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元宇宙社交:“宇宙”内还没微信群人多

2022-06-20 08:22:1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Tech星球   
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封面来源 | 图虫创意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 乔雪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元宇宙是个筐,未来往里装”。

  火热的元宇宙,在其众多核心要素中,社交的属性似乎最易融入,也被视为短期内最好切入元宇宙的入口。

  因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从社交大潮中登上元宇宙的大船,Facebook、Match Group(Tinder母公司)迅速跟进布局,而国内也有打着元宇宙第一社交平台的SOUL,和最近转型为“映宇宙”的映客,百度、阿里、字节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

  抛去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web3.0等时髦的概念,我们更关心,目前的元宇宙社交到底发展得如何了,达到爆发的拐点了吗?

  事实令人失望,不论是百度重磅推出的“希壤”,爆火一时的“啫喱”,跟风而来的超级QQ秀、缓缓星球等产品,都还没能给用户带来颠覆性的体验,也尚未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一位元宇宙赛道投资人表示,元宇宙,这个词都快要凉了,还没有出现一款能真正代表行业的产品。而元宇宙社交也依然还是在蹭热度和概念徘徊。起码目前来看,元宇宙社交更像是一片荒漠,绿洲还未长成。

  元宇宙社交:“宇宙”内还没微信群人多

  2021年,元宇宙的大门打开了。沉寂已久的社交的赛道,也因此再度热闹起来。

  主打红人经济的服务公司天下秀,于2021年4月宣布推出元宇宙虚拟社区虹宇宙,同年12月,百度推出元宇宙社交App希壤,还特意把2021年度Create大会、集度发布会搬到了希壤平台上举办。元宇宙领域最为激进的Facebook在更名为Meta后,也于去年12月正式开放了VR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

  今年,这股风头仍然不减,一直在社交探索的字节,也在今年1月,推出元宇宙社交App“派对岛”进行内测。之后还有如ZEPETO、缓缓星球等主打元宇宙概念的社交App,以及最近效仿Meta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为“映宇宙”的映客;已经诞生6年的Soul,也抓住风口,在招股书中首次宣传自己要“建立以 Soul 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

  “元宇宙”的诞生速度有多快呢?数据公司Sensor Tower报告显示,自“元宇宙”概念爆发以来,平均每天都会新增一个“元宇宙”APP。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大概有552个APP在自己的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个字,其中有70个自称为元宇宙社交的APP。没人愿意错过这趟高速发展的元宇宙列车。

  尽管赛道内一片欣欣向荣,可目前还没有一款产品可以说是前途光明。

  “啫喱”上线仅20多天,就超过微信、QQ,登顶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第一的位置,成为了近三年来第一个排名超越腾讯系App的社交类应用,但好景不长,官方称卡顿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延迟、闪退、无法进入等诸多问题确实存在,主动下架了App,并暂停新用户进入,至今仍未上线。

  在希壤的评论区,最多的评论是“画质粗糙、穿模、加载速度慢”等问题的吐槽。

  而在试玩过腾讯超级QQ 秀的玩家“烁烁爱epol”告诉Tech星球,“捏脸”、变装,购买家具,建设“QQ 小窝”,更像是一个低配版的“动物森友会”。

  曾宣称要成为元宇宙社交第一股的“Soul”,其产品的元宇宙特性只有一个单薄的虚拟形象,甚至无法用形象进行互动。

  Tech星球也在“X世界”的元宇宙社交App里体验,在白天,整个元宇宙地图里几乎没有在线的玩家,通过相关引导加入交流群,群里的30多名玩家甚至比软件里更热闹一些。

  一位从事元宇宙的产品研发告诉Tech星球,“当前的所谓元宇宙产品,都是从游戏的角度出发的,元宇宙社交应该做到超级沉浸式、比拟真实互动性,时空自由以及构建有真实的元场景,从而达到现实社会中都没有的社交,拉近人之间的距离,赢得良好的用户体验感。目前,市面上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元宇宙产品。”

  的确,相比和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当前的元宇宙社交App本质上还是新瓶装旧酒,不外乎一些旧玩法的升级或者是3D化“半成品”,更尚未出现玩法和商业模式上的颠覆。

  极速涌入“元宇宙”,大厂小厂为哪般? 

