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赵晋杰
来源/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在全球智能手机大盘低迷的背景下,小米增长引擎一季度迎来了预期中的熄火。作为核心的小米智能手机,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22%,再次跌破4000万台门槛,降至3850万台,收入同比减少了57亿元。
反映在整体财报上,2022年第一季度,小米收入734亿元,同比下滑4.6%;经调整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滑53%。
智能手机业务也成为小米三大主要业务线中,唯一出现收入同比下降的业务,当季收入458亿元,同比下滑11.1%。
反观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则达到194.8亿元,同比增长7%;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8%。手机之外的多元化增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手机业绩下滑对小米可能造成的更大不利影响。
海外市场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达到375亿元,占小米当季总收入的51.1%。其中,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实现大爆发,由去年同期的9亿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16亿元,涨幅超七成,在整体互联网服务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1.9%,创历史新高。
受中概股行情下跌影响,小米一季度投资收益亏损36亿元,去年同期则净赚21亿元。小米表示,这主要是受累于爱奇艺和金山云若干被投资公司的亏损所致。
在半个月前的苹果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苹果CEO库克提到疫情造成的破坏,和全行业的芯片短缺,将给苹果带来40亿到80亿美元的收入减损。库克还特意提到提到造成苹果供应紧张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上海地区的供应链。
在财报电话会上解释小米手机出货量暴跌原因时,小米总裁王翔几乎复述了库克的上述两点原因,表示上海疫情让许多线下门店无法营业,并使得很多位于上海周边的零部件供应出现短缺。
不过,与苹果面临的芯片短缺局面不一样的地方是,小米的芯片短缺主要集中在低端芯片上,“印度、欧洲等市场,我们有非常多入门级手机产品的需求(因芯片短缺而无法供货)。”王翔表示。
小米正在期盼芯片短缺能够在二季度下半段得以改善。届时,借助618等年中大促,在小米CFO林世伟看来,将帮助小米重新站上4000万台出货量门槛。
不过,与苹果仍在继续增加的iPhone订单不同,小米除了需要考虑提振手机销量外,还得投入更多资源为小米汽车等新业务持续输血,进入二季度的小米,考验只会更加严峻。
01
每年二季度都是国产手机厂商冲刺销量的旺季。在行业“金三银四”的惯例下,手机新品会在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密集上市,刺激用户产生一波换机潮。叠加618年中大促影响,这些利好因素都会融化在二季度财报中。
以小米为例,去年二季度,营收达到878亿元,净利润63亿元,当季手机出货量为5290万台,这些数据均为小米近一年中的峰值。
基于此,小米CFO林世伟在财报电话会上认为,随着供应短缺有所缓解,在国内市场年中618大促助力下,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迎来提升。
但相比去年二季度,今年二季度显然又多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和疫情反复等。
更大的变化在于,智能手机行业正在进入下滑通道。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报告显示,与2021年同期相比,自2022年的第六周以来至今,中国手机销量已连续下降10周。
Canalys分析师Amber Liu则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近三年来一直持续走低,未来的存量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来自供应链的消息同样不容乐观。中芯国际CEO赵海军在一季度业绩会上表示,受国际形势影响,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至少要减少2亿部,且主要来自国产品牌。
就连王翔都不得不在财报电话会上承认,“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断下滑的市场。”
根据Canalys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112亿台,同比下降11%,而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一季度表现还要落后于全球市场,出货量仅有7560万台,同比下滑幅度扩大至18%。
一季度由于低端芯片供应不足造成的1000万台左右的销量缺口,能否在二季度顺利补上,小米也难以给出乐观预测,只能表示将“非常谨慎地做(二季度)业绩预估。”
02
面对手机销量的增长瓶颈,小米需要寻到新的增长曲线。
