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就业 > 正文
 
两地学历互认:内地人才赴香港就业将更容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19:00 国际先驱导报

  香港与内地的学历门槛消失,使得两地人才能更自由地流通。未来,香港和内地将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就业和人才市场

  国际先驱导报驻香港记者夏文辉报道 孙志眼下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后,4年前从同济大学毕业后来香港攻读。最近香港与内地签署协议,相互认可高等学历。孙志说,这是个好消息,今后找工作更容易了。

蔡依琳演唱会票价1元? 法拉利版奥林巴斯现身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孙志说,当初来香港,主要看中这里的教学环境,曾有一段时间,非常希望在香港谋职,现在心思倒淡了许多。他说,从就业角度看,今后无论在香港或内地读书,毕业文凭两地通行,就业渠道自然宽多了。当然,香港就业市场毕竟相对狭小,内地谋职的机会更多。

  文凭“信用度”阻碍消失

  7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和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协议规定,香港和内地学士学位获得者均可以到对方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对方高校的博士学位。

  此前,内地对香港大学生文凭没有明确的认可规定,香港学位评审局也从未就各内地高等院校所颁授的学历是否等同本地的有关学历作全面评估,也没有认可内地高校学历的特别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前往对方城市求职的人员,还是两地希望招聘对方专才的公司和机构,在人员资格评定上,都面临无据可依的困窘。

  如今,两地学历“门槛”终于取消,香港教育界人士普遍表示欢迎,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地学生今后不用再担心毕业文凭的“信用度”,此举不仅将大大推动两地高校的交流合作,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交流也将大有裨益,陈玉树同时指出,学历互认,是香港面向内地实施教育产业化的大好机会。

  这些年,特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每年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高达110亿港元,但是,不少专家认为,每年培养1万多名大学生之外,香港高等教育发达的软硬件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专家提出,香港应该进一步开放政策,吸引更多内地学生到香港大学读书,这样即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丰富了生源,拓展了教育资金的来源,也提高了香港大学的国际化水准。

  香港与内地人才互动是趋势

  不过,伴随学历互认协议的签署,也有不少香港家长和媒体担心,过多内地学生的到来,会影响本地学生的升学机会。就此,陈玉树教授为记者算了笔账:香港8所大学每年招收约1.4万名本科学生,当地每年毕业的高中学生3万多人,大约一半高中毕业的当地学生能够升读8所公立大学。目前,特区政府规定,香港大学招收包括内地学生的国际生的比例不能超过4%,未来可能达到8%,每年从内地来的比例内学生也不过几百人,内地自费生不包括在内。不过,自费生在香港读书,每年大约开支10万港元,基本负担了所有教育开支,大学资金不会被挤占。

  两地学历互认,对家住香港北角的招剑航而言,也是个不错的消息,这位培侨中学的优等生最近接到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免试录取通知书。招剑航4年前随父母从广东移民香港、并在这里完成中学教育。能去清华大学深造,招剑航很兴奋,但起初也有些担心,怕毕业后回香港不被认可。

  “现在,没有这个担心了”,剑航说。

  最近几年,香港学生去内地读书的“热度”也在不断升高。当地最近一项调查发现,三成多受访的高中生有兴趣到内地升学。这些学生大多看中内地大学相对低廉的学费和部分名校高质量的教学,并且普遍认为,未来香港同内地的融合将不断加强,内地的广阔市场将大有可为。

  今年年底将完成博士后学业的孙志也看到这一点。他说,刚来香港的时候,体会到这里多元化的文化和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临近毕业,将香港和内地两相对比,感觉香港的工程建设已经“过气”,内地的建筑产业则如火如荼,不仅他本人,不少正在读本科的香港学生,都渴望去内地建筑行业一试身手。孙志认为,进入一家高水准的国际建筑公司,然后将自己所学带到内地,在那里大片的工地上发挥才能。

  “学历的门槛消失,今后两地人才将更自由地流通。不久的将来,香港和内地必然结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就业和人才市场,这会是一个大趋势。”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搞垮了婚姻》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