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自2014年频频出现的信托产品提前清算兑付,曾经在今年上半年沉寂一段时间,近期又有所增多。数据显示,今年提前兑付或者清算的情况达到176起,其中主要是下半年出现。究其原因,既存在项目方因获得更低利率的贷款而选择主动清盘也存在因担忧产品兑付风险,信托公司被动提前清算的情况;还存在产品投资受限等原因被迫清算的情况。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10月24日,今年以来信托产品明确公告“提前清算”或者“提前结束”或者“提前兑付”的达到176起。从月度情况看,上半年1至6月分别发生4起、11起、19起、19起、11起、15起。而下半年这一数据猛增,7月份就达到37起,环比增幅超过1倍多;8月和9月也分别达到31起、15起,10月份还未过完,就有14起。

  具体来看,近期五矿国际信托的“久鑫1号”、方正东亚信托的“方兴188号”等等项目都宣布提前终止情况。据一位信托经理表示,该公司旗下一款地产项目也将提前清算,计划于10月20日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提前还款2/3的本金和利息。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信托产品提前清盘去年非常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信托产品上。数据也显示,去年同期宣布提前兑付的情况达到260多起,要超过今年水平。而产品提前清盘时间从数月到近一年不等。

  深圳一家第三方理财人士也表示,目前提前兑付或清算的产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央行[微博]多次降息降准,资金面放松,一些项目方从银行拿到商业贷款,从低成本替代信托的高成本从而主动选择提前兑付,这样能节省资金成本,也是过去几年提前兑付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第二类则是因为信托公司担忧项目风险而提前清盘,属于被动清算。从去年情况看,很多提前兑付的产品,实际是资产管理公司或地产基金接盘。

  “而今年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信托产品受到政策影响需要提前终止,也有极少数因为投资某些私募产品,而该私募产品提前清算从而引发该产品提前清算。”上述人士表示。

  沪上一家第三方人士表示,信托公司提前兑付也有利于减少项目方成本,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提前兑付,都是按照约定兑付了投资者收益,也符合信托合同规定。投资者在近期筛选信托产品时,还是需要注意这些提前清算,可能会带来资金需要二次投资风险。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