调整发展方向。”

  作者:⊙记者 金苹苹 ○编辑 于勇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