2019年,小米创始人、CEO雷军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策略,并表示未来5年内,小米将在AIoT领域持续投入超过100亿元。这一策略在2020年被雷军升级为“手机×AIoT”。
截至2022年3月31日,小米AIoT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达到5亿,同比增长36.2%。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的用户数达到 950万,同比增长38.7%。
为了进一步扩大AIoT用户规模和连接设备数量,小米在2021年疯狂扩张线下门店,曾创造过一天开店1000家的记录,到去年四季度,小米之家已突破10200家。
但在疫情和芯片供应紧张影响之下,小米扩店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一季度新开店数量只有300家,且工作重点也从追求门店规模转向提升门店店效。“如何提高店效是小米今年的主要目标。”王翔说道。
“手机×AIoT”所带来的另一重增收价值点,则在于依托小米硬件设备所提供的互联网服务。
国产手机厂商人人都希望模仿苹果,将软件服务打造成新增长点。但相比苹果一季度占比接近20%的软件服务收入,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刚来到10%的门槛,尽管当季海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实现大爆发,但其广告业务的低毛利率反而导致小米互联网服务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72.4%,降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70.8%。
小米想要如苹果一般,将服务业务塑造为推动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除了追求规模增长外,还需要注重毛利率的质量。
受限于低端芯片的供应不足,一季度小米在海外手机市场的排名也有所下滑。
去年四季度,Canalys数据显示,小米在欧洲、中东市场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二。到了今年一季度,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小米在欧洲、中东市场的手机出货量排名已经降至第三。
在已经连续第18个季度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的印度,小米也在迎来新的挑战。
2014年开启国际化策略后,印度作为小米出海第一站,在当地负责人马努协助下,很快成为小米海外最大市场。但从今年2月份以来,小米印度公司不断收到当地政府的调查通知。
5月份,小米印度公司刚刚经历了一场涉嫌7.25亿美元的非法汇款查封案。该案虽然已经得到解封,但小米印度公司的变动仍未停歇。据志象网报道,小米印度总经理马努或已卸任职位,被调往迪拜。
在财报电话会上,王翔再次重申了小米印度公司并不存在违规问题的观点,并表示印度公司人事调整也在同步进行,将选派年富力强的新同事来加强印度业务的管理力度。
03
AIoT战略提出2年后,雷军再次豪掷100亿元启动资金,押注新能源汽车风口,并兼任小米汽车CEO,为公司寻找新增长曲线。
面对已经从机械产业转变为信息产业的电动汽车产品,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汽车业务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因为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家居及智能办公,属全智能生态,若跟电动汽车好好整合的话,将有极强的扩张性。”
借助智能汽车,在万物互联时代,跨界整合诸如车联网、家庭互联网的一体化用户生态链,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是包括特斯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内的共同愿景。
造车项目正式发布一年后,小米汽车团队人数突破1200人,环比去年四季度增加了300人。
小米在一季度财报中还首度披露了汽车业务的开支——4.25亿元。林世伟表示,4.25亿支出大部分都被用作了研发,一小部分花在了行政和一般性支出上,其中没有营销费用,“今年支出还会持续提升。”
可以预见的是,在2024年小米汽车顺利量产之前,造车项目都将是一项不增收而增长成本的业务,并持续侵蚀着小米在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
小米汽车的推进道路上,远不止供养输血这一个难题。
在雷军宣布跨界造车后,包括吉利、蔚来等车企反过来开始造手机。蔚来创始人李斌4月份对外表示中,将造手机视为对标iPhone等手机厂商进入汽车领域的防守策略。
甚至李斌还进一步表示,所有跟车要连接的智能设备,都可能迎来车企的跨界竞争。这种通过品牌溢出寻求产品线扩张的策略,恰恰是小米等手机厂商的长处。
双线作战的小米,正在迎来车企的双线竞争。对雷军而言,这同样考验着他的时间精力分配。
5月16日,雷军发布了一条微博,宣称自己要以IT博主的身份,兼职做汽车博主。很快就引起了网友对“手机业务放弃了吗?”的担忧。
这一担忧并非第一次露头。去年二季度小米手机销量短暂超越苹果后,到10月份,苹果时隔6年后重回中国销量第一。面对小米手机销量的下滑,外界就曾掀起过一轮雷军精力分散,是否影响手机核心业务发展的讨论。
兼职做汽车博主的雷军,或许到了作出选择的时刻:究竟是继续兼职做汽车业务CEO,还是真正All in一把?