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火热 渐成信托公司未来转型方向

2014年11月21日 00:45  证券日报  收藏本文     

  ■本报见习记者 吕江涛

  房地产、政信等信托公司的传统主营业务越走越窄,频出的风险事件和累积的兑付压力下,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信托公司正试图通过创新寻求新业务机会及业务模式。苦苦寻觅转型之路的信托公司发现了资产证券化这个金矿,或将成为信托公司创新地产信托业务的新“出口”。

  据了解,近期多家信托公司成功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信托计划,合作的对象也从传统的政策性银行扩展到了城商行和汽车金融公司。此外,业内已有部分信托公司尝试通过资产证券化业务开拓房地产业务的新模式。

  多家信托公司已经试水

  近日,厦门信托公司公告称,该公司获得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据了解,厦门信托自2012年起着手筹备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申报工作,成立资产证券化资格申报小组。经过准备申报材料、开展业务研讨、现场答辩等环节,终获此业务资格,使得厦门信托在融资信托、证券投资信托等业务品种基础上,再添资产证券化产品线。

  除了厦门信托,陕国投也在为这个资格努力。该公司4月份董事会决议通过了《关于申报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的议案》。此前,已有兴业信托、湖南信托、百瑞信托和中原信托等公司获得该业务资格。

  相关资料显示,监管部门在2008年至2012年曾叫停资产证券化项目,信托公司上述资格获批也主要集中于2008年前和2012年以后两个时段。包括兴业信托、湖南信托等公司都在2012年之后获得该资格。据统计,目前已经有30多家信托公司获得了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机构资格。

  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7月份开始,信托公司共参与发行34只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达1304亿元;今年上半年则只发行了19只产品,规模为838亿元。

  此前和信托公司合作的大多是国开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今年下半年开始,城商行成为了合作发行的主力。除了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还频频与汽车金融公司合作。包括大众汽车金融、上汽通用金融、宝马[微博]汽车金融、东风日产金融、福田汽车金融和丰田汽车金融都热衷与信托公司合作。其中,这些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个人汽车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规模达到了86亿元。

  收益稳定且风险可控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房地产信托的规模为1.27万亿元,占比为10.38%,已环比下降了0.3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自9月起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允许部分满足条件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在银行间债市发行中期票据后,截至10月底,已有近20家上市房企发债融资,规模超千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是令房地产信托发行缩水的原因之一。但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信托公司基于风险控制的需求,主动压缩了相关信托的发行。不过信托业内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居民生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地产行业稳步发展符合各方的利益与预期,因此房地产信托基于其市场需求以及较高的投资回报,依然会有生存的空间。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实是,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之外,信托融资曾给予房地产公司很大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市场上,一方面由于信托公司基于风控需求主动缩减相关融资类业务,另一方面,市场上的竞争力量也日渐增多,如地产私募、基金子公司等也纷纷介入房企融资业务。因此,房地产信托的转型压力也显得尤为迫切。

  有业内人士透露,包括百瑞信托在内,业内已经有公司通过与银行、券商合作,将工商企业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也逐步涉及地产业相关资产。比如日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交银国际信托合作的“邮元2014”项目即是新一轮的首单RMBS(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产品。不过,目前在参与资产证券化及RMBS过程中,由于产品交易结构设计涉及更复杂的要求、且相关额度有限等原因,这一创新业务尚处于试水阶段。

  但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一大特色是收益稳定和风险可控,而且信托公司相信这一业务未来的市场规模将非常可观,因而即便收益率较融资类地产信托低信托公司也愿意尝试。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证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港媒:中国与梵蒂冈达成主教任命协议
  • 体育法拉利官方宣布签维泰尔 阿隆索将离队
  • 娱乐香港影坛大佬向华胜在京病逝 享年64岁
  • 财经现代牧业病牛被匆匆毁尸灭迹 招牌恐不保
  • 科技马云:假货只能靠互联网解决
  • 博客徐静波:高仓健自己选了哪块墓地(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浪教育盛典报名 教育APP哪家强?
  • 郎咸平:制造业已下滑到30年的最低谷
  • 许一力:日本央行“偷袭”成功之后
  • 牛刀:美元紧缩的阵痛
  • 陈立峰:注册制将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
  • 洪榕:改革红利进入加速释放阶段
  • 陶冬:沪港通反高潮
  • 叶檀:富公司阿里发债 需要便宜钱
  • 连平:不改革是最大的风险
  • 钮文新:未来20年的经济动力渐渐清晰
  • 肖磊:究竟是谁在击垮俄罗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