  等不及了,或许是无论大厂还是小厂,纷纷选择元宇宙社交赛道的一大写照。

  其实社交领域内,已有微信、QQ这两座大山难以逾越,想要在社交领域再打开一个缺口并不容易,但在元宇宙风口涌现时,仍然有很多公司选择在短时间打造一个产品,迅速落地。

  即使先拿出来一个尚未成熟的产品,背负着用户的不满和吐槽。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要想在Web3.0 的互联网有一席之地,就要抢先占位,早早规划布局,甚至All-In元宇宙。

  流量,当然是最为当头的魔法。

  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渴望流量,但经过二十年发展,Web2.0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已经吃净所有的流量红利。从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二季度,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用户渗透率分别达到92.7%和96.2%,字节系渗透率达到63.1%。

  流量红利的停滞,带来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天花板见顶,用户增长的停滞必然带来营收增长停滞,以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为例,2019—2021年间,脸书的美国青少年日活用户数量比前三年下降了13%,预计到2023年时将下降45%。另一方面,用户的抛弃加剧了脸书广告收入的下滑。

  而脸书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特例,这是全球互联网公司所面对的共性问题,这让一直习惯了狂飙突进的互联网陷入了全新的困境。

  流量见顶的背后是生存空间的挤压,面对眼前的困境,降本增效是大厂普遍的做法。去年开始,互联网公司出现裁员,但节流总是有止境的;而对小公司来说更夹缝中生存。因此,一个全新的赛道,意味着崭新的的机会,而元宇宙恰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应运而生。

  于是,就有了急于求成的互联网公司们在元宇宙里纷纷发力,以“啫喱”为例,最初是一点资讯旗下名为“身边”的应用,在2019年8月推出,是一个以本地内容社区类App,由于反响平平,2021年5月后便不再更新,直到2022年1月摇身一变更名为主打元宇宙的“啫喱”,6个月构建出的“元宇宙”产品,昙花一现也并不奇怪。

  而构建更宏大元宇宙的百度希壤,则还没有用1年的时间,内部戏称版本号为-6.0,一位行业内人士向Tech星球介绍,“希壤”中的虚拟人物模型并没有进行骨骼绑定,导致虚拟人物的轨迹经常会出现在地上飘逸、物理碰撞也几乎不存在,穿模现象则处处可见,存在赶工痕迹。

  众多企业积极入坑的另一重野心是,元宇宙是一个要多大有多大的市场。彭博社报道,2024年,“元宇宙”的全球收入规模预计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游戏厂商的份额预计达到4000亿美元左右,其余收入分散在直播和其他社交应用中。

  因此,对于既没有游戏基因,又不准备在游戏上发力的公司来说,投入元宇宙社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市场空间大,足够打开互联网成长的新空间,相应地也能带来新的收入来源和商业可能。

  蓝驰创投投资人何明认为,“元宇宙”是个比较广阔但空洞的概念,几乎任何细分行业都能在“元宇宙”中迁移,正是因为它足够大,足够广阔,包罗了游戏、社交社区、支付、艺术等诸多行业的外延,以及估值想象力的野心。

  Web3.0时代,去中心化将成为趋势,社交平台更难一家独大。资本最先嗅到气味,疯狂下注,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就达成近百笔融资。因为,无论是深耕已久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想在下一个时代开拓天地的创业小厂,元宇宙的机会都是看似公平的,哪些技术能实质性推动元宇宙的进展?哪个细分行业最有前景?哪种需求最能满足用户?在巨大的未知面前,先进入或许就更有可能成真。谁都不愿错过再创造出一个微信的机会。

  距离真正的元宇宙社交,还差多远?

