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病耻感是青少年抑郁防治的第一步

破除病耻感是青少年抑郁防治的第一步
2024年10月17日 07:25 中国科学报

■本报记者 张思玮

“抑郁症的早期发现和识别很重要。处于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可塑性强,越早发现,治疗越好,对他们成长和人生的影响越小。”

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在“联合起来,消除病耻”2024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主任况利教授表示,家长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和行为变化,尤其是当孩子多次表达心理困扰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避免延误诊疗,错过最佳干预窗口期。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青少年已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之一。《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调报告》显示,在6至16岁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根据2024年5月发布的《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儿童青少年,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其中男孩占51%。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还未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报告显示,超过四成的家长在孩子主动求助3次以上才带其就医,62.8%的家长认为孩子存在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就诊延误。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问题。‘渡过’作为抑郁科普、互助社区和专业支持平台,深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对于国民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渡过”抑郁患者社区负责人李香枝呼吁,应提升全社会对精神疾病领域的认知水平,减少偏见,营造支持性环境,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此外,抑郁症患儿家长同样面临心理问题的挑战。报告显示,有20.2%的家长有高抑郁风险,是全国普通人群的4倍,有近半数家长感受到重度照顾负担。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对家庭整体氛围产生了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不分年龄,患儿家长也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科学照护,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况利表示。

病耻感比精神疾病造成的影响更严重

病耻感是精神健康领域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显示,80%的受访者强烈认为,病耻感和歧视可能比精神疾病本身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为避免潜在的歧视,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选择独自面对,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恢复。

“青少年抑郁防治首先要破除病耻感,而获得正确认知需多层面、多视角的共同支持。”况利认为,“在社会层面,要以包容开放的态度看待青少年抑郁症,放下偏见、歧视和指责,让深陷其中的青少年和家人获得温暖;在家庭层面,父母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要引起重视,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尽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学校层面,目前国家已出台了政策,加强学校在青少年抑郁症方面的预防和干预。”

此外,在活动现场,抑郁症患者代表讲述了自己走出疾病阴影的故事,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来自家人、社会的支持鼓励对治疗结果的重要性。家长代表也分享了抑郁症从早期发现到坚持治疗的艰难历程。

“在全球范围内,脑部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全球近一半人口受到脑部疾病的影响。脑部疾病错综复杂,促进脑部健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力量联合起来,破除病耻感,帮助每位患者成为更好的自己。”专注于神经科学的制药公司灵北中国人力资源与企业传播部负责人王立伟说。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