  作为第一个以“元宇宙”概念上市的公司Roblox,为元宇宙勾画了八大特征:身份、朋友、低延迟、沉浸感、多元、随地、经济、文明。

  从金字塔的最底端来看,目前国内元宇宙社交产品,可能连最基础的“朋友”“沉浸感”都无法达成,还需要漫长的技术迭代。

  比如,在沉浸感上,技术的受限让所谓的元宇宙无法构建,甚至连社交的属性都无法达成,诸如“Horizon Worlds”的半截人形象,“希壤”的粗糙3D场景,暂时没有UCG内容等,都让用户无法沉浸其中。

  元宇宙社交产品BUD的一位研发人员表示,现在在产品中想要完整的3D呈现几乎是不可能的,设备、宽带速度都无法支持。元宇宙真正的基础设施,目前国内外的公司都没有搭建起来,元宇宙真正的指数化进步,必须等到顶级硬件终端的运用和普及,当前层面只能做到应用层面的局部创新。

  作为元宇宙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跨平台引擎COCOS公司的市场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目前的元宇宙的只能做到在个别场景上的开发,比如Mata开发的会议场景,一个场景就至少花费150万美元 ,因此想要构建一个更宏大的宇宙,钱够厚才行,这并不是所有公司都具备的实力。

  作为出海成功的社交产品Oasis ,其在巴西App总榜上稳居3-5名,甚至超越了Facebook、Twitter等软件,但内部研发人士告诉Tech星球,它们并不把自己定义为元宇宙,而是半Web3.0的社交产品。

  前述业内人士认为,连最基础的VR、AR技术都还没有实现,根本谈不上元宇宙时代。说到底,元宇宙是一个生态,它的构建需要硬件,OS、底层技术、AI、5G等等多个组件,相关产品创新需要组织自上而下的系统化支持。这些号称自己是元宇宙的产品,更多仅仅是动画片场景复原。

  社交的本质是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参与感,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之上创建最高层级的文明、而在这样搞不清核心买点的的App面前,用户参与不进来,就永远还是在原地打转,更谈不上更上层的商业化,元宇宙的构建每一层都是在前一层之上的累加,底层都做不好,无法成为真正的宇宙。

  还有行业人士对Tech星球表示,如果还是局限在手机屏幕上,这就不配叫做元宇宙。

  另一方面,要构建生态,则需要源源不断的用户和开发,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曾下这样论断:“要成为新一代VR平台,我们需要销售至少1000万台Oculus设备,才能吸引足够的开发人员来构建生态。”

  事实是,根据Counterpoin数据,2021年全面的XR终端的出货量为1100万台(其中VR占90%),成为生态还为时尚早。

  而更进一步,如果VR真的成为了元宇宙的基建,基建的构建能力还是掌握在他人之手。

  为了使VR更易被接受, 在经历了需要强大算力的外接设备后,一体机成为了当今VR世界的主流,但这也意味着,VR设备中关键还是高算力的芯片。当下市面上销售最火爆的Oculus Quest 2、Pico Neo 3等主流VR一体机使用的都是高通骁龙XR 2芯片。去年5月发售的NOLO Sonic以及更早发布的一些VR设备,则直接选择骁龙845等手机芯片,而如果再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元宇宙仍然无法是去中心化的,主导权还是主宰在少数派手中。

  抛去技术上的难点外,找到元场景下的社交需求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腾讯财报电话会议中,总裁刘炽平列举了一系列腾讯发展元宇宙业务的可行路径,但也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提到了很多发展路径,每个路径当中最为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清楚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元宇宙还只是个概念。”

  因此,在概念模糊、硬件发展暂缓、技术不够成熟的当下,所谓的元宇宙产品不仅功能缺失,用户体验也都比较差,看来都像是一个蹭概念炒作的半成品,是急于求成的厂商们抢位的“伪需求”产品。

  当下的元宇宙社交赛道,仍是一片蛮荒之地。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